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合作对话 黑龙江省在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中的地位与对策



                         

东北亚作为一个经济地理概念,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蒙古、朝鲜、日本及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等八省、市、自治区,幅员2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4亿多,国民生产总值约占整个亚洲的70%。近年来,东北亚区域内经济技术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因而受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广泛关注。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地区的腹地,是内陆沿边开放省份。东北亚是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地区取向。本文将根据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我国即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等新形势、新情况,深入探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参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对策。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日趋完备

政治关系不断改善。东北亚曾是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军事斗争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明显改善。1990年9月,原苏联与韩国建立邦交。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朝日建交谈判虽几经反复,但两国关系已有所好转。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联合国,朝鲜半岛的局势呈缓和趋势。1992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顺利实现了对中、韩两国的访问,表明了俄罗斯对东北亚地区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愿。上述情况说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已不再是阻碍东北亚地区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因素,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各国考虑的首要问题。

经济联系日趋紧密。随着政治因素的淡化,东北亚地区双边经济合作已有了很大的发展。1990年,中国对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的贸易额分别达到1293、384、389、44、038亿美元。与1989年相比,除中日贸易因西方国家对华制裁而大幅下滑12%、中朝贸易额平缓下降4%。以外,中韩、中蒙、中俄贸易分别增长224%、329%和58%。俄罗斯与韩国贸易关系发展之快令人瞩目,1988年两国贸易几乎等于零,1990年则达89亿美元。1990年日本与韩国的贸易额为307亿美元,对俄罗斯的进出口总额也达到59亿美元。朝鲜与日本的经贸关系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实业界的接触日益增多,并已经开始了直接贸易,1991年朝鲜与韩国的双边贸易额猛增到19217万美元,比1990年增长近8倍。

形成了强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共识。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体化潮流势不可挡,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东北亚各国只有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创建过程中占据比较有利的地位。这一思想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的共识。近年来,有关创建“东北亚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的战略构想纷纷出现;探讨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前景与合作途径的国际性研讨会不断举行;1991年12月,中、朝、韩、日、蒙和前苏联等六方组成了“东北亚经济合作民间协会”,这些都为东北亚地区各国加强经济合作,乃至最终在本地区建立某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做好了舆论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二)多边经济合作已经开始运作

早在1989年10月,中国、日本、原苏联就在哈巴罗夫斯克召开经济技术合作会议,共同探讨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进行木材加工、食品加工、海产品加工和农业、渔业、日用消费品生产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1990年三方签署了50多项协议,有些项目已付诸实施。图们江三角洲的开发则是东北亚地区国家进行多边区域性经济合作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所谓图们江三角洲是指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图们江下游出海口地区,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这里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合作开发前景广阔。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积极推动和各有关国家的积极参与下,1992年10月,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等五国政府在北京就图们江地区开发问题签署了协议,从而使这项为期20年、耗资300亿美元的庞大发展计划由探讨、策划步入启动阶段。

(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1)目前东北亚尚不具备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充分条件。所谓经济区域化,是指在同一地区内的多数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协定、条约等形式建立某种国际合作体制,以加强区域内经济交流与合作、扩大区域内市场、提高对外竞争地位的区域性经济联合形式。以此为标准,与目前世界上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如欧共体和美加墨自由经济贸易区相对照,东北亚地区显然还不具备建立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充分条件。一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复杂原因,东北亚地区政治形势尽管总的来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某些随时可能掣肘区域内各国间经济合作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其中,日俄“北方四岛”争端和朝鲜半岛统一是最为棘手的两个问题。二是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目前来看,东北亚经济实际上是日本和韩国的不断产业扩散以及区域内各国相互以比较优势所形成的贸易关系而构成的国际分工体系。日本凭借资金、技术以及经济规模方面的雄厚实力,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发展以其为头雁的所谓“雁行模式”,但遭到了中、俄、韩等其他五国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它最终应形成怎样的国际分工与合作格局还是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东北亚区域内经济合作仍处于低水平和初级阶段。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区域内各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仍主要面向区域外部,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我国至今仍以美欧市场为主要对象,发展所谓区域外向型经济。1990年,我国对美欧市场的依存度高达36%(不包括我国通过香港转口部分)。这说明,东北亚区域内国际分工关系还没有充分发育成熟。

