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H按语】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颜明峰认为技术转移不顺畅的本质原因,是“供给出来的技术离需求方需要的可商用和产业化的技术之间有个鸿沟,哪怕是已经产业化的技术转移,依然有根据需求方明确用途的再调整过程”,——成果集成工作模式下的必然问题。如何弥合?他们“尝试以若干实验平台为载体,在其上建立专门为弥补鸿沟而运行的小环境:技术源头的人和专利+平台自身的系统架构人才+产业界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型小团队+风险投资+在产业界摸爬多年的商业人士+渴望实践的学生们+寻找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大公司”,——这属于向过程集成工作模式方向的尝试。
导致产研结合的根本问题是工作模式问题,成果集成模式下(表现为两阶段、甚至三阶段)必然存在或大或小的“鸿沟”,只有采用过程集成工作模式、综合提高5个成熟度,技术转移和产研结合问题才能彻底消除。下面这篇文章有助于读者理解复斯关于产研结合和过程集成工作模式方面的研究。顺势而为开展技术转移战略布局来源:《文汇报》2015/05/22颜明峰(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使命是开展技术转移战略布局。转移问题,要放到世界范围内产业转型升级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思考。把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拉大,才能看到大的“势”,顺势而为,才能成就事业。 在技术转移的战略布局中,我们关注两块核心:一,什么是提高技术转移和技术转化的关节所在?二,资本如何有机融入每个阶段? 要打造技术转移环境,建资源网络,搜集更多的技术供给和需求,前提逻辑是数量多了总有可匹配可转移的;聚集技术转移全过程上的各类服务机构,找到更多的匹配,进而解决技术以外的各类影响转移的障碍,前提逻辑是本质上技术可转了,只是配套服务不够;用资本以及类似资本的手段如证券化或交易所进行融通,前提逻辑还是本质上技术可转了,只是需要催化剂、润滑剂以及一个可集中交易的场所。其实,这些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大量或提高质量,只是把让本可以发生的发生和显现出来。 回到本源问题看,技术转移的核心是把“技术”给“转移”出去,这就要求技术达到可转移的状态,且转移的供求双方目的明确。http://www.aihuau.com/从全世界范围看,不管先发国家在制度和市场环境上做得多好,技术转移还是不顺畅,不是因为没有资源库,不是因为没有专业服务机构(包括专利分析、法律、交易结构设计等等),也不是因为没有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而是最本质的原因——供给出来的技术离需求方需要的可商用和产业化的技术之间有个鸿沟,哪怕是已经产业化的技术转移,依然有根据需求方明确用途的再调整过程。市场自发为弥补鸿沟来实现创新驱动,于是,有科研院所的横向课题现象,有市场上独立专业的CRO机构,有大学衍生公司等,它们通过不同路径来弥补鸿沟。 东部中心在尝试另一种路径,或者说是现有路径的重新组合。我们与产业界联合搭建了实验平台:把科研院所的横向课题外部化,并创造更灵活的机制,也具备了CRO的能力,可以更直接地产生衍生公司,更好地设计衍生公司的架构,从而更好地获得资本支持。我们的实验平台从产业视角来组织场地、设备资源和运营,甚至直接由产业界的工程科研人员和投资界的资本市场专家共同设计运营。我们尝试以若干实验平台为载体,在其上建立专门为弥补鸿沟而运行的小环境:技术源头的人和专利+平台自身的系统架构人才+产业界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型小团队+风险投资+在产业界摸爬多年的商业人士+渴望实践的学生们+寻找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大公司。 在技术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要引导资本全方位有机结合。我们设置与技术转移和转化密切关联的资金池,根据不同属性资金的不同风险偏好,来设计利益捆绑机制和再分配机制。这样的资金池需要:用于运营技术资产的资金,获得的是技术资产增值并处置后的回报;用于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资金,可获得技术授权费和事后产品分成回报;技术项目风险投资资金,用于技术产品开始商业化推广以及形成企业经营过程,可获得科技项目风险投资的高收益回报;并购资金,获得要素重新配置后的协同性带来的回报。(注:以上为原文转载,也可点击链接阅读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5-05/22/content_2.htm 。)了解更多理论、知识、案例等研究,加微信公众号“FUTH企业创新发展”,免费获取复斯公司企业创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