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困惑是:吉利汽车做得不是很差的,或者说跟国外同类产品、同行的距离不远,可为什么吉利这个产品,人家总觉得不是一个好产品;尤其是在售价上,跟人家差距非常非常远。我们的技术、品质、服务还需要做到什么程度
当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方面与一些先进企业间的差距正在越来越快地缩小,品牌间的落差开始困扰它们。在日前进行的一场旨在融化品牌落差坚冰、重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形象的“品牌中国”论坛上,《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此同时,为破解吉利品牌之困、解惑自主品牌在外来品牌和公众认知双重挤压中的突破之道,一些业内专家也纷纷支招。
李书福的困局
《第一财经日报》:今天市场上的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和国外方面与一些先进企业间的差距正在越来越快地缩小,但品牌间的落差却往往带来困惑。就你自己切身感受来说,你觉得这种落差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书福:讲品牌,我是个门外汉,我不懂品牌到底怎么建设;以前我最反对做广告,但现在不做不行。从品质、技术、价格和服务等方面来讲,吉利汽车做得不是很差的,或者说跟国外同类产品、同行的距离不远,可为什么吉利这个产品,人家总觉得不是一个好产品;尤其是在售价上,跟人家差距非常非常远。因此,我是比较迷惑的:我们的技术还需要提高多少,品质还需要提高多少,服务还需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价格定位到底怎么定,品牌提升到底怎么提法……
《第一财经日报》:就品牌提升而言,不同的汽车企业有不同的新招。譬如,奇瑞签约克莱斯勒通用海外贴牌突破品牌瓶颈,上海大众引进斯柯达品牌通过双品牌走路扩大市场领地,哈飞联姻标致雪铁龙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直接提升品牌等。吉利汽车方面则以设立360万元专项基金向全球征集新车标设计图案。这项目目前进展怎样?
李书福:自2007年1月9日在北京召开“征标”全球新闻发布会以来至8月7日已经截稿,我们预计在11月6日正式对外发布全新车标。对于吉利换标的最终评选执行,除了公开、公平、公正外,更重要的是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第一财经日报》:这个投入相对来说不算大,吉利需要什么样的车标,新的车标对品牌会有什么作用?
李书福:人家都说奔驰、宝马的车标好看,我们不能抄啊;我相信找不同的人去设计,一定会有好的;而且换标本身就是扩大企业影响的品牌营销行为,希望能让全世界认识吉利。我想告诉全世界参与这件事的人们,要相信吉利,相信李书福。假如这个问题上面犯了忽悠的毛病,我对上天发誓,明天汽车把我压死。品牌建设离不开基本诚信。
专家破解之道
《第一财经日报》:导致自主品牌汽车现在普遍面临品牌之困的原因是什么?
艾丰(中国品牌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造成自主品牌汽车品牌不对称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个是现阶段文化中推崇外来事物的倾向,这个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另外就是自主品牌普遍都太年轻,历史太短。
《第一财经日报》:以吉利汽车为案例的话,品牌提升可以有哪些途径?
陈光祖(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大家都知道李书福是个“汽车狂人”,不妨吉利汽车也更加“疯狂”,突出科技和人才的建设,突出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建设,把吉利推向全数字化。
艾丰:中国民营企业做汽车时间太短,资本没有那么雄厚,所以说“疯狂”。李书福换车标的背后是重塑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让消费者对质量、服务、技术水平和企业文化都产生信任。除广告外,故事也是一种方式,包括李书福造车和车主用车的故事。
朗志正(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战略上也要疯狂,要根据世界汽车发展的趋势,提出更先进的战略;对外部则更要精细,包括品质上要可靠,并拥有独特的性格和文化内涵。
郑砚农(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自主品牌要在国际市场立足需要明确的定位和差异化的竞争力。另外,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的标识,应该融合了企业的理念和一个国际化的结合,而在设计时,应该注意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否则在一些市场产品就卖不出去。
冯并(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讨论自主品牌,绝不仅仅是企业家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问题。建议自主品牌汽车多到国际市场去看看,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