(2)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格局将是一种以双边合作为主,开放、互利而又非结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其主要内容:一是在政治格局上。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平等相待,和睦共处,求同存异。这是保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进而发展区域合作的基本前提。二是在经济格局上,坚持平等互惠,竞争共处,共同发展。在经济交流与合作中,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优势削弱他国,牺牲他国利益,更不应谋求所谓区域“盟主”地位。相反。只有彼此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有利于共同繁荣。这是今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条基本准则。三是在国际分工格局上,从国情、区情出发,逐步建立起层次不等、形式多样、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区域国际分工体系。东北亚地区实际上存在着经济大国——新兴工业国——发展中国家这样一种三级分工格局,但它们各有优势,互补性很强,彼此间的依赖性也很大。日本、韩国以资金、技术方面的雄厚实力见长,各类资源和市场则相对匮乏;中、俄、朝、蒙等国家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今后东北亚国际分工体系的趋势大体是:互惠的垂直分工与平等的水平分工同时并存,区域内国际分工向多级互依、优势互补的方向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垂直分工将逐渐向水平分工转化。四是在国际合作格局上,立足于本国、本地区,以各国地方间的交流和“边境贸易”为开端,以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圈为重点,逐渐建立起包括边贸合作、次区域合作、全区域合作乃至全球合作在内的多层次开放型、全方位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五是在合作进程上,以民间、地方为先导,以政府为主导,辅之以必要的国际协调,逐步推进,进而形成某种松散的、开放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二、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一)黑龙江省在东北亚的区位优势

东北亚幅员辽阔,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联系可以划分为三个经济区(或称经济循环圈):南部的环渤海地区;北部的乌兰巴托一呼和浩特一线直至华北地区;东北部的黑龙江、吉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里日本地区和韩国的东海岸。这三个经济区分别以中蒙(北部)、中俄(东北部)、中日、中韩(南部)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标志,形成了以双边合作(包括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劳务、相互投资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联系。黑龙江省在东北部经济区内,处于中心位置,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黑龙江省交通四通八达,与东北亚各国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开通18个水、陆、空口岸及江海联运,方便的客货运输,使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哈尔滨作为东北亚东北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久负盛名;近年来由于每年举办一次边境地方经贸洽谈会而正在恢复为这—地区的经贸、旅游和文化中心。

(三)黑龙江省经济实力在东北亚区域内的国际比较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地区,与东北亚其他五国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不可比性。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要尽可能明确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地位,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并为制定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提供依据。

自然资源禀赋的比较。与东北亚其他五国相比,黑龙江省的综合资源禀赋条件较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

黑龙江省是本地区仅次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资源宝库,耕地、草原、森林以及煤炭、石油、黄金、石墨、铜、铅、锌等资源极为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开发基础,将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基地。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我省对外劳务输出具有较大的潜力。

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经济一直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运行的,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自然经济的色彩也比较浓重。在今后几年内,如果该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初步确立起来,特别是在政府职能转换、产权关系明晰化、价格改革以及市场体系发育等方面有所突破,则不仅经济活力能够得到较大的增强,而且有利于同国际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对接与融合。日本和韩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都已比较成熟,尽管各自也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自我调节和完善功能较强,运行通畅。俄罗斯和蒙古也正面临经济转轨的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进展迟缓,经济秩序乃至社会秩序比较混乱,要走出低谷估计还要相当一段时间。但两国的经济都以市场化为目标,从长远看,有利于区域合作。朝鲜经济虽已表现出某些开放迹象,但仍没有脱离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活力较差。

经济总量的比较。黑龙江省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七五”期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1%,199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34.7亿元人民币,人均617.6元,与其他五国差距较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八五”期间黑龙江省经济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全省“八五”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率为8%,而韩国经济在其“七五”计划期间的增长率为7.5%,日本在现有庞大经济规模的基础上也将保持3%左右的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的比较。黑龙江省在产业结构高度化方面有所发展。1985年三次产业之比为22.4:59.6:18,1991年为20.4:56.3:23.3,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日、韩相比,仍差距较大。主要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过低。日本目前大体为8.5:33.9:57.06,韩国则为23.6:31.6:44.8。俄、蒙、朝三国在产业构成方面的问题较大,突出表现在生产资料工业与日用消费品工业的矛盾上。

技术实力的比较。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较多,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但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水平较低。目前科技进步因素在我省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30%。许多企业的技术设备仅相当于国际上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与日、韩以及俄罗斯等国的差距十分明显。

(四)结论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中的优势主要是地理条件较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众多;经济活力的增强尚有待努力;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以及技术实力等方面的差距较大;该省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结构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互补性。实施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三、东北亚是实现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的突破口和着重点

