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篇 柏亚国际,OEM是一块画饼? 目前,柏亚国际只是宣布自己年产值可达20亿元人民币,但内部的产能分布却一直闪烁其词。

实际上,代工厂商为保持成本上的竞争力,往往需要藉由产能扩充的规模效应来达成,然而产能扩充的前提,在于对市场需求结构变动的正确掌握;单纯依赖代工业务的厂商,若无法取得买主的事先承诺,往往会导致只能较为保守的进行产能扩张,而可能出现产能投资不足、无力吸收新OEM买主之产能需求的状况,而形成限制厂商营收成长的后果。 而且,由于所有的市场活动,是以OEM买主为主体,代工厂商只是提供具竞争力的产品。若市场需求变动幅度提高,单纯依赖OEM业务的厂商,往往由于缺乏机会直接感受市场变动,从而逐渐降低对环境的调适能力,以及限制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 广州倩采刘钦还分析到,OEM产能越大,如果不能保证价格,则很容易出质量问题;品质好、价格有保证的前提下,还必须处理好排期与交货时间、生产与物流的问题。如果没有对市场的敏感性,产能扩张的背后将会是企业的限制发展。 对买主而言,专业代工厂商显然较纯来料加工型的OEM厂商更有能力成为市场竞争者,因为,既然专业代工厂商能独立地提供同一品级的产品,除非双方的分工契约中,已经涵括市场上的排他或限制性约定,否则若以自有品牌经营的较高自主性,迟早会诱使专业代工厂商加入竞逐市场行销利益。 虽然柏亚国际的张义强一直强调,柏亚国际将不会形成自己的品牌,品牌与制造实行分离,但柏亚国际已经有“海归派”博士团在从事设计与产品研发,而且,柏亚国际的业务范围已经超出了产品制造的范畴,进入到品牌行销的阶段。那么,柏亚国际又是岂会因为承接OEM或ODM订单而限制其自有品牌的发展空间,这样岂不降低其投资的效益? 张义强表示,那是因为“做市场投入太多,不愿意进入,而且这个行业已经在开始洗牌了,会做得很辛苦。而且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也使得我们并不需要这个制造型的品牌区隔。” 柏亚国际的成长将系于买主的市场成绩,甚而受到买主的牵制;虽然业务量大,但利润仍薄;若欲走自有品牌路线,经营风险会提高,而又未必会成功。那么,柏亚国际这种既有能力提供几近整合式的“专业代工”服务,能否如同世界级的大厂一样,建立较高的经营自主性与获利空间呢?显然,柏亚国际画出的这块画饼还需要太多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