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对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及作用



一、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现状

(一)边境贸易的基本情况

1982年4月16日,经中苏两国政府换文,中断11年的黑龙江省与原苏联远东地区边境贸易开始恢复。贸易方式仍为易货贸易。商品价格按中苏两国现行贸易协定的作价原则协商确定,以瑞士法郎计价。边境贸易口岸,中国方面为绥芬河和满洲里;原苏联方面为格罗捷阔沃和后贝加尔斯克。从1983年至1987年5年间,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额较少。实现边贸进出口总额1983年为1590万瑞士法郎;1984年为27916万瑞士法郎;1985年为32559万瑞士法郎;1986年为2577万瑞士法郎(合1446万美元);1987年为34227万瑞士法郎(合2326万美元)。

1987年,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的绥芬河、黑河、同江等3个口岸可以直接开展对苏贸易,1988年又增加了6个。198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黑龙江省对苏联边境易货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问题的批复》,给予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八条优惠政策,大大地推动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从1987年-1996年10年间,黑龙江省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累积达663亿美元,其中:出口298亿美元,进口365亿美元;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225亿元人民币;减免关税总额194亿元人民币;10年间边境贸易进出口货运量1652万吨;进出境运输工具1084万辆(艘)次;进出境经贸、旅游人员726万人次。分析1987年以来黑龙江省边境贸易的发展态势,可以明显地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7年至1993年上半年,是边境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时期。在短短的7年时间内,由1987年的不足3000万美元猛增至1993年2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10%,发展速度惊人。主要原因是:1987年至1993年,中国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平均12%左右的速度递增,国内消费品供需矛盾迅速得以缓解,加之国家为控制经济过热,两度收紧银根,压缩需求,造成了国内日用消费品的大量积压。而在同一时期,原苏联经历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的急剧动荡,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基本消费品供应经常短缺,商品极度匮乏,而生产资料大量积压。因此,放手发展边境贸易、互通有无、带动边境毗邻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两国领导人的共识。随着两国政府交往日趋正常,双方各自颁布了一系列扶持边贸发展的优惠政策,使边境贸易如虎添翼。

第二阶段:从1993年上半年至1995年,边境贸易——主要是易货贸易大幅度滑落,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其规模迅速降至高峰时的1/3左右,分析这一时期边境贸易的趋势,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国内、国际(主要指俄罗斯)兼而有之,其根本原因在于中俄贸易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1992-1993年两国贸易大幅度上升,是暂时的特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长期贸易合作的基础较为薄弱。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两国贸易条件与前期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对双边贸易产生了深刻影响:(1)双方市场变化的影响。从国内看,由于1992-1993年两年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需求过热,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根,压缩基建规模,直接导致了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减少,使占黑龙江省边贸进口绝大部分比重的大宗商品如钢材、木材、水泥、化工产品出现大量积压,价格暴跌,进口锐减。俄罗斯方面由于其国内市场由封闭边境向开放仅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外贸企业起步虽晚,但变化较大。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为对外贸易价格水平国际化,两国之间巨大的商品差价逐渐缩小乃至消失。此外,在易货贸易中中方居于主动的优势逐步丧失,1993年之前,中俄贸易基本上是由俄方先发货,我方公司将货售出后再组织货源回货。1993年下半年以后,形势逆转,俄方要求中方先发货的情况居多。特别是1994年以后,俄方先发货的情况几乎没有了。相当一部分边贸公司由于资金短缺、信息不灵,对于这种变化很难适应,长期无法成交或成交量很小,导致双方合作总规模的下降。(2)中国国内政策变化的影响。主要是汇率并轨、新税制实施以及恢复部分商品的配额许可证管理,限制了进出口规模,使企业效益受到影响。(3)多国参与竞争的影响。前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出于政治需要,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在前苏联解体后向俄罗斯倾销了大量剩余库存商品,在占领了俄罗斯欧洲市场之后,逐渐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渗透;与此同时,远东地区周边国家,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的廉价消费品也大举进入俄罗斯市场,中国商品在远东地区居主导地位的局面已不复存在。(4)商品质量问题的影响。1993年之前,在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时,忽视了商品质量问题,致使相当一部分劣质商品流入俄方市场,中国商品信誉受到损害,原有的市场份额被挤占。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应视为边境贸易的调整、恢复阶段。1996年,由于易货贸易优惠政策取消,加之从4月1日起恢复对边境小额贸易的优惠政策,致使易货贸易、边境小额贸易的经营主体、经营地域受到一定的限制,经营规模在短时期内难以出现较大增长。1996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0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6%;1998年上升到1257亿美元;1999年上升到164亿美元。

