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职业篇
第1章“蚁族”需要面对现实
我是最早的蚁族
北大博士后廉思带领一批青年学子,对80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做了深度的调查,并给这个群体一个新名词:“蚁族”,他们的调查成果以《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后文简称《蚁族》)一书出版。这个群体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的生活状态”。
如果拿这三个特征来界定,“蚁族”不是新生事物,十多年前就存在,而且不仅仅是北京存在,各大中心城市都存在。十多年前,我自己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了。我在日记中对当时的生活状况有一段详细的记述:
那是一个极其炎热的夏日,离开武军(化名),我走在烟尘弥漫的马路边,右手提着装有我全部家当的旅行包,左手捏着四只面值一角的硬币。
我必须立即找到一个居住的地方。
我把四只硬币向空中一抛,然后在硬币落地之前一把抓住。这是我的一个带着玩笑性质的预测事件走向的方法。
摊开手掌:两只硬币正面朝上,两只反面朝上,吉凶参半。
今天有50%的可能找到房子,我想。
我沿二环路边步行,边走边问路边的农民有无多余的房子出租。
这时,慑于毒辣的阳光,人们大多躲在屋子里,虽有车辆不断从身边驶过,我还是有种孤独感。阳光烤得我直冒汗,灰尘和汗水很亲热,汗水流过脸膛,便留下一道道“黑水河”。
从上午10点一直走到下午3点,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空间让自己栖息,不是因为房租太贵就是房主没有多余的床借给我用。
“大娘,你们这儿有房子出租吗?”下午4点左右,我来到城南二环路外的城郊结合部。那里烟尘冲天,臭气熏人,垃圾堆成一座座小山,民工多如蝼蚁,简易棚一望无际——偶有一两栋农民的小洋楼鹤立鸡群般点缀其间,一条小路歪歪扭扭伸向远处,路面积着寸来厚的泥尘和垃圾,没走几步,鞋子和裤管便面目全非。我实在走不动了,身体状况也有些糟糕。
“有。你要一般的还是稍好的。”50来岁,一看就知道家底殷实的大娘说。
“稍好的怎么样?”
“小洋楼,阳台镶着瓷砖,巴适得很!”
我跟着她穿过那些垃圾山来到一幢小洋楼前。
小洋楼在一片田野里,如果忽略那些垃圾堆,这儿倒也能看到许多绿色,房内却并不像大娘说的“巴适得很”,墙壁斑斑驳驳,很脏,好几处露出了墙砖,一股浓郁的霉味弥漫着整个屋子。
“请问一个月多少钱?”我已害怕问这个问题了,可还是得问。
“一间180元,水电费另算。”
我照例说声谢谢,我哪给得起这个价啊?
大娘白了我一眼,她大概已明白这个黄瘦得过分,且满脸尘飞的小伙子快成“叫花子”了。我看在眼里,却也无可奈何。尊严无价,可很多人却可以凭一点点钱而践踏你的尊严……
我走下楼时,大娘却也跟了下来,她看出我急于找房子,大概还是想做成这笔生意。
“小伙子,我还有一间一般的,你看一下不?”
我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大娘带我走进那片一望无际的简易棚。
“就这间。”大娘指着一条臭水沟边的一间用油毡搭成的棚子说。
“这间?”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那是怎样一间屋子呀?一条漂着粪便的臭水沟绕过门前,几根破竹竿撑立几大块脏糊糊的破油毡算是“墙”,几块破油毡搭在“墙”上算是屋顶;低洼的地形让屋内一片潮湿,看不到干土;一架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朽木床靠在“墙”根的一角,三两只散发着臭味的塑料桶放在另一角;门是竹篱笆,斜斜地躺在地上,恐怕再也不能履行门的职责了;当然不存在窗户,屋顶几个破洞义不容辞地承担了窗户的责任;至于水电气嘛,那是“五百年”后的玩意儿了,我来世太早。
我几乎傻眼了。我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唐代诗人在成都住茅屋,若干年后半个诗人的我竟也要享此殊荣?时光千百年,文明进步了,诗人的处境却如此依然。
我真落到住这等“雅舍”的地步了吗?我想离开。
“挺便宜的,每月就30元,床嘛免费借给你用,前几天还被一个人住着哩,若不是他老家来人催他回去,他还赖在这儿哩!”
