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领域,也不可避免地转战二三级市场。目前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规模只在15亿元人民币左右,仅占化妆品市场总规模的大约4%。 各大品牌展开了不同的行动。2003年底与2004年初,欧莱雅收购国内二三线市场的两大知名品牌“小护士”、“羽西”,同时也收获了两大品牌拥有的二三线市场终端网络,其中小护士拥有近28万个销售终端。2004年,欧莱雅已经在中国尝试性地开设了美宝莲和兰蔻专卖店。而宝洁则借助日化行业内的霸主地位,在保证SK-II在百货专柜里高高在上的同时,轻松地把如玉兰油、伊卡璐、covergirl等中端品牌带进现代零售渠道和宝洁的洗发水等品牌所能分销的地区。 2007年,宝洁成为商务部万村千乡计划农家店中第一家跨国消费品供应合作伙伴,对此宝洁公关负责人解释:宝洁与商务部共同完成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让农村市场也能享受到直接供货的优惠。 宝洁的做法正是为了适应二三级市场的特点。营销咨询策划专家贾昌荣这样归纳二三线市场,一是价格因素影响较大,经常有国产二线品牌打败一线国际品牌的情况;二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进货渠道难以控制。 雅芳真正做到了深度分销,5400家专卖店分布全国各地,甚至到达乡镇,不少乡镇专卖店可以买到雅芳,却看不到欧莱雅、资生堂。而这恰恰是资生堂专卖店想做到的。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斋藤忠胜表示,广阔的农村市场将是资生堂下一步的拓展目标。
![竞争激烈的成语 市场竞争激烈 资生堂大力扩充(2)](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460932940983.jpeg)
资生堂通过专卖店即能掌握进货渠道,资生堂甚至可以更好解决长期困扰的水货问题。而借助统一规划设计的专卖店,资生堂可以把自己的产品与其他国产品牌区分开来,保持既往高端形象。 从全球销售额来看,2003年资生堂53亿美元销售额与欧莱雅176亿、宝洁化妆品领域的122亿相差甚远,在中国市场也相差甚远。现在,资生堂希望在二三级市场的开拓上,不要落后。 2006年,欧莱雅在华增长为21.2%,而资生堂在华增长超过30%。随着专卖店扩张,合资品牌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据悉,不久资生堂新的工厂将建成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