(二)边境贸易的特征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对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及作用
地缘优势得天独厚。中俄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其中黑龙江占3045公里,其长度占整个中俄边界线的70%以上。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或隔江相望,水路相通,或铁路相接,公路相连。中俄两国间有3个铁路口岸,约30多个公路口岸,15个水路口岸。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成对应的通商口岸13对:东宁-乌苏里斯克,绥芬河-格罗捷阔沃,虎林-达里涅列钦斯克,密山-卡缅雷博洛夫,饶河-比金,抚远-哈巴罗夫斯克,同江-下列宁斯克耶,萝北-阿穆尔捷特,嘉荫-巴思科沃,逊克-波亚尔科沃,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呼玛-库马拉,漠河-伊格耶施诺。这样的地缘优势为两国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易货贸易是中俄边境贸易的主要方式。众所周知,中苏贸易一直是政府间协定易货贸易,1990年12月8日,前苏联政府宣布从1991年开始实行现汇贸易。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外债高筑、生产下降、日用消费品市场乏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工作重点是稳定政治经济形势,只能靠不规范的易货贸易,特别是边境地方贸易的迅速增长来满足双方贸易的需要。易货方式使双方在外汇不足的情况下仍能成交。发挥地缘优势,利用相邻的地理条件,搞短距离运输,节省了费用,降低了成本。易货贸易虽然方式比较原始,但具有经营灵活、操作简便、成交迅速、交货期短的优越性,从根本上降低了成本,能获得较大的比较利益。

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强,贸易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近年黑龙江省与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中方进口的大多是资源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俄方进口的主要是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这种结构的互补,易于成交,既能满足各自市场的需求又使双方从形成的价差中获得较大利润。

贸易形式的多样化,拓宽了双方合作的领域。边境贸易在原来易货贸易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增加了现汇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技术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贸易方式和合作形式,并逐步向建立跨国经济合作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发展。

二、边境贸易的作用

(一)边境贸易的发展,强化了黑龙江省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从地理位置看,属于封闭的内陆边境省份。改革开放之前,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很小。经国家批准,从1981年开始自营出口,当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在全国居第16位。边境贸易初步发展的1987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其中边境贸易占26%,在全国居第12位。1988年,全省对外经济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进出口总额127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271%,其中边境贸易15亿美元,占118%。特别是199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高达33亿美元,居全国内陆省份之首,其中边境贸易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的612%。可以说这一时期边境贸易已逐步成为黑龙江省外贸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推动了黑龙江省国际经贸大通道的建设,促进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1987年以前黑龙江省仅有绥芬河一个口岸,年过货能力在100万吨左右。1987年以后,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国家陆续批准黑龙江省设立了23个口岸,年过货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1987年以来年平均过货165万吨,其中最高峰的1993年过货量达277万吨;每年平均进出境人员726万人次,其中仅1993年进出境人员就达185万人次,是10年来的最高点。特别是1990年开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哈洽会”,把俄罗斯和独联体以及东欧国家、欧美等国的客商引向我国和沿边国家的市场,把国内和周边国家的客商引向及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市场。坚持经贸并举,对外招商引资与国内横向经济联合并举,不仅在国内形成了“南有广交会,北有哈洽会”的对外开放格局,而且成为区域性国际盛会。1990年-1997年连续八届哈洽会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0多名外商与会,其中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各占90%,累计成交近400亿美元。可以说,边境贸易的发展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影响,已经使黑龙江省成为与俄罗斯及独联体、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大通道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热点地区。