还是价格让我的脚步停了下来。
我环顾左右,挤挤挨挨的简易棚都住满了人,打扑克搓麻将的朗朗笑声不时从棚里传出来,有个民工模样的妇女在那条臭水沟边架锅做着饭,一个小儿蹲在锅台几步远的地方。
住吧!我发狠地在心中说。
大娘还算热心,帮我把桶提出去,把地扫了,又找些纸板来垫床。
我很快知道了这里被人们称为“逍遥村”。
我在“逍遥村”找到了一份工作:给一个做废料回收的老板搬运废品。
我的身体根本吃不消搬运这行当。很久没干过体力活的我,每天早上起来,身子都如同散了架,全身每块肌肉都似乎刀在扎,双臂难以抬举起来,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
第六天,我感到很不舒服,手脚乏力,走路感觉轻飘飘的,如同晕车,但我还是坚持去上班。
这一天是扛玻璃瓶。
大约是扛第二十七袋玻璃瓶,双腿颤颤着爬上高高的瓶“山”时,忽然眼前一黑,我连人带麻袋栽了下去,膝盖摔破了,露出白森森的膝盖骨,紧接着是血汩汩地往外冒。
老板大发雷霆,一边骂我,一边命令另外一个搬运工陆大爷清点我栽下时摔碎的瓶子。
陆大爷从汗衫上扯下布条给我包扎好,然后去清点摔碎的瓶子,摔碎了38个,但他对老板说摔碎了32个,并趁老板不注意,从旁边拿了6个好瓶子放在碎玻璃片上。
老板一副警察抓住了小偷的神态,动作极其夸张地从裤袋里抠出一个小本子,在我前两天摔碎的5个瓶子基础上加了32个——当然,老板本子上除了“5”和“32”外,没有一个汉字,他写不出来,他用数字“0”代表我的名字,用“6”代表陆大爷。
“笨猪”、“饭桶”、“瓜娃子”一类字眼儿让我气得咬牙切齿,我愤怒地吼道:“老子不干了!”
这一吼倒让老板闭上了嘴,不,不仅仅是闭上嘴,还有无限的惊讶,因为他根本没想到会有主动不干的小工。
好一阵后,老板才恢复了常态,恢复常态后,他又是一副胜利者的不可一世的神态,他慢条斯理地说:“你上班五天多一点,按五天计算,你的工薪是40元,扣除摔碎37个瓶子的赔款37元,你应得工薪是3元整。”
老板一直为自己能将“工资”说成“工薪”而十分自豪。
老板放下本子,从另一裤袋里谨慎地摸出一叠钱。摸出后,他又仔细看了一下地上掉钱没有——谨慎地把钱数了两遍后,他用指头在舌头上蘸了一下,再小心翼翼地用沾有唾液的手指一张一张地拈出三张1元的纸币。
“拿去吧,你遇上好领导了,”老板自称“领导”,“若是换了别人,怕1分钱也不会给你的!”
我接过钞票,看也没看一眼就将它们扯成碎片,然后,愤怒地将碎片撒向老板的脸!
老板出乎意料地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惊诧得瞪大了眼睛,无限惋惜地蹲下去捡拾钞票的碎片。在他的人生旅途中,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将钱扯成碎片,钱哪!
那一刻,我发现值得可怜的并不是自己。
回到租来的那间简易棚子,我躺下了。没想到,这一躺竟再也没有力气起来,全身里里外外都在痛,一身的骨头像被人一块块拆下来又胡乱组装起来,却没组装好。
躺了好一阵,屋外忽然一片乌黑,接着哗哗下起了暴雨,电闪雷鸣,强劲的风掀动着每一面“墙”,似乎要把整个棚子抬起来,棚顶像筛子一样漏着雨水,漏在地上床上,漏在身上脸上,我想挪一挪,却怎么也动不了,全身上下没一处听大脑的使唤,似乎手脚都成别人的了。几分钟后,“门”口以及四面“墙”根开始涌进大量的污水,污水很快淹没了地面,我的两只凉鞋便像小船在水上漂荡,漂荡一阵之后又沉没了。
全身上下越来越痛,而且发起高烧来,渐渐地烧得我迷迷糊糊的,好像要被烤焦了。
我就这么完了吗?我叹息了一声。过往岁月的图景在我脑中无规律地闪现着:初中时,背着红苕翻山越岭去上学;和母亲一道扛着柴火走在山坡上;大学时站在江边高吟“大江东去”;和女友牵手走在草坪上……不!我不能死去,我要振作起来,我要挽救自己,我不能绝望,永远不能绝望!
