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日化品牌 点评本土日化品牌时局



  随着2007年本土日化界最大一宗并购案尘埃落定――拥有全球最具价值100品牌之妮维娅的德国拜尔斯道夫集团获得武汉丝宝集团丝宝日化85%的控股权,并享有另外15%股权的优先购买权――至此,除老牌劲旅上海家化“硕果仅存”、大宝“挂牌”待嫁之外,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构筑中国化妆品产业格局的主力军可谓“花果飘零”。

  如此情形,在一些人眼中不啻为一幅资本利爪之下本土日化品牌沦陷的时局图。但从产业更激荡人心的未来格局来观照,并购却是“融合”的另外一种表述,当我们将取景器定格于整个中国日化产业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融合”几乎已经成为了今日市场的主题词――

  白大夫、李医生这两支从专业线转战日化线开始高奏凯歌;从专业线起家继而向日化线延伸的上海伽蓝集团2001年创下的旗舰品牌自然堂、美素分别从专营店、前店后院渠道崛起之后已开始在品牌战略运作层面影响同行;而丸美等企业跨日化与专业两条线齐头并进的策略也在演绎另一番景象。虽然新生力量刚刚开始进入领跑地带,竞争格局远未达成新的平衡,但产业气象却已为之一新。

  在通路方面,随着莎莎、屈臣氏主导的专营店终端连锁路线成为渠道变革的主旋律,市场竞争的着力点开始向市场链下端位移。虽然可与屈臣氏对话的全国性专营连锁品牌尚未出现,但店面数量从数十到数百的区域性专营店连锁企业已足以雄霸一方;此前此后几年,专业零售终端上演着产业竞争与升级最重要的“戏份”。在这一大变局中,专业零售商依托终端规模优势以贴牌代工的模式染指品牌制造;传统制造厂家为巩固自身的战略地位开始涉足专营店在终端跑马圈地,象娇兰佳人这样开设日化连锁店的厂家日多,而佳美乐等企业的整店输出模式也刺激了更多同行的跟进意愿。

  本土与国际,专业线与日化线,通路与制造,以往泾渭分明的领域开始融合。

  融合,这便是纷繁复杂的市场万象背后的主脉。

  格局更大气,高点出发看未来

  国际企业对本土品牌的并购频仍,本土企业眼看昨日的“同袍”转身便成了“友邦”,近距离感受到国际化运营的宏阔。

  这种变化对于本土企业而言无疑如一股清风吹皱一池春水,在战略发展模式上给业界更高层次的借鉴并促动更深层的思考。

  并购开启了一条融合之路,使得本土与国际的分野日益模糊。在融合的过程之中,国际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建设思维向本土蔓延,而本土日化企业更灵活、更贴近终端市场的营销方式也开始渗透到跨国大鳄的体内。两种不同的基因开始融会出新的“双螺旋”结构。

 中国本土日化品牌 点评本土日化品牌时局
  不论这种以资本为纽带的品牌并购模式最终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化妆品企业将会在更宏大的背景上构思自己的经营策略,也会在更高的目标点上定位自己的未来并由此出发谋划自己的市场版图。

  通路从未有过之变局,更打破了中国特色的日化、专业两条线壁垒森严的产业模式。尤其是以往自娱自乐的专业线将步出坐井观天的状态,在感受到时局之艰的同时迈向“更广阔的田野”;越来越多的专业线公司开始挺进日化线。这不仅是专业线摆脱眼下困境便宜从事之计,更是这个饱受争议、低层面发展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经过程。

  而专营店终端的规模化发展无疑将带来自有品牌的迅速发展,厂家对终端的渗透与控制也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融合步伐更为频密,这种趋势必然促进各个产业要素在更广阔的格局中实施定位规划。

  产业融合带来的是整个市场的升级、纵横捭阖的产业格局,更是高层次的竞争。 

思维更活跃,提升执行力是关键

  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于其内部的活力,而活力则与其开放程度有关。

  以往产业链各环节是简单的交易关系,产品与利润空间是合作的基本纽带,彼此之间相对封闭。

  如今,终端大了要向上游延伸,自有品牌将让专营店经营者融入制造商的意识;企业为强化自己的战略地位开始以整店输出的模式向终端渗透,这必然要求厂家具备零售商的思维。

  彼此渗透的结果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已经很难以一单纯角色界定任何一个局中人。

  另一方面,随着终端、通路、厂家三者相互制衡局面的出现,行业发展走向由多方力量共同决定,而不再是由品牌厂家担当变革引擎。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思维图谱必然发生重大转化,从产业整体进行系统思考,将成为企业经营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

