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哪些所谓的培训大师忽悠了!
不久前,一位中小型生活用纸企业的老板通过《生活用纸》杂志找到了我,他向我倾诉,说他为了培训跑了北京、上海、昆明等很多地方,参加了很多所谓的营销大师、品牌大师的课,也花了很多钱,他说听课后深受启发。我问他受到了哪些启发,在工作中又是如何运用的呢?他又说不出来,就说当时听着很受用,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飞回公司实施,可是当回到办公室后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发现在实践中根本用不上,很迷惑,希望跟我探讨探讨。我问了他几个营销方面的基本问题:什么是营销?什么是品牌?什么是品项管理?公司如何做数据分析?产品毛利如何?前两个定义他不明白,后几项工作他不清楚也没有做过,连这些最基本的营销管理知识都不知道,就盲目地去听那些所谓品牌大师、营销大师的心灵鸡汤,并希望以此连升三级或直接登顶,结果云山雾绕,显然是太急于求成了。然而,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中国有句老话——欲速则不达。大师的课其实不是没有用,它多少可以触发灵感、启迪思维,但是,对于一个连基础管理知识都还没有的公司或个人来说,具体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工具才是最有价值的。大师们的心灵鸡汤,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类似的情况我在另外一个企业也碰到过,只是给我诉苦的不是企业老板,而是老板手下的一名高层管理人员。他说老板经常在外面听课,回来就一阵风地改革,来回搞了好几次,搞得现在感觉怎么做都是不对的,几年下来业绩还是没什么长进,却错失了许多市场良机。
我碰到过一家公司,2001年刚上市就遭遇了销售下滑。后来花6,000万元聘请了一家美国的管理咨询公司,历时一年时间,经多方评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6,000万元对于一个年销售额只有十几亿元的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公司高层当时的争议也很大,但该项目最终还是得以实施。管理咨询公司入驻后对公司的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供应链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的岗位进行了重新设置,理清员工职责、工作流程、绩效管理等方面内容,同时在工作中开始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通过诊断、培训、辅导的方式自上而下地展开工作,很多管理人员学到了专业的工作方法。十多年过去后,管理咨询公司虽然到期离开,但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留了下来并继续传承。目前,这家公司的同期销售额仍高于竞争对手并快速增长,经营业绩和净利润增长情况也很可观。
近20年生活用纸行业的品牌营销与咨询经验告诉我,行业竞争还远未达到激烈的程度,企业做不好不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而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就拿品牌管理来说,如果用专业的品牌管理理念来衡量,问题还很多。举个例子,对于的年度营销规划,很多企业都很随意,一看就不专业,造成了公司营销工作浑浑噩噩,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口水仗从年头打到年尾,内部都不团结还怎么对外打仗呢?
其实很多企业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业绩提升就会很明显。有一家公司,年销售额近1亿元,品项200多个,该公司通过一年的专业咨询辅导,基础管理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将品项缩减到60多个,年销售额反而增长了30%。公司的财务经理算过一笔账,就品项删减工作这一项,给公司当年带来的直接效益就超过200万元,比支付的咨询费的两倍还多。因为减少品项就能减少原材料以及成品的库存,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出错的概率,品项管理在今后工作中带来的长期效益将会更大。这只是其中的一项改革,加上该公司其他管理改革,还有很大的收获。企业的培训可分为3类:
第一类是大课培训。参加这种培训的学员人数动辄几百,甚至上千,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层次也不同。老师上课如学校食堂炒大菜,讲课内容宽泛,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实则内容短浅嬉笑,案例缺乏借鉴与参考的意义。比如他们常讲可口可乐、三星、西门子等公司的案例,对我们行业而言,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
第二类是行业培训,对某一项的工作或某一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培训,如“如何制定年度营销计划”、“如何进行品牌战略管理”等。这类培训实用性和针对性相对较强,但需要企业安排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员参与,否则很难学到真正的东西。http://www.aihuau.com/这类培训课程的老师大多有企业的实战经验,讲授内容和案例往往比较真实而贴近企业,但对参加者的要求较高,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外,还要抓住老师授课间隙,大胆地提出工作中的疑问和难题,尽可能多地进行互动,才会有收获。
第三类就是一对一的企业内训,常常称之为咨询或辅导。这种培训大多以部门小课或一对一的传授为主,不仅要求辅导者有较强的专业性,还要求他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否则难以推动辅导工作,也说服不了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知识、理论、方法,学习者可以学习与复制,但是成功的经验和根据环境“对症下药”的处方是无法复制的。这就是当今比较流行的“情景教学”,也是传统的面授培训无法实现的。培训中,讲究以问题为核心,情景为载体,学员在情景中思考、交流、练习实践,从中获得自己的经验,并能够把经验移植到实践。
第一类培训基本上以心灵鸡汤为主,付出的成本不大,但作用很小;第二类培训比较专业,付出的成本也不大,虽然作用有限,但值得借鉴;第三类培训就是行业资深专家的指导,培训时间长,总体费用不会太高,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部分人员已经能够在工作中运用一些专业的工作方法和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运用得越来越娴熟,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就能对公司产生贡献。
俗话说:江湖一张纸,识破不值半文钱。但就是这张纸,挡住了光线,所以会在黑暗中徘徊了若干年而不得要领。有些东西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靠个人钻研也很难弄明白。就像我们要算圆的周长,如果不知道圆周率,即便是硕士、博士也难以计算,一旦知道了π的值和计算公式,小学生也会算。专业的工作方法如同数学公式一样重要,一旦你掌握了,有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原来看似混沌不清的世界是那么的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