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市、流通股收购、与国际资本对赌 理财周报记者 时晔/文 42岁的祝义才,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 他被商业界一直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零收购”,1996年起先后重组30多家国有企业,常被描述为“蛇吞象”。 事实上,在他智慧的商业头脑后面,还隐藏着他“强悍”的资本之术。

虾蟹小贩到肉食大亨 1967年,安徽桐城的一户姓祝的贫苦农民家庭迎来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取名义才。在1958年那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中,他们的前三个孩子被活活饿死了两个,祝义才的出世给了父母无尽的慰藉和全部的希望。 祝氏出生地 一贫如洗的家境赋予了他埋头苦干、顽强进取的精神,半工半读一直到大学毕业,分配到合肥交通部门下属的一家企业工作。此时,吃上了“皇粮”的祝义才面对着每月200元的工资,并不感到满足,毅然决定下海。 朋友告诉他水产贸易不错,于是他天天到水产市场逛悠,不仅与小老板们搞熟了,也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利润机会。他决定干水产贸易,并大着胆子找到一家外贸水产公司,贸然要求与对方合作,并一连5天执着地登门说服对方经理,最终拿下了第一份批量订购合同,他将水产市场的“虾兵蟹将”运到贸易公司,自己做拉单生意。 没想到,第一笔生意就让祝义才赚了10万,这更加坚定他做生意的信心。他慢慢地将“拉单”扩展到了省内其他公司。如此一年起早贪黑地下来,祝义才纯赚480万! 不让外人感叹其中的奇迹,但是仔细回味,此时年仅24岁的祝义才身上已经展露出传统“徽商”的吃苦、大胆精神。 成了“虾兵蟹将司令”之后,祝义才再次大胆创业,将眼光瞄到低温肉食品市场。1991年3月,祝义才回到安徽合肥,投资450万元迅速成立了华润肉食品加工厂,从设备安装调试到投产仅用了15天时间,自行研制的红肠系列肉食品也迅速在当地打开局面。1992年,牵址南京。 4年功夫,南京雨润肉食品公司的产值已经超过万亿元,并在各大酒店、超市打下了坚固的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大,雨润生产车间的机器在24小时超负荷运转,祝义才面临了“车间扩张”的问题。 可是,当时民营企业要想拿到土地批文真比登天还难,于是祝义才退而求其次,租下了南京罐头厂的一间闲置厂房,并就地招聘了罐头厂的部分下岗职工。投产当月,这间厂房便开始有了赢利。 这时,更大胆的想法在祝义才脑子里浮现:收购南京罐头厂。在1996年,这样的想法在当时看来非常“不可思议”。但是,在困难重重之下,祝义才顶住了压力,并以出色的销售额让“不可思议”变成了“实际可行”。这段“零收购”故事便被业界盛赞为“蛇吞象”,之后,这一吞,祝义才又吞下了30多家倒闭或频临倒闭的国有企业。祝义才也从一个虾蟹中介摇身变为肉食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