但我最终还是晕了过去。
那是1996年的事情了,在成都,我因病失业,住进了一个同样是为找工作发愁的大学生聚居的“棚户区”。十多年过去了,前不久,我曾经开车经过那里,想看看那里现在是什么样子。但那里早已经改造了,进入眼帘的已经是林立的高楼。
当我看到《蚁族》一书时,心中有颇多感慨。但我相信“蚁族”是可以突围的,是可以实现美好生活的。我从棚户区走出来,在职业路上成长为百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并且出版了60多本图书,现在已经走上了独自创业的道路。|!---page split---|
我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三点,只要做到这三点,就能够成功:
第一,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无论面临多么巨大的困难。
第二,如果给别人打工,就努力工作,像对自己的事情一样对待单位的事情。
第三,如果自己创业,就选定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
世界上虽然存在永远也走不通的路,但是,却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
《蚁族》一书对“蚁族”成因做了详细的分析。
1宏观原因
就宏观而言,《蚁族》一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大城市的吸引力。这个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中心城市待遇高,发展空间大,周边的大学生一毕业,首先选择在这些城市工作。早年,去沿海城市的比较多,近年,内地经济发展加快,内地一些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大学生不是只往沿海城市集中了。
第二,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压力增加。同时,我国各地都在加快城市化建设。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后,他们的工作岗位由农田转移到城市,增加了城市的就业压力。
第三,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2002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有关问题的意见》出台后,大学生不需要毕业就迁移户口。这在以前是不同的,以前一毕业,户口就得迁移,落实户口是大学生毕业的第一件事情。新意见规定,户口可以在学校保留两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两年时间,相当于滞留两届学生在城市当中。
第四,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体现了一种就业心态。
第五,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差异。现在的大学教育,都在走“高端”路线,研究型人才多,实践型人才少。而社会需要的,多是基层的技术型人才,因为总不能大家都去搞研究啊。
2微观原因
(1)房租低廉、交通便利是“蚁族”形成的客观原因。这应该是形成群居村落——《蚁族》所称的“聚居村”的原因。
(2)追求群体间的认同是“蚁族”形成的主观原因。
(3)对独立生活状态的追求,导致了少量的在校生选择在“聚居村”居住。
《蚁族》一书分析得很全面,也很深入。我作为“蚁族”“前辈”,现在又是企业负责人,觉得应该补充两点:
第一,现在的大学生“质量”比较差,是他们生活状况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在一家集团公司做高管,以及现在自己创业过程中,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招聘人才太难。不是因为应聘的人员少,而是应聘的人当中,素质高的不多。一是专业素质,他们所学习的东西,大多比较肤浅,有些连基本的专业理论都没有学懂。《蚁族》中也写到,这个群体“对实用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为什么强烈?那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时没有认真学,出来之后发现找不到好工作了,赶紧补课;二是职业精神欠缺,没有认识到努力工作的意义。
第二,现在的大学生无论在求职、工作、创业方面,都缺乏指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蚁族》一书中分析的成因,尤其是宏观上的成因,是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也是少部分人难以改变的。至于大学生的“质量”也是难以改变的,那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再说,人家毕业了,我总不能让人家回去重新读。因此,本书主要是结合我个人的认识和经历,为已经成为“蚁族”的大学生们,提供求职、工作、创业方面的指导。
“蚁族”的资源
幸福有多种。
只要好好活着,就总有一种幸福属于你。
——摘自作者早年的文章
一个人要想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然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同时,要了解自己缺少什么资源,从而有目的地弥补。
“蚁族”大学生的资源有哪些呢,又缺哪些呢?
