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少侠:戴志康



  戴志康,1981年生,黑龙江人。2000年考上哈尔滨某大学,2001年创业,康盛世纪CEO不花小钱,出手就买大件。决断了就不去改变,犯错了也不后悔。

——戴志康

  抽中南海香烟、吃大食堂,穿件高中时代的、显得又小又旧的运动服,头发时常蓬松而翘起。也许只有看到他坐上那辆银灰色的宝马,在办公室里用灼人的眼光打量下属,或者跟VC大佬对坐谈判的时候,你才发现戴志康不是个郁闷的小青年。

  他19岁以前在家中自学,翌年进大学,20岁从学校出走。随后三年独居僻室,潜心打磨技术。22岁还是穷孩子,23岁成了百万富翁。但这点财富并没有成为24岁的负累,是年告别孤身,到北京寻找创业伙伴。这一刻起,他要从技术天才变身为商人,从偏执狂着陆为管理者。明年26岁,他可能会是一个百人规模公司的掌门。如果有这一天,他将脱胎换骨。

  在三年内迅速积累起财富还是小事,可怕在于他的颠覆性思维和与其年龄极不相衬的老练。现在,戴志康又在做一场大冒险:产品完全免费,要花很长时间甚至好几年去实践一个前所未有的、还仅仅存在于头脑中的新业务模式。“我本来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最次的结果也就是再一次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不过……”小戴同志转了转锐利的眼光、压低了招牌式的调侃嗓音:“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像我这样的生存不下去”

  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这是戴志康大学4年的成绩单。不过,在得到这些“奖励”的后三年中,戴志康倒很充实。相反,从2000年秋天到次年夏天的一年级,是最窒息的日子。因为一种“幻想”破灭了。

  2000年之前,戴志康一直在大庆。外公和父母都是大庆石油学院的老师,由着他使性子,只要不是错事,就不惜代价支持。他酷爱计算机,家里支持他自学。1996年连续发表了15篇文章,每篇都针对一个计算机问题,几千块钱稿费是他第一份收入。那时候天天钻研到深夜,不由长叹挣钱真不容易。2000年报考了哈尔滨某大学的通信专业,戴志康想,自己精通计算机,如果再把通信搞熟,毕业后一定是抢手的人才。

  郁闷!在戴志康那里,老师应该有人格魅力,比如雷厉风行、眼界宽广。学校里遇到的老师,说话做事总是慢腾腾,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要花两三分钟,字还没写完,下面已经开始说话聊天了。戴志康觉得这样的效率不能使自己获益,“浪费我的时间”。

  戴志康把同学分成两类,一类是书呆子,好好上课,考研读博;一类就天天打网络游戏,没日没夜,打到疯狂。他跟这两类都没共同语言。戴志康喜欢自学,对考试的东西不感兴趣。偶尔也打网络游戏,但打过之后有自责感,就戒了。他想做点实在的东西出来,比如用于聊天的社区软件,一直在学校里找能一起做的搭档。从一进校门开始,找了一年,找不到。

  那年学校里举办创业大赛,戴志康看见的“都是些八股文似的材料”,最后连“一帮纯属为比赛而创业、毫无创业素质的人”都获了奖,他只能感叹。戴志康曾要求以自己设计的软件为凭、申请免修几门课程,得到的答复却是要把软件著作权归到学校名下。学校拿考多少分、参加多少活动为标准考核学生,在老师眼里,上课不专心的戴志康跟那些天天玩游戏的人没有区别。戴志康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是生存不下去的”。

  就在戴志康出生前的几年,哈佛大学的本科生盖茨中途休学,创办了微软。戴志康3岁那年,另一个辍学创业的美国男孩创立了戴尔。十多年后,20岁的中国青年戴志康也在大学第二学年开学之后“跑路”了。2001年9月,戴志康搬出了学校,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开始了每天15小时的工作,捣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段“过街老鼠”般的生活:一间危房、地板踩着嘎吱响,塑料纸代替了楼道里的玻璃窗,哈尔滨冬天的刺骨寒气天天往里灌;整栋楼最勤快的活物也就一只野猫,常常把半夜回家的他吓得半死。这三年,旷课,不参加考试,缺席学校大会、“非典”时期不回宿舍,学校没少给警告和处分。

  但戴志康还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当年盖茨为操作系统而着迷,戴尔在宿舍里装配电脑,而戴志康的救命稻草是网络社区。互联网是他当时连通外界的惟一通道,社区里有在学校找不到的、遍及天南海北的“聊得来的朋友”,很快“芝麻开门”。

  创业成本800块

  戴志康一度只抱着一个单纯想法:做出好东西证明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如果按部就班的混张大学文凭,那就是“菜鸟”,月薪1500。到2003年末,一个老板给他30万年薪,这已经大大超出他当初的设想了。不过戴志康几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尝到了给自己打工的甜头。谁叫互联网这么神奇呢?