(三)推进了黑龙江省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1987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并以此为推动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全面发展,黑龙江省提出了“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总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优化贸易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使黑龙江省的对外经贸在进入90年代之后获得空前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一般贸易为基础,以边境贸易为主要构成,以利用外资为重点,以边境口岸为大通道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四)使黑龙江省边境地区迅速走上了开放、富裕的道路,保证了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黑龙江省共有19个边境市县,600多万人口。过去由于中苏长期对峙,实行“打后再建”的方针,边境市县的发展提不上日程,长期处于贫困封闭之中,省里每年要拿出4000万元的财政补贴。沿边地区经济基本以农业为主,居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人均收入仅200元左右。边境贸易开展以来,边境市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边民互市贸易及国际旅游业的开展,使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明显增加,长期欠帐的市政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黑龙江省一些较大的边贸口岸特别是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虎林、密山等已由偏僻落后的边境小镇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充满活力的新兴边陲城市。可以说,如果没有边境贸易,即使国家投入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也难以达到目前的发展水平。边境贸易不仅繁荣了边境地区经济,而且还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边境地区各族人民从发展边境贸易中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了信心。

(五)边境贸易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黑龙江是边境贸易大省,边境贸易对全省经济意义重大,占全省GDP34%左右(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测算》)。边境贸易不仅增加了黑龙江的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而且对工业、农业、服务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黑龙江边境贸易的海关关税高峰期达3亿人民币,为国家财政收入做出了贡献。边境贸易商品已由当初的几十种,发展到如今的4000多种,其中60%是地产商品。黑龙江进口的商品大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出口的商品大都是国内省内的长线产品,引导了省内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为一批生产企业开辟了新的生产门路和发展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边境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黑龙江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黑龙江省特别是沿边地区群众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增强了开放意识、国际竞争意识,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经验的经贸人才。10多年来,边境贸易的发展与探索,使全省人民从观念到行为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意义是难以用统计数据加以估量的。

三、边境贸易交易商品及各个季节的特点

(一)边境贸易交易商品的特点

(1)交易商品体现中俄双方调剂余缺、互惠互利,互利性较强。从出口商品来看,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具有一定优势的日用工业品(服装、针纺织品、鞋)和农副产品。从进口商品来看,主要集中在水海产品、钢材、木材、化肥、水泥、化工原料、纸浆、金属废碎料、挖掘机、载重车辆等原材料、半成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

(2)交易商品由边境地区沿伸到两国内地。1983年到1987年,前苏联西伯利亚与远东部分州和边区同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得到迅速发展。成交额从1983年的620万卢布增加到1987年的5220万卢布。苏联远东向中国出口了当地生产和从苏联西部运来的电冰箱、汽车、摩托车、洗衣机、钢材、水泥、玻璃、化肥、农业机械、鲜冻鱼等,从中国进口了大豆、玉米、植物油、牛肉、罐头、水果、花生米等农、副产品以及暖水瓶、毛巾、毛织品、针织品、搪瓷器皿、羽绒服、鞋帽等轻纺工业品。黑龙江省出口俄罗斯的产品,只有一少部分是本省生产的,大约占30%,其余近70%是全国各地生产的。

(3)交易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广泛。1983年黑龙江对俄贸易进出口商品仅12类,到1988年即增加到200类,品种达3000种以上。其中1986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向中国出口了60艘克里木牌摩托艇,换回了家俱布。

(4)商品交易的领域不断拓宽随着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的发展,中俄双方都在努力扩大贸易总额,而仅限于原有的领域远远不能适应双方商品交易的需要。1989年以后,中方又与俄方合作,开辟了劳务输出、承包建筑工程、修船、蔬菜种植、旅游等合作领域。

(二)边境贸易交易商品的季节特点

(1)鲜活商品的季节性。黑龙江对俄边境贸易的鲜活商品主要是蔬菜类。这类商品一般以收获季节为主,收获后立即运往俄罗斯。由于受到保鲜的要求和运输的难度,蔬菜出口俄罗斯主要以边境市、县、乡为主,因距离近而运输方便,公路口岸当天即可送到对方。据哈尔滨海关统计,1987年至1996年,黑龙江省共出口蔬菜37万吨,9103万美元,交易额并不很大,在黑龙江省对俄出口商品中仅占第四位。特别是对俄开展劳务合作以后,黑龙江省劳务输出的大部分是农民,到俄罗斯境内种植蔬菜,如土豆、西红柿等。因此,蔬菜类商品出口受到了较大影响。

