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猪肉短缺的市场背景下,近日,新希望集团预计斥资几十亿元打造一个“养猪集群”。从“饲料大王”蜕变为“影子金融股”的新希望,正在刘永好的主导下提振农牧主业。
刘永好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其产业投资和财务投资理念做了详细阐述。
《中国经营报》:新希望现在如此重视养猪,是因为看到目前猪肉短缺的市场空间还是长期坚持发展农牧主业的考虑?
刘永好:养猪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猪肉的价格上涨和短缺由于养殖周期的关系,预计还会持续1到2年,但新希望看重的是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在未来还会有扩容的空间,美国泰森食品在美国这个市场就可以做到全球最大的肉制品供应商,在中国6亿头养殖规模的庞大市场中诞生一个世界前列的肉制品供应商理所应当。
新希望作为中国农牧业的领跑型企业,积累了25年的经验,理应把握这个时机,把规模化养猪做起来了,猪肉供应紧缺、食品安全两大问题都可以根本解决。而多年来一直经营的农牧产业,也有机会得到一个大发展。
《中国经营报》:新希望目前在养猪上的投入主要有哪些?打算做成一个什么样的规模?
刘永好:新希望在猪产业链上有自己完整的规划,我们目前建立了四川江油和山东海洋两个商品猪养殖基地,可生产商品猪2000万头,销售收入达到200个亿左右。未来的3~5年将会投资40亿~50亿元,在全国建立100个左右的养猪合作群体,每个群体年产15万~30万头猪,形成真正的养猪集群,而新希望成为这个体系的组织者。
《中国经营报》:新希望从最初的农业进入更多的产业领域,是因为许多行业的收益率尤其是金融、房地产等都比农牧业高,如果过两年肉制品市场对企业的拉动效益降低了,怎么办呢?
刘永好:(大笑)风水轮流转嘛。近年来金融、房地产的收益率确实很高,但肉终究还是要吃的,我国是世界肉食品第一消费大国,我们就是要借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良好时机提前入手,希望在农牧业这块达到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10%左右的水平,提高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经营报》:目前民生银行的投资收益已超过主业,对于金融和农牧业未来是如何规划的?
刘永好:实际上我们当初投资民生银行从当初的6.75元进入到现在的16.75元,获利达到数十亿元,但金融始终只是我们的财务投资,解决的是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等问题,而不是真正的去经营金融业,包括适度投资房地产,这些都是我们的产业平衡器。在农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把金融和房地产的收益拿来做农牧业,做到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新希望集团中80%的员工都在从事农牧业的工作,您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重心了;农牧业在去年在整个集团的产值中达到了60%,未来几年会达到80%左右。
我们正在培育禽、猪产业走向国际,建立国际竞争力。农牧产业这块在3~5年将做到500个亿,在今年250个亿的基础上翻一番,成为这个行业的领跑者、创新者和实践者。
《中国经营报》:在庞大的农牧产业投资计划中,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刘永好:农牧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这不是新希望作为企业单独能够解决的。除了集团自身的投入外,我们正在争取各方面的力量组合。7月中旬,我就曾拜访了中国银监会得到的答复是鼓励和支持各地商业银行对农牧产业链进行扶持,最近北京商业银行就授信10亿对我们在北京的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与此同时,新希望(000876)的增发计划也得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