(一)东北亚地区在黑龙江省对外开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战略的不断推进,使全省由纵深内陆省份一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迅猛的发展。1991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9.9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15倍。其中对东北亚各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62.65%。东北亚地区各国作为该省主要经贸对象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是黑龙江省最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不仅有着地域毗邻的地缘优势,而且有着经贸往来的悠久传统。1982年中国与原苏联边境贸易的恢复,为全省对俄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1991年,黑龙江省共实现对独联体国家边境和地方贸易过货总额7.66亿瑞士法郎,占全国对独联体国家边贸总额的60%以上,相当于全国对独联体国家贸易总额的20%;全省对原苏联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7亿美元,占同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3%。与此同时,对俄经济技术合作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并在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该省对俄经贸的优越地位为世界所瞩目,为黑龙江省“南联”增添了巨大的吸引力。

日本是东北亚地区的超级经济强国,在黑龙江省现汇出口国别中仅次于香港居第二位。1986年黑龙江省对日进出口总额为1.9亿美元,1991年增长到2.4亿美元,年递增3.7%,其中出进口额分别占全省的15%和5.3%。日本对该省的直接投资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总的来说进展比较迟缓。1991年日本对该省直接投资合同额只有305万美元,仅相当于当年全省利用外资合同总额的2.5%。大力发展以吸收投资、引进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对日经贸合作,对于该省产业高度化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黑龙江省与韩国的经贸关系随着中韩国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异军突起。1991年双边贸易额达6918万美元,对韩国出口和进口分别相当于同年全省外贸出口和进口总额的4.4%和1.5%。目前,韩国已成为该省仅次于俄、港、日的第四大贸易对象国。韩国对该省直接投资势头看好,截至1991年末,全省共审批利用韩国资金41项,总投资2636万美元,从而使韩国成为该省的主要外资来源国之一,有希望成为全省对外经贸继俄罗斯之后又一个重点突破的国家。

朝鲜和蒙古过去都是“经互会”成员国,目前又都不同程度地陷入经济困境当中。1992年以前,在政府协定贸易体制下,朝鲜一直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贸易对象国。1991年双边贸易额7007万美元。其中该省出口6435万美元,进口572万美元。随着中朝贸易由政府协定易货向现汇交易的转换,全省对朝贸易也面临着转折关头。该省与蒙古的贸易往来不多,年交易额大体保持在300万美元左右,而且均为该省出口。朝鲜和蒙古当前经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产业结构失衡,各类商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极端匮乏,该省企业紧紧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迅速开拓并不断扩大这两个国家的市场份额是非常必要的。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

该省经济发展上新台阶方案明确提出,1995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要实现40亿美元,到本世纪末要增长到100亿美元。这既是宏伟的目标,又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使我们直接面对国际、国内这两个大市场的严峻挑战。而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更使我们无可选择地投入到国际竞争的漩流之中。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参与日趋紧密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对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东北亚是黑龙江省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区域内各国市场彼此间的相对开放。以此为前提,俄、韩、日、朝、蒙等国市场还有待于我们的进—步开拓,黑龙江省与上述国家双边乃至多边的贸易合作关系还有继续发展的潜力。这也应当是黑龙江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和相互需求性很强。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将为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可能性。

东北亚是黑龙江省参与世界范围内国际竞争重要的缓冲地带。以黑龙江省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别是大部分工业企业经营能力的现状去迎接关贸总协定的挑战无疑尚显乏力。通过关贸总协定的例外条款去寻求全面保护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东北亚,特别是俄、朝、蒙等国市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增强实力的过渡期。仅仅就这个意义而言,密切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巩固和扩大我省在这一地区的市场份额,也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举措。

(三)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市场份额的争夺。这种争夺既来自国内,又来自国外,目前以俄罗斯市场最为明显。1991年黑龙江省边贸占全国对独联体国家边贸总额的2/3,而1992年下降为1/2。与此同时,日、韩等国商品也纷纷打入俄罗斯市场,并以其高质量、高档次赢得了良好的信誉。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经贸优势地位已经表现出被日趋削弱的现实危险。第二是投资环境的较量。与我国同处东北亚地区的其它七省区相比,黑龙江省在投资环境上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京、津、辽、鲁、冀等沿海省市在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更是先走一步,处于领先地位。从国外来看,俄罗斯目前因政治和社会的动荡而表现出较高的投资风险,但其潜在的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经济基础雄厚等优势却为黑龙江省所不及。因此,黑龙江省如果不抓紧硬、软两方面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完善,在未来的资金、技术争夺战中势必处于劣势,将十分被动。

