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国企改革两面针 两面针柳州两面针建厂28周年(1)
长空万里,星河灿烂。 历经28年风雨磨砺的广西柳州两面针公司,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同起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沐风雨,历艰辛,一路前行。 28年,历史长河一瞬,两面针人培育出的民族奇葩花香四溢。惊回首,汗水与辉煌同在,效益与股民相连。 民族品牌铸尊严 谱写辉煌成就史 在日寇入侵中国、日用商品断货之际,柳州先后建起5家生产肥皂的私人枧厂,虽然规模不大,但“质量优良,获利甚丰。”1956年1月,这5家私营小厂合并建成公私合营的柳州市肥皂厂,并推出了柳州本土生产的第一支牙膏――“南方牌”牙膏。此后,以“牙膏”为主线的两面针“编年史”在一步步发展壮大中延伸。 1963年,工厂过渡为地方国营企业,定名柳州市日用化工厂,牙膏车间也正式建成投产,柳州市“专业化生产牙膏”的历史由此正式开始;1979年,第一支两面针牙膏研制成功。牙膏生产设备实现第一次重大技术改造,年产能1000万支。 1980年1月,柳州市牙膏厂正式成立,两面针中药牙膏生产经营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94年,柳州市牙膏厂改组为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实现第二次重大技术改造。2004年,公司成功上市,建立两面针新工业园区,两面针荣登中国化工500强。2006年1月,再登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100最具价值驰名商标”排行榜。
“两面针”的“公示价值”为24.223亿元人民币。从作坊生产的私人枧厂到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企业,两面针??过的是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的岁月长河。从第一支两面针牙膏面世至今,28年来,两面针谱写的是民族品牌崛起和辉煌的成就史。 柳州牙膏生产最初的家当只有两套手工操作的制管设备和1台老掉牙的灌装机,年生产能力仅为10万支;如今,两面针的现代化生产线可年产牙膏6亿支,是“起家”时的6000倍! 当年,柳州牙膏曾拥有19个牌号,但没有一个真正受到消费者好评,有的国营商店曾将积压的柳产牙膏当作垃圾倒掉;如今,两面针中药牙膏已连续25年获得全国同类产品销量冠军,“国家质量标准示范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中国名牌产品”等众多荣誉。 资本运作攀高峰 股民利益重千斤 2004年1月30日,中国上海。 随着一记响亮的锣声,中国牙膏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两面针人从此开启了新一轮资本运作大幕,且短短3年时间,即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截至2007年三季度,该公司资产总额已达50.56亿元,净资产达41.18亿元,分别比2003年末增长了532%和880%;2007年1至9月,公司实现净利润达6.24亿元;至2007年底,该公司股票总市值已攀升至近100亿,是上市之初的5倍……
更多阅读
上海科技 国资改革 上海金融国资改革破局(1)
事情比想象的困难。 热闹的外表下,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动作并不明显。 3月26日,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市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屠光绍高调表示,要以市场化改革、开放性重组为重要手段,加快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步
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如何推进(1)
编者按3月底,国家发改委拟定的收入分配调节方案被国务院退回重新修订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热议,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升随即否认了方案被退回的消息,并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仍在制订之中。 收入分配问题
东北振兴的困境与对策 IMF改革的困境与中国对策(1)
文·严荣 空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使人们的目光聚焦到IMF改革的问题上。始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危机四伏之时,每当“不成体系”的国际金融体系出现动荡,IMF改革就会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议题。但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从暴风
“二次房改”:改革重新“投胎”(1)
从“居者有其屋”到“住有所居”,李明们倡议的“二次房改”事实上是1998年改革的重启和再出发 □ 记者 伊西科 “三石”击出千层浪 61岁身居大连的退休干部李明近日多了一个习惯,“每天上网浏览重庆新闻”。千里之外的
北京国企上升空间 地产业上升中的国企(1)
这三家国企不仅仅有特殊背景带来的拿地和融资的便利,也有一个个坚实的市场“脚印”。他们将改变中国房地产业的格局。 潇棋|文 李嘉芸|画 继1月国有企业(或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拿下全国土地成交总价前10地块中的7宗之后,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