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玫瑰花瓣中萃取出的玫瑰精油是一种高级香料,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黄金还要高,因此被称为“液体黄金”。目前国内能够萃取玫瑰精油的企业屈指可数,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玫瑰谷香露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萃取的玫瑰精油纯度达到国际标准。面对这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公司总经理李继勇却有放弃的打算―― 玫瑰和月季同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但二者在形态上有很大区别。市场上通常所说的“玫瑰”实际上是切花月季。图为重瓣玫瑰。兑宝峰摄
![私募p2p或走向末路 玫瑰精油 前景产业为何走向末路](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465450998740.jpeg)
北京市门头沟区禅房村与天安门广场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公里,但与喧嚣拥挤的闹市区相比,这里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得让你恨不得多吸几口,在蜿蜒的山路上偶然能见到背着竹篓慢悠悠走着的农民。李继勇的工厂就建在禅房村。 禅房村所在的妙峰山最高峰海拔1200多米,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玫瑰种植。它和甘肃永登的苦水镇、山东平阴并称为中国三大玫瑰主产地。据史料记载,这里从明朝开始就栽植玫瑰,玫瑰品质很好:花色艳丽,花瓣大而香气浓郁。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过去妙峰山的玫瑰都被当成贡品,每年花开时节,当地村民就用毛驴沿着十八盘的山路把新鲜的花瓣进献到皇宫。 李继勇是门头沟区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干了十几年建筑工程施工,赚了一大笔钱,搞玫瑰开发实属偶然。那是在2003年初,他承建了北京一个水疗中心工程建设项目。这个水疗中心从法国采购了一瓶做水疗用的玫瑰精油,李继勇问了一下价钱:100毫升16.8万元,他不禁大吃一惊。想到自己的家乡妙峰山地区就有大片的玫瑰,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李继勇想:何不自己试试提炼玫瑰精油呢? 2003年底,李继勇彻底放弃了红火的建筑生意,回到北京门头沟一门心思搞起了玫瑰精油开发。李继勇是一个爱钻研的人,他亲自设计并多次改装加工设备。2005年6月,第一滴玫瑰精油终于在大山深处的生产车间炼成了。最让人惊喜的是他生产的玫瑰精油经有关权威部门检测认定,纯度达到国际标准。后来,他又一鼓作气以玫瑰精油为主要成分开发出一系列化妆品,并且在北京的一些商场租赁了柜台开始销售。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化妆品及企业的产品包装存在问题,加上缺少运营资金,李继勇陷入了困境。 李继勇告诉记者,他的生产车间停产快半年了。记者在李继勇的厂区里看到,这里的玫瑰精油提取设备及化妆品加工设备一应俱全,但检验车间、灌装车间、加工车间等十几个车间里却没有一个工人。设备和操作台上蒙了厚厚的灰尘,十几灌玫瑰露堆在仓库里没有卖出去。 李继勇说,他现在是骑虎难下。几年来,已经投入了500多万元,如果现在放弃,500多万元就打水漂儿了,可是不放弃,资金链断流,贷款办不下来,又没有政府资金的扶持,没有再生产的能力。 李继勇感到举步维艰,“连收购玫瑰花瓣的钱都没了”。现在正是玫瑰花采摘的黄金时节,不光李继勇着急,玫瑰种植地区的农民也很着急。李继勇是当地最大的玫瑰收购商。玫瑰一年只开一茬花,眼下已进入盛花期,今年如果不卖出去,只能任它零落成泥了。记者在妙峰山的山路上看到,路边的玫瑰已开出满树的花,除了路过的游人当成野花顺手牵羊摘几朵外,基本无人问津。 玫瑰曾是禅房村、黄鞍坨村等玫瑰种植村农民致富的希望。玫瑰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而且玫瑰定植后第三年就可进入采花期,寿命能达到15年,采花年限在10年以上,管护的成本很低。种玫瑰的亩产值是种粮食的几倍,农民们觉得比较划算。像前几年发展起来的禅房村,玫瑰种植面积已达到400多亩,有玫瑰种植户70多户。2007年,为了保证玫瑰原材料的供应,李继勇在北京市百花山地区投资53万元拓建了一片600亩的玫瑰种植基地,土地平整好了、玫瑰种苗种下去了。当地农民纷纷加入玫瑰生产合作社,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关于玫瑰深加工,李继勇曾经是雄心勃勃,他的计划是:今年年底把玫瑰化妆品专柜发展到10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区域性经销商40家,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但这些现在看来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了。6月1日记者去采访的那一天,李继勇设在华联商场的销售柜台刚刚撤架。6月3日,他告诉记者,他在北京十几家商场开设的门店全都关门了。 可以说,搞玫瑰深加工,尤其提炼玫瑰精油,提高玫瑰的附加值,这是一条正确的市场开发之路。更为可贵的是,李继勇也带动了大批山区农民走上了玫瑰种植的致富之路。现在李继勇最担心的是:农民的玫瑰没有人收,他们会把大片的玫瑰田毁掉改种别的。如今,美丽的玫瑰也成为妙峰山和百花山地区的一个旅游亮点。让这样的前景产业走向末路实在可惜。 玫瑰深加工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有力支持。 谁来帮帮李继勇这样的产业先行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