四、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构想

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以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全面振兴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在东北亚经济中的区位优势,从发展地方间经济交流入手,由双边起步、向多边发展,总体规划,逐步推进。加速黑龙江省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进—步推进黑龙江省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心城市哈尔滨为依托,以黑河、绥芬河和沿边开放带为前沿阵地,联结各沿线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全省对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总体格局。

(1)把哈尔滨建成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性商贸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在全省对外开放总局中的“龙头”作用。目前。国家已经赋予哈尔滨市以沿海开放城市的有关优惠政策,由此应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增强哈尔滨的凝聚力和幅射力。一是加速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同时,利用全省在对俄经贸方面的优势,创造条件,在松花江以北的市区范围内再辟建一处边境贸易开发区或成片出租、转让给外商、外省。从而实现三区并举,共同推进哈尔滨市的经济发展。并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二是不断提高哈尔滨的国际知名度。确立哈尔滨在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并以其带动全省城乡的经济发展。要继续办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使之成为与广交会、乌交会鼎足而立的全国性的大型交易会存在和发展下去,同时应在规模和质量方面不断提高和改进。力争使参加洽谈贸易的对象扩大到独联体、东欧以外的更多国家和地区。争取哈尔滨市申办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成功,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北亚各国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2)以黑河、绥芬河为窗口,以沿边开放带为纽带,充分发挥其“空间结合部”的作用,促进黑龙江省与东北亚经济的有机结合。黑河、绥芬河两市已被国家批准为边境开放城市。要全力支持黑河和绥芬河在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的优惠政策中进一步办好边境经济合作区,并使之向跨国性国际经济合作区发展。同时,加速两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尽早按国际惯例运作,努力把两市建成第三产业发达的内陆口岸,现代化的出口加工、创汇农业、旅游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俄货市场,办成拓展俄罗斯远东乃至整个东北亚国际市场的商品、劳务、设备和技术基地;其它沿边市县以开通口岸为契机,以贸易促合作,以开放促开发,发展创汇农业和贸工农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凡有条件的都要自费兴办边境经济合作区,开通民间互市贸易,开办保税仓库、保税工厂,逐步建成一条充满活力、内引外联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带。

(3)以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伊春等沿线中心骨干城市为支柱,兴办各具特色的开发区或试验区,逐步增强这些城市对外开放、对内辐射的能力,进而形成覆盖全省的开放网络布局。齐齐哈尔要充分利用满洲里口岸,扩大边境贸易,同时积极开辟建设国际航空港,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强出口加工基地和经贸合作基地建设,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开放的中心城市;大庆要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提高石油开采和石化工业的科技水平,带动后续、替代产业发展,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在石油采炼、化工工业等方面的合作;牡丹江要东出俄罗斯滨海边区,南下图们江流域,成为我省南部开放中心;佳木斯以江海联运为纽带,努力开拓与韩国、日本及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依托众多口岸,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全省带动三江平原外向发展的中心城市。

(二)国别对策

东北亚经济合作目前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将以区域内各国双边合作为主要内容。这就突出了双边经贸合作在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制定切实有效的国别对策十分必要。从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基础、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现实可行性来看,在东北亚地区的五个合作对象国显然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俄罗斯属第一层次;日本和韩国可划为第二层次;朝、蒙应划入第三层次。

(1)稳步推进对俄罗斯的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以边境地方贸易为突破口的对俄经贸,不仅成为全省对外经贸的主力军,而且在对外开放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当前俄罗斯及独联体市场各国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的决策,这对稳步推进对俄经贸关系具有决定性意义,应当坚决贯彻执行。按照这一要求,当前对俄经贸应注意解决四个主要问题:第一,对俄边地贸出口产品质量问题。在出口产品面临俄方市场多国竞争的情况下,存在着档次不高和质量低劣的双重问题。档次不高失去的是竞争能力,而假冒产品失去的将是俄罗斯市场。当务之急,是解决出口产品质量问题。一是对大型边地贸公司继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不仅要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还要提高档次;二是中小型边地贸公司假冒伪劣产品出口较多,应严肃法纪,对屡禁不止、情节严重的要取消其经营权,任何公司不得为其代理进出口业务;三是管好“一日游”、“民贸”及进出境各类人员随身携带物品,加强抽检,以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出境;四是进一步打击省内市场特别是口岸所在地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销售,堵住部分假冒伪劣产品的来源。第二,工贸结合,共同开拓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市场问题。由对俄易货贸易向经济技术合作转变,已提出多年。黑龙江省一些边地贸公司,特别是赢利较多、规模较大的公司,均已程度不同地开展了易货项目的经技合作,但作为流通性企业,还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资大型经技合作项目。而众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虽然拥有可观的生产能力,有些也拥有外贸经营权,却很少打入俄罗斯市场。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企业多年在计划体制下运转,完全依赖国家调拨为主的国内市场,许多企业与俄方产业趋同、产品雷同,与俄方需求不符,很难开拓。同时,对俄方市场缺少了解,信息不灵,也缺少外贸业务人员。工贸结合,以边地贸公司为龙头,以大中型企业为后盾,优势互补,既解决了边地贸公司无实体、实力弱的先天不足,又解决了大中型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起步之难。应当说是当前可供选择的办法。第三,边境地方贸易中的结汇问题。近年来边地贸中现汇交易开始出现。随着俄方要求现汇交易品种的增多,现汇贸易将逐渐发展。但中俄双方缺少外汇结算银行,通过第三国银行结汇极为不便。因此,应积极推动国家尽快与俄方共商互设结汇银行,黑龙江省也应考虑与俄地方银行互建外汇结算帐户问题。

