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建龙虽然在民营钢铁企业里排名第二位,但是,还没有达到能和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分庭抗礼的程度。”
文·本刊记者 郭健
阅读中国的民营经济版图和财富版图,浙商是其中的主力军。
浙江商人张志祥,有着多重身份,全国人大代表、民营钢铁业排名第二的巨头,2005年《福布斯》排名第48位的中国富豪。
2006年3月13日,一向低调的张志祥在北京丰台总部基地的建龙集团总部,接受《英才》记者的独家采访。
39岁的张志祥在1个小时的对话中,几乎不谈自己,说的都是对钢铁产业的构想。
他如何从白手起家,只身北上创业;他如何在相对垄断、竞争异常残酷的钢铁行业异军突起,只手用六年时间建立一个民营钢铁帝国;他如何在“铁本事件”后,冷静面对宏观调控,使宁波建龙项目能化险为夷,重新开工;他如何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仗义为农民工执言,力主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1985年,张志祥考入了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在国内的大学富豪校友统计中,浙江省的大学已有12位校友与复旦大学并列第二,成为江南富豪的摇篮。
1989年大学毕业后,张志祥留在家乡的一家国企。由于不甘心这种朝九晚五的国企生活,毅然辞职下海,于1994年创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上虞忠祥公司。
刚开始,搞技术出身的他也面临着向经营角色转变的痛苦。随着几年的积累,他敏锐地观察到了钢铁行业的潜力,做起钢铁贸易生意,并由此有了一个做自己的钢铁产业的梦想。2000年初,他一举买断了当时几近破产的国有企业——遵化市建龙钢铁总厂。使企业从年产量不足10万吨发展到现在年产量180万吨。
此后的五年将建龙建成拥有13家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是集钢铁、矿业、水泥、化工、房地产、科研、经贸于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总资产164.33亿元。
2003年,张志祥又与同为浙商精英的郭广昌合作,投资160亿,建设规模600万吨的宁波建龙钢铁。
总觉得“中国的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可以和国外的一流企业比一比”,要把建龙办成在技术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张志祥,一直以韩国浦项制铁、日本新日铁和中国台湾中钢为自己的未来竞争对手,梦想建成一个国际化的民营钢铁帝国。
如今,张志祥仍然在东北大学的冶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钢铁产业最大问题是什么?
《英才》: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身处相对垄断的钢铁行业,你认为这个行业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张志祥:目前钢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在国际市场上的低成本价格战。国内企业之间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外,不能无限制的打价格战。这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不好。控制价格战最怕的是你做他不做,市场搞乱了,大家都没钱赚。
《英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张志祥:最主要的问题是力量太分散。近几年,钢铁行业处于产业的快速上升期,很多企业都开始转型做钢铁,国家能够控制一些大型的钢铁企业,但是,各地的小钢厂很难控制,正是这些小规模的钢厂把整个价格市场搞乱。
《英才》:你的建议是什么?
张志祥:新准入一定要提高门槛,打破国企和民企之间的界限,推动混合式重组,保持竞争中合作。
《英才》:“混合式重组”是宁波建龙项目的重组方式吗?
张志祥:重组的方式并不重要,关键要用市场的手段,不能光用行政手段,不能“拉郎配”。重组说白了还是市场行为。
《英才》:建龙号称是国内吨产钢资源消耗最低的企业,你们如何做到的?
张志祥:在国际的钢铁行业中,我们就是学习了台湾中钢的管理经验。其实,目前国企的管理只是有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掉,那就是产权。民营的优势是产权明确,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铁本事件”的影响有多大?
《英才》:建龙是受“铁本事件”影响最大的公司,宁波建龙项目至今还没正常运转,你最深的体验是什么?
张志祥:宏观调控是非常正确的,钢铁企业的特点是资源需求高,对土地、环境、电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一个大的钢铁项目其实是对整个地区资源的整合,同时会带来相应的社会问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分子,它必须在社会的大系统中运行,要吻合国家资源,否则无法成长。铁本的项目与宁波建龙的项目没有可比性。
“铁本事件”促进了我们全面的思考,是很好的一课,让我们更加成熟,让我们学会了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企业的,国家的,二者要互补。
建龙的资金链安全吗?
《英才》:有外界质疑建龙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你怎么看?
张志祥:我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0%,在这个行业里是绝对安全的。建龙的主业很清晰,十分专注地做钢铁。我们会立足于在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适度扩张。这样既可以使企业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又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我认为钢铁行业贷款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企业也有贷款,但很少。最主要还是依靠企业的自有积累和股东们的投入发展。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的风险降低,即使有大的宏观调控政策,企业也不会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
建龙的生存策略是什么?
《英才》:建龙如何与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竞争?
张志祥:建龙虽然在民营钢铁企业里排名第二位,但是,还没有达到能和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分庭抗礼的程度。因此,建龙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创新之路。
在世界的钢铁企业里,台湾的中钢不是最大的,但却是盈利能力最强的,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在钢铁行业里,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之道是管理。我们的ERP在国内的钢铁企业中,绝对是最先进的之一。我本人在大学里学的是自动化专业,深知钢铁企业发展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