  从2001年秋天开始,每个月800块的花销持续了好几年。300块租房子,200块吃饭,剩下的就是上网和打电话,再加上自己整天闷头开发,这是开启一个事业所需要的全部成本。那时候互联网火起来了,戴志康通过互联网认识外面的世界,他对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社区有了兴趣。他想开发一套能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让即使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管理,如果有人在自己设计的社区里聊天和认识朋友,是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软件设计好了,取一个名字叫“Discuz!”,就挂在网上,免费给人用。

  2002年,一个香港人发Email给戴志康说:你的软件挺好,但要进一步定制,你干不干。本来是找香港一家公司做,说好一个月做出来,付5000块,结果做到一半人都跑了。但戴志康告诉他,一周就能做完,收你2000块好了。结果第五天就交货了,香港人觉得挺神奇,一高兴就多给了1000块。2002年秋天,戴志康去邮局取回了香港人汇来的3000块人民币,这是他第一份打工收入。“立刻存起来,用来生蛋”。最令戴志康高兴的是,香港人说,“发现你们大陆人是最聪明的,香港人才懒”。

  钱来得挺容易!那就把产品再做好一点,从2002年底开始收费!不过,软件原本免费,现在改成收费,不但没人买,还招来网上一阵痛骂。论坛上、社区里出现很多帖子,说戴志康是个骗子,他的软件就是垃圾、狗屎。

  戴志康横下一条心:“你买、我搞,你不买、我照样搞,照样收费。”起初收500块,没人买,就改收1000块,还没人买,就改成2000块!直到今天戴志康也不太明白当时为什么那么做,反正咱是正经八百做事的,谁怕谁啊!

  真是稀奇,转机在2003年7月出现,开始有人零零散散地来买。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容纳能力是对手产品的好几倍,那些模版体系和数据结构到今天都成了别人学习这种语言的必修技术。结果从此以后,Discuz!进入高速轨道,销售平均每个月增加30%。2003年收入几万,2004年几十万,2005年几百万,刨开饭钱、房租、上网费,一大半都是利润。

 极客少侠:戴志康

  一直到2004年,Discuz!的所有事情,开发、销售、支持、运营,都是戴志康一个人。常常是一边接电话一边写代码,没花过一分钱的所谓“推广费用”,更别说打折和促销之类的花哨了。因为第一个人买了之后,就到处说好,第二个人听着去买了,跟着说好,这就传开了。在网上发帖子比到大街上贴海报简单得多也快得多,而且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潜在客户肯定都在网上,这就是所谓的“零成本”营销。

  2003年戴志康来过一次北京。当时一个朋友出资跟和他合伙,朋友的思路是要搞渠道、像传统软件那样铺货。可在外面跑了一天又一天,效果不仅没有成效,反而在这上面花费很大精力后,产品就没功夫研发了。没两个月戴志康就刹了车,又只身回到哈尔滨,从此对口碑营销矢志不渝。后来在2004年再次来北京扩张,戴志康仍延续专注于产品的思路。直到今天手下有20来号人,非技术人员只有两个。几乎没有推广,所有客户都是找上门来。

  2005年,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既然成了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样子”,12月,戴志康把每个月能带来几十万收入的这款产品免费,转而从为客户提供服务当中获取收入。戴志康盘算着,卖软件能赚的钱总是有限的,就像水龙头,卖一个就用三年,而提供服务的收入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

  也是这一年,盖茨在微软做了一次大调整,开始执行“NET”战略。由过去从产品销售中获取收入逐步过度到从提供服务上获取收入。同时,以Google为代表的网络新贵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金山CEO雷军把它们的成功总结为:以产品为核心,依靠互联网的口碑营销,软件免费而服务收费,或者服务免费而靠广告盈利的新模式。

  戴志康没见过雷军,也不认为小小Discuz!是跟在大佬身后模仿每一步。互联网本身的力量无形中推着它们往前走,只要有胆量跳进来,就能感受到。

  极客老板

  戴志康保持着猫一般的机敏。

  随便溜一张网页,只要眼角扫到个陌生的应用,就一定把它弄明白。看什么东西都特别慢,只要眼生,就先把这个东西想明白。去朋友公司,人家怎么跟员工谈话,内容和目的是什么,在一旁用心听;谈话效果怎么样,隔几天打电话去追着问。有员工最近态度不好,要找他来谈;谈之前想好,到底是针对他的性格、价值观、还是物质利益去谈,谈的过程中注意其表现,眼睛一眨、嘴角一动,就知道对方内心怎样活动。这样活得累,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别人是怎么想的。但积聚多了,点就连成面,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随时用到。

  蔑视技巧。戴志康不看好的一种方式,就是看起来很聪明却有话不好好说,非要绕来绕去曲线救国。他说这时常是最傻的做法,因为技巧都没用,就是让别人更费力,浪费大家的时间。最原始最简单的才最有效。戴志康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对不喜欢的做法,他会当面说出来:“我不喜欢。”

