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国内地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复星国际(0656.HK)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
当日,复星逆市高开10.98港元,较招股价9.23港元上涨18.96%。
与其国际投资者的追捧相比,首日涨幅不算很"凌厉"。
据报道,复星国际引入了11名战略投资者,均是大名鼎鼎的国际投资者和企业,香港的著名富豪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鹤年、潘迪生、刘銮雄,国内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及新加坡投资公司都参与认购。
12.5亿股的发行规模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中,公开发售部分获得233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超过2700亿港元,成为香港有史以来第六大,国际配售超购172倍,颇受追捧。
更有甚者,沙特阿拉伯王子和富达基金,因"不满"策略投资者最多只能提前认购2000万美元的额度,而宁愿放弃策略投资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国际配售。
承销团人士透露,沙特阿拉伯王子最终获得配额大约为5000万美元。除了沙特王子之外,阿布扎比投资局、阿布扎比银行,以及沙特周边国家如叙利亚等国的主要机构投资者都参与了认购。
复星的国际路演相当成功。据记者了解,从下单率看,亚洲下单率高达98%-99%,欧洲为92%,美国则约为74%。
复星国际何以热卖?香港整体上市对复星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复星下一步有何计划,如何更好运用其资源?7月15日,复星国际副董事长兼总裁梁信军在香港接受了本报专访。
梁信军认为,复星受追捧主要可归结为三点:"首先,国际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而复星的策略就是聚焦中国发展;其次,复星的基本面很好,复星过往的业绩也证明,我们有能力把握中国的发展机遇;第三,复星的管理团队相当年轻、敬业、投入,这给国际投资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香港上市是个好契机
《21世纪》:复星有"内地版和黄"之称,核心业务包括钢铁、房地产、医药、零售、金融服务及战略投资等,旗下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你可否简单概括一下复星的业务模式?
梁信军:复星的业务模式就是三句话:第一,扎根中国;第二,持续发现高增长的机会;第三,持续优化已投资企业的管理,提升价值。
这三句话都很重要,放在一起才是复星。
《21世纪》:在香港上市对复星而言,意味着什么?
梁信军:香港上市的好处很多。
首先,复星这次融资规模很大,有了这些资金,在投资规模的层面,我们就能把握住一些机遇。比如,以前只能看十多亿的项目,现在三四十亿的项目也可以看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捕捉一些大规模的并购机会,也可以帮助产业企业从领先变成领袖;
第二,具备了持续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未来几年内,复星资金筹措渠道主要会考虑长期债券、适度的银行负债等。在香港上市很有优势,比如,香港可以拿到很多低成本的债券,随时可以发债。中长期贷款方面也有优势。
第三,复星迟早是要走向国际的,我们越早取得国际投资者的信任,就越容易走向国际,所以这一步是必须要走的。
复星现在还没有实现它最大的价值
《21世纪》:未来复星是否会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
梁信军:近期,复星可能不会在集团层面进行股权性融资。但在项目层面,我们是欢迎和鼓励合作的。
《21世纪》:为什么?
梁信军:我觉得,公司的价值要用更长的眼光去看。我认为复星现在还没有实现它最大的价值,所以短期之内我们就不考虑了。首先我们将本次募集资金使用好,等我们把业绩都做出来,兑现了承诺,投资者再来看复星的价值在哪里。
《21世纪》:也就是说,这次虽然融资将近100多亿港元,仍然没有达到管理层心目中的目标?
梁信军:作为复星的创业者,我们坚定看好复星的未来。我坚信复星一定会成为将来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那时复星的内在价值将会真正体现出来。
今后的资源投向
《21世纪》:复星国际这次募集了大约110亿港元的资金,将如何用这些资金,今后的资源投向主要在哪里?
梁信军:主要是三块。
第一,把握产业整合中的战略性并购机会。中国内地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如果旗下企业要收购一个规模相当或者更大的公司,可能会由复星集团出面,这主要是在已有的四个产业中。
第二,集团将对资源作直接投资。比如,参与上游资源如铁矿、焦煤、有色金属等领域;
第三,也考虑入股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一些高增长企业的上市前融资,即pre-IPO投资,这块我们称为战略投资,主要是参股性的。
《21世纪》:参股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准备进展如何?你认为现在是参股的好时机吗?
梁信军:我们已经跟踪研究了很久,按照我们的标准,我们从排名全国前列的中小城商行中选出了2-3家,已经跟踪了4年,每年都会去访问。
但复星只会是一个投资者,不会谋求控制权。复星香港上市之后,我们去参股就更有说服力。没上市的话,企业不透明,可能就会有人怀疑是否有不规范行为,但上市公司就不存在这个怀疑。
所以,现在一方面是政府的认可,另一方面,复星自身的能力和状态也已经差不多到位了。
《21世纪》:短期之内会否有动作?
梁信军:复星一向坚持长时间研究,短时间内决定容易犯错误。
复星肯定不是私募基金
《21世纪》:香港有分析人士曾表示,复星的卖点之一是它的模式类似私募基金,你怎么看?
梁信军:复星肯定不是私募基金,我们跟私募基金有很多不同。
第一,复星强调的是主动式管理,私募基金是被动管理;第二,复星是产业投资者,私募基金一般是财务投资者;第三,复星是多产业公司,有很多协同效益,可以为地方政府带来综合性的附加值,而私募基金一般是一次性投资。比如,复星投资南钢时,医药、房地产领域也做了很多投资,这是很不同的;第四,在员工利益方面,复星是有明确政策的。我们认为股东的长期利益,是建立在跟员工、环境以及社区的长期和谐上。所以我坚持一点,我们一定有承诺给员工和团队,一定要让社区分享到企业的发展,只有先把这个利益给人家,才能拿到自己的利益。比如,复星希望通过发展能增加就业岗位,也这么做了,但私募基金可能就做不到。
《21世纪》:本次路演中,国际投资者如何看待复星的综合型企业概念?
梁信军:综合型企业过去大家有很多疑虑,觉得精力有些分散,但实际上,中国有很多综合型企业,它的存在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对新兴市场来说,综合性、多元化容易抓住机会,这是事实。但对国外市场来说,竞争白热化之后,专业化经营容易生存、多元化不容易生存也是事实。这两个事实要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