(2)服装类商品的季节性。服装类商品是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出口的第一大宗商品。服装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但体现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并不十分明显,这是因为:第一,边境易货贸易,特别初期的交易周期较长,因而双方必须在冬季或夏季到来之前就提前订货,否则就会错过销售季节。第二,交易双方并不是生产厂家和消费者,而是贸易公司,有的商品需经过几个流通环节才能到达消费手中,也因环节多而必须提前订货。尽管如此,服装类如中方出口的羽绒服、运动衣等棉、毛、麻纺织品、俄方出口的呢、毛大衣、棉帽、皮靴等各类服装,一般都是在各个季节到来之前摆上货架,因此体现出较其它商品更明显的季节特点。

四、黑龙江省政府采取的促进对俄边境贸易的措施、优惠政策

(1)确定“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对外开放战略方针,为对俄边境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八十年代初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缓和,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边境地区的往来逐步恢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于1986年12月提出了“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方针。“南联”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与国内各省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发展全方位的横向联合,不失时机地抓住沿海地区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机遇,把沿海地区与黑龙江省的各项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建立基地——窗口关系。二是通过港澳地区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北开”主要是指扩大对独联体国家的对外开放,积极争取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恢复中断多年的边境地方贸易。“全方位开放”就是要形成覆盖全省的对外开放网络,实行省、市、县及各行业、企业多层次开放,国家贸易、地方贸易、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多种形式的往来,同时发展劳务输出、工程承包、合办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方针是指导全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对黑龙江省发展对俄罗斯为主的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贸易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为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加强对俄边境经济贸易的战略研究和申请工作。1986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方针后,组织了专门的课题组,对黑龙江省发展与俄罗斯等独联体、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进行了战略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向国务院作了汇报。1988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黑龙江省边境易货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问题的批复》,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蓬蓬勃勃的地开展起来。1989年5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及有关政府部门组成对苏开放战略课题组,形成了题为《黑龙江省对苏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战略构想》的研究报告,并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马洪、蒋一苇、浦山、高尚全等二十多位进行可行性论证。该研究报告对黑龙江省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十多年的对俄边境贸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3)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变化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战略和优惠政策。

1988年5月,黑龙江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市、县及企业本着“立足长远、着眼当前,重点突破、先易后难,积极主动、稳步发展”的原则开展对苏边境易货贸易,并决定对苏经济贸易企业实行进出口挂钩,进出口商品由经营者自主分配;适当放开进口商品国内销售价格;企业与省财政对利润进行四六分成分配(即企业自留60%,省财政收入40%);http://www.aihuau.com/对苏经济贸易企业进口的商品经深加工后对第三国出口,收汇可全额由企业留用;对苏边贸出口的运输、铁路、民航、航运、公路等部门要纳入外贸运输计划,予以保证等。1992年5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定》,对黑河、绥芬河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边境经济贸易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支持两市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到两市投资的内联外引企业开拓独联体市场,支持两市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经济特区的有关政策。内联企业凡符合产业政策的,均给予对独联体等国家易货贸易的委托代理权,达到一定规模的呈请国家给予进出口经营权;凡外商投资企业均给以对独联体等国家的进出口经营权。对绥芬河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两市在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方面以相当于省级的管理权限,主要是:易货贸易管理权,委托代表审批权,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境外投资项目审批权,上级同意后的出国人员审批权,留成外汇使用审批权,进出口许可证切块使用权等;取消到黑河市的边境通行证管理。下放给两市10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权,扩大两市的土地使用审批权和工商管理、税收减免、物价管理权。1992年3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黑河、绥芬河等四个边境城市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赋予黑河、绥芬河边境开放城市的若干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382.html

更多阅读

国内外城市空间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空间的概念及理论17世纪社会哲学家笛卡尔创立了空间概念,笛卡尔结束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两千年的时间里将空间和时间作为范畴以便于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分类和命名的传统,奠定了数学在空间认知中的地位,创立了

浅谈ZFC集合论中各公理的意义及作用 公理集合论导引

本文简要地介绍ZFC集合论中各公理的意义及作用。首先,ZFC集合论中的公理大致分为3组:1、外延公理。2、子集公理模式、无序对公理、并集公理、幂集公理、无穷公理、替换公理模式。3、正则公理(或 基础公理)、选择公理(记作 AC)。下面

声明:《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对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及作用》为网友忘川边蒹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