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民族品牌面临外忧内困



    “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是对我国民族品牌处境的生动勾画。

    我国虽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国内品牌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品牌少,出口利润低,品牌意识淡薄,品牌保护不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品牌建设仍然存在诸多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过了品牌经济启蒙阶段和品牌经济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品牌经济提升阶段。但中国品牌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程度很不相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品牌意识淡漠处在国际分工低端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全国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量不足10%。以纺织业为例子,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50%的服装为来料加工后出口,30%以上由进口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进行来图来样加工,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

    根据商务部的分析数字,我国平均出口一件衬衣能赚0.3美元,出口8亿件衬衣的利润才能买1架空客A380飞机。

    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仅海尔、联想、CCTV和长虹4个品牌入选,2006年度虽上升到6席,但仍仅占排行榜的1.2%,远低于美国拥有的245席。

    没有品牌做龙头,必然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我们所赚的那一点利润,是劳工的血汗钱,是靠消耗宝贵的资源和能源换来的。

    近年来,尽管我国本土品牌经营发展较快,但与世界著名品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外资恶意收购、抢注民族品牌被“斩首”

    “小护士”、“美加净”、“沙市日化”……一个一个的本土品牌成为外资的囊中物以后,往往很难逃脱品牌被雪藏的命运。当美国强生收购北京大宝消息传出,有分析人士感叹:本土日化品牌差不多全被外资吃掉了。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外国投资者选择的收购对象,几乎都是中国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美国凯雷青睐的徐工集团是国内工程机械最大的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出口创汇1.2亿美元,在中国机械500强企业中列第20位。

    对于外资的行为,中国一些专家将其称为“斩首收购”或“垄断式收购”。瞄准行业中的垄断企业,进行合资并掌握控股权,然后使合资企业长期处于亏损或微利状况,迫使合资的中方撤出,外资达到控制垄断企业的目的,并在此之后“神奇地”使独资公司恢复盈利。这是外资在收购中资企业时的惯用手法。值得注意的是,外资进入时独资化倾向愈来愈明显,除了这种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来达到消亡中国民族品牌的方式之外,恶意抢注中国民族品牌,也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惯用伎俩。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1989年4月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系统。到2002年底,我国企业通过马德里系统到其他国家的所有国际注册申请共只有2450件,平均每年不到200件。由于没有在国外注册,我国一些商标特别是知名商标遭抢注事件屡屡发生,例如日本企业抢注了“同仁堂”、“狗不理”、“一得阁”等,韩国企业抢注了“全聚德”、“健力宝”等,俄罗斯企业抢注了“新科”、“康佳”、“步步高”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50多个商标被澳大利亚厂商抢注,200多个商标被日本厂商抢注,50多个商标被印度厂商抢注,还有欧盟、拉美以及东南亚一些厂商也在抢注我国知名商标。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2000多起,造成每年约10亿元的无形资产流失。 

    保护不力许多名牌自行消亡

    一些原本已经被市场认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由于保护不力,最后陷入倒闭的边缘,直至消亡。

    如江西某知名白酒生产企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产销两旺,名噪一时。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干预,企业盲目扩产,生产车间甚至建到了乡里、村里,使一个好端端的酒类品牌很快遭遇市场“冰封”,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这种例子在中国企业界屡见不鲜。

    一些企业缺乏对自主品牌的有效保护,受大量假冒仿冒产品的侵害,使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育起来的品牌优势丧失,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甚至破产倒闭。

    另外,目前品牌评选不规范也给原本脆弱的民族品牌带来诸多戕害。事事办节,行行评选,层层评奖;设奖随意,标准不高,把关不严,评选不规范。一些不知名的单位和团体也开展冠名“中国某某大奖”评选活动,金奖银奖满天飞,几乎家家公司企业都有几个金奖、银奖的牌子。有关专家认为,应当进一步规范品牌评选中介组织的行为,大力发展非公益性权威中介组织,使品牌评选由市场来决定。

    “造假成本低,打假难度大。”这同样危害着民族品牌的发展壮大。如南昌市济民可信集团是南昌市一家大型医药集团,生产的某品牌胶囊属国家一类中药。研制该胶囊生产技术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然而一些企业打擦边球,产品稍微改换一下名称或增减个别汉字,就能堂而皇之地通过审批,生产上市。这使得公司不得不成立打假组织,每年都组织员工到全国各地打假,2005年总共发现8处仿冒该胶囊的厂家。发现以后找到地方工商部门,可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打假费用还得自掏腰包。

    政府管理缺位引导不得力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在品牌市场中的作用不可缺少,构筑并推动实施品牌战略,是政府的职能之一。目前造成我国政府管理不得力的主要原因有:主管部门不明确、协调机制缺乏、政策导向偏颇和保护不力。

