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手段 为什么中国一逢宏观调控 就会出现孙宏斌严介和
最近,一直以来风头最劲的两个商界名人相继碰到麻烦:一个是顺驰老板孙宏斌,一个是太平洋建设集团老板严介和。 太平洋做的是工程建设和企业并购,顺驰做的是房地产。两家企业在2003年之前几乎都默默无闻,而2003年之后,几乎同时开始了强烈的全国扩张运动。 孙宏斌和严介和还有一个共同点不能忽视:两个人的企业都在急速扩张,资金链一环扣一环,只要其中一环出了问题,都会给整个企业带来风险。孙宏斌的运营模式已经广为人知:天价拿地后在还款上做文章,想方设法拖延土地出让金和供应商货款。而严介和的资金链风险,比孙宏斌的还大。 太平洋建设集团一直以BT模式生存于市场,即带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后再移交业主,由业主分期还款。例如,假设太平洋集团为某城市建设一个耗资1亿元的某项目,市政府有关部门只需付30%左右的首付款,其余款项可按工程进度逐年支付。一般而言,地方政府会为该项目提供支付担保。如果严介和仅立足于他所独创的BT项目建设模式的话,也许今天至少资金链不会如此紧张。 但是,严介和的真正用意是通过为欠发达地区搞BT建设,并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能够以“零成本”、“零竞争”方式收购当地国有企业,由其重组后,或经营或出售而获利。 严介和其实从1996年就开始在欠发达的江苏苏北地区搞BT模式,在那里他只是闷声发财。严介和想通过低价收购国企并重组的方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相比于前一种赚钱方式,后一种似乎要轻松得多,而且速度要快得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严介和正是在收购国企上面栽了大跟斗。严介和收购欠发达地区国企有“四不”:很少或根本不进场尽职调查、不管各自所处行业相差多么悬殊、不需要提供收购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加之严介和缺乏收购成功最为关键的人才和整合能力,其收购与整合当地国企的成功概率很低。但是,收购的一个负面后果是:要整合这些企业,严介和需要投入太平洋集团的大量资金,一旦这些资金不能很快产生现金流,出现危机也就在所难免。
讨论严介和的个人命运并不是本文的目标。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一逢宏观调控,就会出现孙宏斌、严介和这样的案例?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有些企业家过于冒进,太高估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总是相信自有克服危机的能力,这种企业一旦扩张过快,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其二,地方政府难辞其咎。考核政府官员的业绩是GDP,为了GDP、为了城市建设,没钱的地方政府只好向严介和让步,由其独家重组当地国企,但这种模式鲜有成功案例。 令人担忧的是,严介和这些年左突右冲,其BT+低价收购当地国企的模式,已经向西至四川、云南,北至东北、内蒙,南至海南、广西,中至河南、陕西等省市的二线城市推广,其最终的影响有多大尚不明确,这些交易如何收场亦不明确。另外,中国还有那么多的欠发达地区,我们怎么防止第二个严介和模式出现?
更多阅读
中国好声音河南歌手推荐会全纪录感动青春专注态度和这群有逼格的 淮海战役全纪录
中国好声音相信随着7月第四季的开播,备受关注的热度在持续升温.......但,这只是开始!!!!!在这之前,有这样的一支团队,从2015年的春天开启了一场说干就干的音乐之旅,也在这个夏天收获了感动....这就是中国好声音河南歌手推荐会--------说来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 孙宏斌的融创“夺地”账本
“地王”盈亏账 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一期70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状况,房价的走势再次与土地市场的热度呈现出高度一致。北上广深之中,北京市环比上涨了1.1%,上海环比上涨了1.7%,广州上涨了1.7%,深圳上涨1.4%,上述4城市
孙宏斌与顺驰:最初的梦想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4年8月26日,房地产界超级黑马顺驰,通过香港上市聆讯。只要顺驰愿意,随时都可以上市。不过,孙宏斌最后放弃了,他对外界解释说,价格太低了,不愿意卖。 2004年应该是顺驰最风光的一年。 2003年,主要在
中国创富招商网 严介和的中国式创富
他曾是一位手执教鞭的乡村教师,然而不甘寂寞的天性却促使他几番波折商海游弋;他的发家路径充满了所谓的中国特色,即以超人的机敏行走在法律和政策的边缘,合法地暴富;他一反中国富豪“财不外露”的常态,言语大胆,放言自己“发家无原罪”,
严介和女儿 中国富豪敛财速度举世皆惊 严介和生猛凭的是啥
敛富速度世界鲜见 中国富豪们聚敛财富的速度举世皆惊。而他们中最惊人的要数严介和。 目前,严介和手中握有2700亿的工程大单,按其工程建设可实现30%~35%的利润计算,严将有810~945亿的利润进帐-----大概相当于2005年全部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