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精神高度认同 其实,更多的时候,马云是把李连杰看做一个企业家、创业者和知己。马云坦言:“我每天郁闷痛苦的时间一定超过快乐的时间,快乐一定是很短暂的。”而李连杰创业的激情、信念和执着给了他莫大的启发和鼓舞。马云开始尝试把所有倒霉的事情当快乐去体会,“出现麻烦的时候,都是给我练功力的机会,看我能不能挺过去”。 李连杰所接受的历练并不比马云少,尤其是在公益慈善这块还未被真正开垦的领域耕耘时,这位国际巨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在我40岁之前,用北京话说是骨子里很傲的年轻人,从来不求人。无论在香港还是在美国,我都不去领奖,也不去颁奖,也不去夜总会,也不去迪斯科。但是,当我决定把中心从自我中心放到大中心的世界里的时候,我上求国家领导、政要、企业界,下求我们的民工、百姓,我为了收他一元钱,要说上万遍。” 李连杰后来发现,善款在感性的时候和理性的时候是两回事。于是,他用两年的时间去学习了如何像创办企业一样地去创立一个慈善公益事业,探索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公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依靠人们一时的感情用事。“面对每一个企业、学术界、政府界领袖,我跟他们谈的时候,脑海中的第一个信念就是,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为什么被我说服?我能为他付出什么?慈善也必须是双赢、多赢,才可以有持续性。” 李连杰邀请了美国的专业公司进行市场调查,对中国人的收入、捐款能力、教育程度等作出市场分析;与国际公关公司合作,为壹基金做推广宣传;请德勤做市场,在谈判、透明度上跟国际接轨。按李连杰的话说,壹基金是按照一个上市公司的要求在运作。 对于自己的“企业”,李连杰已经有了目标规划。他希望能在今年11月举办一次全球慈善公益论坛,探讨壹基金在区域性和全球性该如何推广。今年下半年,新加坡也将创立壹基金,主要是针对未来10年、15年培养NGO专业人才。未来15年中,壹基金将把慈善做到中东。“我们不仅要有爱心,还要像企业家一样的饥饿,对市场敏锐。” 也许是受马云的影响,李连杰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梦想和步伐与中小企业联系起来。他希望壹基金与所有的小企业一样,突破所在的城市,冲到整个中国地区,一直把企业做到亚洲乃至全球。 英雄不问出身,因为公益慈善,两个不同领域“苦中作乐”的领军人物走到了一起,并互为勉励。马云拿李连杰的精神来激励众多的中小企业创业者:“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只有用乐观主义创业才能走得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