  决断。23岁那年,要买辆车的念头一天早上突然冒出来,第三天,就把车开回了家。24岁打算换辆车,第四天,他开着银灰色的宝马上路了。后来在海淀置办了一套大房子,看房子可比看车复杂,可从有这个念想到拿到钥匙,不过10天。2005年1月,他第一次把闷在心里、思前想后近半年的决定告诉手下:“我决定产品完全免费,你们讨论怎样执行吧。”

  决断需要威信做后盾。“我比较独断和固执,说完了就要执行,所以威信极为重要”。新员工,一定要让他先认同独断和固执,说完了就要执行,所以威信极为重要”。新员工,一定要让他先认同自己。大多员工是搞技术的,要在技术上树立威信。戴志康是社区软件方面的“一流高手”,一旦发现员工有不懂,就马上从头到尾讲一遍,从不吝啬把最好的想法、最先进的技术告诉他们。他清楚以后搞管理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如果很长时间不搞技术,就会落伍;落伍了,以前的那些经验就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所以就趁还没有太落伍的时候把所有东西告诉大家,既树立了威信,也传承了经验。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总可以把机器搞定。戴志康说,技术上没有他搞不定的。难的是与人沟通,如何花更多精力去培养、提高员工。最痛苦的是招人,要大规模扩张,人是第一位的。以前是出不起好价钱,现在是出得起好价钱,找好的人还是要费大量的时间。戴志康现在成天都在招人。从公开招聘渠道里来的都不理想,还得从认识的群体里去淘。“相马”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见了十个也不见得碰上一个。

  管理和财务上的,随时碰到问题随时学习,去网上搜,或者买书看。什么样的问题都遇到过,招聘的技巧、赏罚的技巧,怎么开会、怎么树立威信,怎么建立制度、怎么使制度执行下去。要应付不同性格的人,有些人喜欢激励、有些喜欢成就感、有些喜欢生活上保障,有些喜欢教给点技能。现在员工也不多,都是经过筛选和磨合过的,有共同价值观,有天然的凝聚力。

  戴志康有时候觉得快累死了,但决不能在员工面前表现出来。他眼里,执着是最重要的创业素质,执着是贯穿始终的原动力。执着可不是为了一个明显看得到的希望而奋斗,而是“为了一个一直都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干上三年”。

  网络产业孕育了中国两位首富,丁磊和陈天桥。

  但戴志康对这个产业有一种反对的态度。大学时候看着不少同学沉溺其中,2005年回了一趟哈尔滨,当年同宿舍的有两个竟然因此未能毕业, 还花掉了大部分的生活费用。戴志康担心,他们连挣扎的欲望都失掉了。

  他感谢父母,从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些陷入网游不能自拔的年轻人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自主性,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一碰上诱惑就被死死黏住。戴志康看来,正因为这个缺乏免疫力的阶层,网游才得以爆炸性增长,但随着他们免疫力的提高,增长会逐渐回归到一个合理范围之内。而戴志康认准的,是那些能够积极改变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方式的网络服务,比如社区,他相信互联网的革命意义,并竭力在其中寻找一个位置,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角落。

  但对于两位首富,戴志康最想问他们的问题是:你最郁闷和最痛苦是什么时候?又怎么坚持下来?他觉得,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就是看他经历过多大的磨难,磨难越大就越成功。戴志康想把自己经历过的最大磨难跟他们的比一比,“看看差了多少”。他猜想丁磊的最痛苦莫过于2001年网易被停牌,但他当时直觉的认为:丁磊一定能坚持下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49807.html

更多阅读

戴志康从腾讯离职 张謇“门徒”戴志康

     在资本市场,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一直是位争议性人物。  对于戴志康在文化领域的疯狂投入,有人称赞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因为他创建的每个文化地产项目,都超越了一般商业思维,给自身带来极高盈利空间;有人贬低他是

discuz康盛创想CEO:戴志康

戴志康,1981年生,黑龙江人。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创业,康盛世纪CEO。戴志康开发设计的自动生成社区的软  件Discuz!,开始是免费给人使用。2003年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容纳能力是对手产品的好几倍,那些模版

上海外滩“地王”:戴志康92亿“猎食”

上海第一次采用“勾地”模式出让土地,试图让地价降温,结果却诞生了更大的地王。 2月1日傍晚18时,经过近9个小时鏖战,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8-1)地块终于有了主人。戴志康率领的上海证大[0.34 3.03%]置业以92.2亿元“虎口夺食”,楼面单价

戴志康:国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占主导到位

2月28日下午消息 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戴志康表示,在中国再怎么下去都不大可能全民变成中产阶级,一定是两极分化非常之严重,这种情况实际在第三世界大发展国家不断出现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定是并存的。国企终究是这社会主义

新地王戴志康:我像鳄鱼

100亿富人证大董事长戴志康:“我像鳄鱼,该有动静时就噗咚一下”  一边是北京的央企凶猛,另一边的上海,今年2月一家名为证大集团的民企经历重重审核和PK后赢得地王,拿下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8-1)地块。  1995年“3.27”国债事件完

声明:《极客少侠:戴志康》为网友亽野灬性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