  更重要的是,随着本土与国际、通路与制造融合的深入,企业经营将不只在产品层面着力,价格战、概念站、广告战已非产业竞争的主流,资本运营、专营通路连锁、品牌打造等将成为更多企业谋变的战略选择。

  而专业线与日化线楚河汉界的逐日消弭,将为整个产业带来更多难以预想的惊喜。

  虽然专业线长期以来处于低层面竞争阶段,但其独特的成长模式成就了其 独特经营优势,有些方面(如教育、终端会)甚至远非众多传统优势产业所能企及。在专业线往日化线突围或者两条线并行的过程中,产品开发理念、服务理念、终端会及培训将随之渗透至日化线,而日化线面向大众市场实施品牌营销的经验也将让专业线企业获益良多,这种双向互动融合无疑将提升整个行业的系统性竞争优势,由此所带来的经营理念、人才团队、营销思维的相互融合,对整体活力的激发效应更不可限量。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多种力量、多种路线相互激荡的时代,模式已无关紧要,走哪条通路已无关生死,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比行路者的“脚力”,执行力才是重中之重。

  当我们告别一个粗放经营便可轻松盈利的时代,如何提升执行力,如何将营销推向纵深,将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的基本命题。

  期待更开放,抓住消费者是终极选择

  变化未有终结,未来产业的变化趋势究竟如何虽难料,但市场融合的趋势已经表明,这个产业终将与其他产业发生融合互动。

  相对于食品、家电、汽车等产业,本土化妆品无论产业规模,还是单个企业体量、品牌影响力,均难等量齐观。这些产业基本脱离了以通路为营销重心的阶段,以争夺消费者为营销焦点的激烈竞争推动这些产业不断成熟与扩张。它们以消费者为出发点的终端促销、大众传播均为化妆品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只是将眼光盯住行业内竞争对手并根据其表现来调整营销策略的企业,终将难有更好的作为。

  过去数年化妆品产业所有的变化其根源都在于消费者权力的崛起,因此任何单纯为满足渠道与终端的营销调整必定会是只见末不见本的的短视行为,注定将徒劳无功。当大家将战略模式、通路选择、终端整合几个基本点厘清之后,唯有抓住消费者才是决定命运的主导性命题。

  一个营销重心不在消费者的企业的命门总会被渠道控制;一个营销重心不在消费者的产业终难成大器,在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对话中必定是弱势群体。

  向消费者靠拢,学会与消费者对话,学会应用品牌的利器与消费者建立紧密关系,这才是融合的时代美的产业所收获的最美的果实。(作者:业内专家 张兵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2835.html

更多阅读

克劳西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 美国本土的奢侈品牌

提到奢侈品牌,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LV 、Chanel、Prada等国际大牌。你是否知道,就在中国本土,也有这样定位和价位都比较高端的“奢侈品牌”?这些高端服装市场上有一个品牌仅仅在国内运作短短两三年,就已经取得相当不俗的市场业绩。

小家电品牌排行榜 2013年中国家电行业品牌作用力研究

     在Interbrand2013年度的品牌作用力研究中,本土家电品牌继续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归功于自2008年以来政府持续实施的支持和补贴,以及众多本土品牌一直以来主打高性价比策略。格力、美的和海尔是其中具有较高品牌作用力的

中国本土的奢侈品品牌 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何时出现

     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何时出现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国内消费政策调整、企业公布品牌销售数据等消息,奢侈品再次成为媒体及公众热议的话题。  近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对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进行调整,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由5000元

跨国公司本土化意义 跨国企业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越级之道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品牌采取了不断走高的策略,大大“背离”其在国外的品牌定位,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积累了无比宝贵的品牌资产。究其原因,固然与国人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心理有一定关系,但我们更要看到,跨国企业在中国

声明:《中国本土日化品牌 点评本土日化品牌时局》为网友小浪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