    品牌战略的推进,涉及到的政府部门较多,需要建立一种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把有关部门的力量及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合力。

    国家缺乏有力的品牌法律保护体系和严格的保障实施措施,一些地方政府对本地制假、售假企业不闻不问;许多企业对品牌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或无能为力。如某些企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创出一个品牌,很快就被假冒伪劣所淹没。在这样的环境下,真正的品牌很难产生和成长。

    陈述:品牌为王

    ●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的品牌在美国还是地摊货的水平。1968年的东京奥运会开辟了日本的全球品牌扩张之路,日本的索尼和松下等品牌开始向全世界进攻了。1988年,三星还在给索尼打工,做OEM,做最基础的加工生产,1998年已经闯进了世界的舞台。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排行榜上,韩国品牌三星(SAMSUNG)也已榜上有名。2008年奥运会,当全世界都瞩目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最佳机会。从1968年到1988年再到2008年,正好过了两个20年,中国已经到了建设品牌的时候了。

    ●我们到世界各地都会发现,无论到那儿都会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但中国的名牌在全世界却很难找到,很多国际名牌都是在中国国内生产、加工的,之后贴上国外名牌的标志,卖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焦点。

    ●中国在2006年生产的商品价值,只有全球平均商品价值的六分之一,这就代表中国每生产一件商品,从价值上看是买一送五。

    中国商品的附加值流失,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商品所涵盖的品牌价值。

    ●中国去年生产了全球51%的水泥,33%的钢材,合计约占全球42%的建筑业材料份额;生产了全球38%的服装……

    在如此大的产品生产份额中,中国企业又获得了多少价值呢?以5.6%份额除以最保守的35%占比,得出中国商品价值仅为全球平均价值的六分之一。究其原因,当前,全球产业化的制造业基地正在向中国加速转移,而在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处在乐于“简单加工产品”的阶段,缺乏创新,这正是中国商业价值处于低位的原因。

    ●一双标有“中国制造”、售价为299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元人民币)的女式皮鞋,鞋店老板、皮鞋进口商支付给中国生产商的价格只有70克朗左右。而中国生产商称,这种鞋每双的利润只有5、6元人民币.

    ●当前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所谓的“世界车间”。中国作为“世界加工中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是中国的企业和居民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好处?贸易上的“高进低出”的现状,意味着中国的这个加工中心是赔本的,是“穷国补贴富国”。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商品的定价权。

    品牌

    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brand”意为打上烙印,用以区分不同生产者的产品(包括劳务)。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将品牌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品牌价值

    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后,品牌除了具有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以外,更具有一些特性价值,而且是最重要的价值。

    品牌的特性价值正日益成为一种市场的统治力量,它以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控制着消费者,控制着市场。

    相关链接:部分被“斩首”的民族品牌

    洛阳轴承集团:被德国FAG收购

    中华牙膏:被英国联合利华收购

    南孚电池:被摩根士丹利收购后转卖给美国吉利

    乐百士、娃哈哈:被法国达能收购

    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

 教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民族品牌面临外忧内困
    乐凯:曾被柯达收购20%

    大大泡泡糖:被箭牌口香糖收购

    华润涂料:被美国威士伯公司收购

    双汇火腿肠:被美国高盛集团与香港罗特克斯收购

    “洁花”洗发液134万美元被收购;

    “孔雀”电视机315万美元被收购;

    “豪门”啤酒6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光明”染发液2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金鸡”鞋油1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洁银”牙膏1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太湖水”啤酒25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2711.html

更多阅读

机遇与挑战并存下一句 阿迪达斯 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尽管遭遇了2008年赞助北京奥运会的库存积压难题,但是阿迪达斯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赞助2012年伦敦奥运会。因为阿迪达斯把奥运会当作“世界上最好的机会之一”——通过奥运会向人们展示阿迪达斯品牌及其主张,帮助运动员呈现最佳

教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音像业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近年来,产业化是中国经济领域点击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们都在为自己能够早日迈入产业化而努力着,作为文化产业之一的音像行业也不例外。   之所以称其为“音像行业”是因为目前国内的音像市场充其量只是具有产业

李书福:有信心面对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困难和问题

 浙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9日在杭州表示,收购沃尔沃之后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但自己对解决困难和问题充满信心。  李书福是在杭州参加《五湖四海看浙江》大型新闻活动启动仪式时说这番话的。  “我想这个项目的推动和发展,一定

新品牌的优势和弱势 弱势品牌怎样做好产品销售

    众所周知,强势品牌就是那些品牌知名度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清晰、良好印象的品牌;而弱势品牌则是品牌知名度低或者说根本谈不上什么知名度的品牌,它们一般在消费者心目中印象模糊或者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在产品的销售环节,弱势

声明:《教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民族品牌面临外忧内困》为网友自傲称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