(2)大力拓展对韩、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关系。韩、日两国在东北亚地区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作为资金源、技术源正在逐渐向其他国家扩散和转移。在这方面,中、俄、朝、蒙都是竞争对手;在国内,东北亚区域内各省、市、自治区之间也是竞争关系。黑龙江省在这种双重竞争中,已明显处于劣势,较之辽宁、山东已明显落后。我省应抓住“北开”优势,促进“外联”。即利用韩、日资金、技术共同开拓俄罗斯及独联体市场;充分利用优势,发挥黑龙江省外国侨胞、同胞个人及企业的作用,鼓励他们利用各种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当前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对韩商在黑龙江省已投资的“三资”企业,应竭尽全力使其顺利发展,如期竣工投产,注意解决其特殊困难,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办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产生不利影响。

(3)决不放松对朝、蒙两国的经贸往来。这两个国家经济实力均比较弱,但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和市场都非常重要。对黑龙江省来说,大力发展对朝、蒙两国的经技合作会使许多中小企业和中等技术有用武之地。朝鲜尚未打破封闭状态,与其发展经贸合作难度很大,但其发展趋势只能走向扩大开放,应审时度势,视其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实力,逐步打入朝鲜市场,力争占有较多的份额,这在未来东北亚合作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蒙古经济形势严峻,政局不稳,给大型经技合作项目带来较大的风险,但中小型项目仍大有可为。全省各边地贸企业应以中小型合作项目及贸易、技术合作为主,稳扎稳打,尽早占领其市场。

(三)几点建议

(1)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创建及有关活动,创建东北亚合作基金会、东北亚银行、东北亚人才培训中心、东北亚合作研究会以及东北亚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各学术团体、研究单位及朝鲜族同胞扩大与日本、韩国、朝鲜对口人员的接触,通过交流和相互了解,探讨共同建立区域性研究组织、经技合作组织乃至某些领域单项合作机构。http://www.aihuau.com/建立省级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在对外开放及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劳务合作和开发区建设等方面进行高层次的协调、组织、管理,并联系和组织省内各研究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与对外开放有关的重点研究课题的联合攻关。进—步加强和重视对东北亚各国经济及其与黑龙江省经贸关系方面的研究,设立和加强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经济研究所,加强咨询研究,为领导决策和经贸往来提供信息依据。

(2)改善投资环境,大力促进利用外资和多边经济技术合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通道战略的要求,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以配套完善和上水平为重点,规划建设好口岸和大中城市的电力、港口、空港、铁路、公路和现代化通信网络。同时,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要使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十四条”决定进—步落实到位,逐步完善和鼓励外商投资政策;抓紧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各项法规,以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对接,为外商投资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在与东北亚各国双边合作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日本、韩国开拓俄罗斯市场为契机,把外商更多地吸引到黑龙江省特别是边境口岸的经济区和开发区中来,力争实现与日、韩联手共同开拓俄罗斯市场,由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过渡。

 东北亚合作对话 黑龙江省在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中的地位与对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340.html

更多阅读

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铁路安全重要性

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较优势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加快铁路发展已经

DSP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dsp在图像处理

前言花了一天时间看了15篇文章终于搞出这么篇综述来,完全是为了3个学分,除了摘要和结论其他的基本上不是我写的.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其他人都只找了一篇文章就开始写了,真是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我还是对得起这3个学分的.DSP在图像

声明:《东北亚合作对话 黑龙江省在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中的地位与对策》为网友老衲法号施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