在我看来,“蚁族”大学生所缺乏的,比所拥有的要少得多。
1拥有的资源
首先,“蚁族”们拥有最宝贵的资源——青春。这一资源表示你有活力、你前途无量,表示你可塑性强、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表示你抗失败能力强。
其次,“蚁族”们拥有知识。能够在大学校园里系统地学习几年,这是很多人无法拥有的机会。尽管有些大学生并没有把课程规定的知识全部学到手,但与没有进过大学的人相比,这个群体的知识依然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2缺少的资源
首先,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这不是“蚁族”们的错,每一个人都是从没有经验开始的。但是,用人单位却不愿意考虑这个客观事实,他们在招聘人员时,总是要求应聘者从事过相关工作经验若干年。于是,“混点经验”成了许多“蚁族”大学生不得已的选择,他们总是到一些容易进的单位去,干上一段时间再换工作。那些接纳他们的单位,无疑就成了“人才培训基地”。
其次,社会关系和人脉资源,也是“蚁族”大学生们所缺乏的。他们所工作的大中城市,通常并不是他们自己的出生地。他们的整个家族可能都没有人在这里生活,在社会关系和人脉资源方面,他们需从零开始。即使是出生在这样的城市,如果父母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依然不可能有太多的社会关系和人脉资源。
第三,对职业精神的认识。我认为,这一点比前两点更重要。前两点都可以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但如果在职业精神上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却是无法积累起来的。大学教育在这方面,显然也忽视了。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为什么要敬业?为什么要忠诚?如何让自己在职业路上得到成长?这些道理,“蚁族”大学生们,知道的并不多,也没有人去引导他们。
第四,缺乏资金。生来就拥有大量物质财富,或者父母创业取得成功,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被称作“蚁族”的大学生,在资金上面都是缺乏的,他们中许多人都在思考着创业,但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让创业想法成为行动。
“蚁族”的出路
机遇通常存在于寂静之中,而不是喧嚣之处。
——摘自作者早年的文章
“蚁族”的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期待,也充满希望的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人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精英。
“蚁族”的出路有两条:打工和创业。
1打工:成为职业精英
“蚁族”的第一条出路:在工作岗位上实现突破,成为职业精英。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以及打工皇帝唐骏,走的就是这条路。在工作岗位上实现突破的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做出卓越的业绩。
下面是唐骏的职业学习和职业道路。
1980年,因高考语文一分之差,唐骏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这时的唐骏有些失落与苦闷,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1985年的唐骏不仅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还考上了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并靠着努力“钻营”获得留学日本的机会。
1990年,唐骏赴美攻读博士,并先后创立了三家小型公司。
1994年,抱着“偷师学艺”的本意,唐骏放弃自己的“皮包公司”,加入微软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1997年,时任微软总部windowsnt开发部门高级经理的唐骏“衣锦还乡”,来上海组建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
2001年,因工作出色,上海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先后升级为亚洲区支持中心、全球支持中心,唐骏不仅担任全球支持中心总裁,还兼任微软合资公司——上海微创公司总裁等职务。
2002年,唐骏出任微软中国总裁。
2004年,唐骏以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身份从微软退休,并以260多万股股票期权出任盛大网络公司总裁。
从这个履历中可以看出,唐骏走的是“打工路线”。他的经历,激励着许多年轻人,它说明,在中国,打工也可以取得巨大成功。
2创业:建立自己的财富王国
“蚁族”的第二条出路: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群体在不断扩大,很多地方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政策、资金的扶持。比如四川省就出台了专门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在办理企业、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虽然力度并不大,但至少说明相关部门对这一块的重视。比尔·盖茨的道路,就属于这一条,他大学没有毕业就开始了创业。
1973年,英国利物浦一位叫科莱特的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在进入这所大学不久,他结识了一位美国小伙子,两个人成为好朋友。大学二年级时,他的美国朋友对他说:“科莱特,我们退学吧,现在财务软件很走俏,我们一起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我们现在学的进位制已经够我们用了。”科莱特也看到了财务软件的前景,可是,他无法接受退学这一建议,因为他是来求学的,不是来开发财务软件的,何况老师关于BIT系统的课程还没有讲授完。他的朋友一个人退学了。10年时间一晃过去了,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的BIT博士研究生,而那位大二退学的朋友,则在这一年里进入了美国亿万富翁的行列。科莱特继续深造,1992年拿到博士后学位,而他的朋友,在这一年里成为美国第二大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学有所成,可以研究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但是,他的朋友却已经开始研究比32BIT快1 500倍的EIP财务软件了,并且很快推向市场,让32BIT财务软件失去了生存空间,而且,就是这一年,他的这位朋友成为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
比尔·盖茨在成功之前,一直走的是做老板的路线。这一路线,在现阶段的中国,是很多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