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由于美容业经营尚不规范,许多急切想“靓起来”的女士不断因为想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而烦恼,美容投诉事件也不断增加。来自涪城区消费者协会的投诉显示,2005年涪城区就有13起美容变毁容的投诉案例。 投诉:美容不成反受惊吓
![警惕医疗中介陷阱 美容警惕 “美丽”的陷阱](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45138356138.jpeg)
【案例一】家住平政安居小区的李小姐右腮边长了一颗绿豆大小的黑痣。2005年9月19日,李小姐在虹高市场一家专门美容的游摊处取了痣。次日,李小姐起床后,感觉右脸部有灼烧的感觉,又痒又痛,一照镜子才发现腮边黑痣旁结了大块的血疤,周围长了很多痘痘。22日,当李小姐到虹高市场找该美容师兴师问罪时,美容师早已不见了踪影。 【案例二】2005年3月,城区某幼儿园的成小姐经同事推荐,在翠花街一家美容院花1200元购买了一套据称是该院美容主打产品的“国际名牌化妆品”,并办理了一张美容卡,可以做20次皮肤护理。成小姐使用该产品多次后也没有什么美容效果,她询问了许多美容“业内人士”,谁都表示没有见过这个牌子,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国际名牌”原来出自广州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厂家。更可气的是,到了7月份,美容院又以缺货为由,将约定的服务项目打了“折扣”。 消协:警惕美容变毁容 市消协总结了目前美容业存在的几大“温柔陷阱”: 陷阱一:“三天嫩肤美白”、“七天瘦身”等夸张宣传。懂行的人认为这种广告只不过是跟科学开了个玩笑。 陷阱二:不保险的会员卡。美容院为了招徕顾客,多实行会员卡制度,由于会员卡消费周期长,美容院单方面变更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变成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陷阱三:“免费美容”藏玄机。美容院推出的诸如“免费护理”、“免费赠送”等方式尽管诱人,往往暗藏玄机。 陷阱四:小心美容变毁容。一些小美容院擅自扩大经营规模,不够资格做医疗美容的美容师被“赶鸭子上架”,造成了许多美容不成反被毁容的“美容事故”。 提醒:女士美容前先上“必修课” 针对近年来不当美容损害消费者的现象日益增多,市消协提醒消费者,最好选择品牌好、信誉高的化妆品;购买化妆品时,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有卫生部的批准文号,千万不要使用“三无”产品和过期产品;消费者在使用新的化妆品前,一定要先做皮肤测试,确定皮肤无不良反应再正式使用;不要盲目轻信美容化妆品广告,所谓的“免费试用”、“免费服务”、“优惠推荐产品”等内容,多为虚假夸大宣传。(来源:中国化妆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