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中国商业界“常青树”企业家



改革开放只有30年,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创业史却有47年。这位中国商业界鲜有的“常青树”企业家所经历的风雨正是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缩影。

  “铁匠铺”39年变身“跨国公司”

  1962年,那年鲁冠球只有17岁,他创办了一家米面加工厂,后因被人指斥为办地下黑工厂而遭关闭,机器被廉价拍卖,他只好出卖刚过世的祖父遗下的三间旧房,才得以还清向亲友借贷的3000元欠款。这一次创业几乎使他倾家荡产。

  1969年中央下发文件,要求每一个公社都必须有一个农具修配站。鲁冠球抓住这个机遇,7个人搞了一个宁围公社农具修配站,开始第二次创业。他依靠作坊式生产,拾遗补缺,生产犁刀、万向节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这种“多角经营”,为他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放弃次要产品,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1983年,鲁冠球向镇政府承包了当时已更名为万向节厂的萧山公社宁围农机修配厂,在当时轰动了全国。3年承包期间,鲁冠球年年超额完成任务。鲁冠球放弃第一期承包奖金44.9万元,全部用于工厂培养人才和建造乡村小学。至1993年,他共放弃承包奖金300余万元。鲁冠球的行为,为他赢得了声誉,使他成为蜚声全国的企业家和改革家。

  1994年,经过多方努力,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2001年8月28日,他一举收购NASDAQ上市公司UAL,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现如今鲁冠球已经将26家海外企业揽入自己的企业帝国版图之内。

  “退而不休” 关注农民群体

  虽然鲁冠球被外界称为财富制造者的“常青树”,毕竟岁月不饶人,他头上的白发已经占据大部分位置。但鲁冠球心依然不老,在今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退休后的理想,他表示,“我现在的理想,多帮助需要我帮忙的人,特别是关心农民群体。”

  鲁冠球表示,目前的状态仍然是退而不休,“首先要把事业搞好,才能谈奉献,才能谈‘富民’。”他说,“我们企业从有限的往无限的方向发展,我的目标是要做国际有名的企业家,做对人类有利的事,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资源。”

  有目标就要沉住气,好好干

  鲁冠球从最初只有4000元家底的“铁匠铺”起家,发展到如今拥有100多亿元资产,先后在国外并购或控股了31家公司,集团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可以说鲁冠球已经掌控着大型民营企业的命脉。

  在回顾自己创业的艰辛时,鲁冠球说:“只有始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看得有多远,就走多远;如果看得足够远,风险就会小一些。 困难总是很多,你要有这个承受能力。喜怒哀乐,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

 鲁冠球:中国商业界“常青树”企业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48415.html

更多阅读

鲁冠球:“奋斗十年添个零”没变

“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这个目标,是今年7月8日、万向集团创建40周年之际鲁冠球许下的承诺。 鲁冠球不打没准备的仗,他的上一句许诺,虽然历经金融危机冲击,仍然在今年如期应验: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

鲁冠球:商界常青树

18年A股市场,能够一直引领上市公司成长的掌门人屈指可数。据统计:在深沪两市最早上市的200家公司中,目前仅有8家公司的董事长始终未变,万向钱潮的董事长鲁冠球便是其中之一。这位中国商业界鲜有的“常青树”企业家经历了风风雨雨,是中国

对话万向集团鲁冠球:用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

  在迈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万向集团被视为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不久前,记者飞往美国亲身感受万向“走出去”开辟的新天地。在此前后两度采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请他阐释万向的“走出去”理念。   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

万向集团鲁冠球:走出去100%投资回报只是开始

《中国经营报》: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谈到要支持企业“走出去”。此前,有报道称,万向集团有意收购美国的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旗下部分资产,以及福特汽车的零部件业务,目前进展如何?   鲁

鲁冠球: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比较优势

每年的全国“两会”,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都是引人注目的人物。从小小的汽车万向节,做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龙头老大,总资产超过100亿元,这个发展过程本身就具有传奇性;而多次跨国收购国际化公司,发展成为一家跨行业、跨地域的国际

声明:《鲁冠球:中国商业界“常青树”企业家》为网友女人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