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出台的《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已经结束了征求意见期,有望出台。而根据该《规范》笔者调查后发现,目前化妆品标签标识不规范的现象绝非少数,据悉,未来近半数化妆品将迎来一次改头换面的大变身。而专家表示,将给予企业过渡期,以降低企业损失。 高SPF值产品将消失 根据《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草案,近百个词汇都属于禁用词,其中包括:特效、高效、全效、控油等虚假夸大用语和除螨、改善内分泌、抗皱等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将不得出现在化妆品的标签上。 此外,新规还对防晒产品的SPF值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规范》“当所测产品的SPF值高于30、且减去标准差后仍大于30,最大只能标识SPF30+,而不能标识实测值”的规定。这意味着,50等高SPF值产品将消失。而目前市场上包括诸多品牌在内的几乎所有化妆品品牌都拥有SPF50甚至更高的防晒品。 半数化妆品将换包装 不过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国内、国际品牌还是存在不少不符合规范的产品包装。 各大品牌的化妆品品类众多,几乎都有抗皱系列、控油系列以及防晒系列等,价格也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在这些产品中,“抗皱”、“控油”、“改善内分泌”等词语比比皆是,这些词语不仅在普通品牌的标签中出现,在各类一线品牌上也很常见。例如,某品牌抗皱系列产品中的复颜抗皱紧肤霜和复颜抗皱紧肤眼霜就直接把“抗皱”这一禁用字眼用于产品的命名。而导购人员告诉笔者,该产品一上市就叫这个名字,没有听说公司有更名的打算。同样作为禁用字眼的“控油”也格外受青睐。另一品牌净肤平衡乳液的产品标签中则称:“一触即融的清新质地,特别加入硅微球体,加强控油”;某国际知名品牌则有包括长效控油保湿凝露、控油抗老化口者 哩霜等多款产品使用了“控油”一词。此外,“高效润唇膏”、“高效眼部精华液”、“7天减肥见效”、“更新肌肤”等字眼在很多化妆品的标签上都很容易找到。对此一些化妆品销售人员表示,尚未听过这个规定,但是我们是知名品牌,质量绝对有保证…… 从笔者走访的情况来看,未来该《规范》出台后,半数以上的化妆品产品包装都面临更换。
![看他横行到几时 “特效”化妆品“特”到几时?](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480883979055.jpeg)
消费者大多不知情 对于这一新规,许多消费者均未听说此项草案。在笔者随机了解的9位消费者中,有7位表示并不知此事,有两位表示听说过此事,不过自己一般都会去买比较知名的化妆品品牌,几乎不会涉足小品牌,应该会没事。 调整尚需过渡期 而在调查中,虽然很多企业表示规范出台后自己一定会遵守,但也不无担忧地表示,此项工作有难度,企业将因此蒙受损失。旗下拥有多个品牌的某国际公司表示,目前规定还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到出台仍有一段时间。短期内对于企业的影响不大。不过企业会密切关注这项工作,并将遵守规范。但也有不少进口化妆品品牌对规范的要求产生疑问。例如,新规中的要求高于SPF30的防晒品将只能标注SPF30+的规定。某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的所有产品都是法国进口的,所以产品标签上SPF50的字样将很难更改为SPF30+。而另一外国品牌则表示,在国外是允许标注SPF50的。 对此,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有关专家表示,规定之所以对SPF值作出了这些要求,主要是因为,SPF30的防晒值完全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防晒需要,更高的防晒指数未必能够达到更明显的防晒作用,所以新规对标签的规范有利于人们正确使用防晒产品。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有关专家告诉笔者,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一定会给一定的过渡期,让企业进行调整,以降低企业的损失。同时该专家还表示,未来相关部门还将对化妆品宣传中的一些字眼进行规范,“这也是目前分歧较大的地方,有一些词语属于中间词语(没有列入禁用词,也没有列入可用词语),而未来将会出台相关解释。 慎购“特效”化妆品 据从事化妆品行业多年的张小姐介绍,之所以现在化妆品市场会有这么多不规范用语,就是因为一些小厂商看中了化妆品这个行业的利润,纷纷投入到化妆品领域,一些功能性化妆品市场更是不断升温,这些中小品牌利用“功能”牌吸引消费者。 其实大多数小品牌根本就不像其所宣传的一样有效果,更有甚者还加入了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时,一定要谨慎。 首先,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时,最先看的就是其批准文号、生产日期以及厂址等等。一般化妆品在生产许可证及卫妆准字号中都标明“XK”字母,而特殊化妆品必须有特殊用途化妆品许可证,就是标有“QG”字母。 此外,如果是购买进口化妆品,其许可批号上应标有“JK”字母,还要看其是否有中文标识。 其次,对于自己没有用过的品牌,在选购时,最好先索要样品,回家后试验一段时间,如果感觉效果可以,再购买也不迟。 最后,在选购化妆品时,最好到大型的商场或是品牌专卖店去购买,这样才能在质量上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