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冠军归来



 冠军退役之后,还能成就什么?一位特别的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宁,在

  中国的“奥运年”里给出了答案。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奥运冠军、“体操王子”李宁被一根不易察觉的钢丝绳悬挂在鸟巢的上方,沿着长卷奔跑,最后完成了奥运会的点火仪式。由这位伟大运动员创立的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宁公司),也随之完成了一次举世瞩目的亮相。

  很快国内外媒体都明白了选择李宁担任火炬手的奥妙所在:他既能代表中国体育运动的辉煌,同时,作为李宁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他在十九年前创立的企业现在已经是在香港上市的公众公司,且一直位居业界三甲之列,这也意味着他能够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绩。

  对于李宁本人,点燃奥运圣火,是他自己的成绩表上最为辉煌的一栏。但在整个2008年,李宁的成绩表上可不止这好事一桩。

  大商人

  45岁的李宁拥有EMBA学历,除此之外,他与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创始人兼董事长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他不喜欢抛头露面,一年难得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他并不热衷于管理公司细节,大多数时间都在公司以外摆弄自己的业余爱好,以至于公司的前台曾经因为认不出他而把他拦在门外;他立志要做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他本人在香港居住,从不混迹国内的各种企业家“圈子”,他聘请的公司高层管理者几乎都有外企工作背景,公司也总是选择同最好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产品则99%在中国本地销售。

  但是,这些举动并不会使他真的默默无闻。相反,人们的视线从来都在他出现的地方追逐,在2008年,他甚至成为了全国瞩目的明星。

  2008年春天,李宁本人兴致勃勃地带领自己的团队搬进了新家——位于北京东南城郊的李宁工业园。如果你能看到这个园区和其他公司的办公区域有何不同,你就能明白这一举措对于李宁本人和李宁公司未来发展的里程碑式意义(作为一家非常自我、不为市场所动的公司,李宁公司很少用获奖或是市场销售量的大幅变化来作为公司的里程碑)。

  这里不只是宽敞,重要的是李宁在这里实现了他要做一家有 “运动灵魂”的公司的梦想。新园区的设计师来自澳大利亚,李宁希望这个异国设计师能够让他的新园区真正拥有一种风格。当新园建成投入使用后,李宁发现,这位建筑师基本做到了。在这里,设计是围绕运动展开的,走廊是抽象化的艺术体操飘带、“思之园”内的900平方米水池,如潮汐般时涨时落。水落后,这里就可以作为运动场和广场。园区内散布着足球场、篮球馆、室内游泳池、乒羽场、攀岩壁等体育设施。李宁公司的员工采用弹性工作制,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自主安排时间进行运动。甚至办公室的隔断高低,都考虑到如何发挥员工的创造力。

  当然,任何体育用品界人士走进这里,都会联想到李宁公司的同行、世界体育用品老大耐克在美国的办公园区。耐克的园区同样以轻松、自由、富有创意与运动精神闻名,而且更大、更高科技。

  但是,这没什么大不了。相反,这恰恰能够说明李宁如何聪明地造就出一家成功企业。早在李宁公司十九年前成立时,还处于中国经济改革起步期的中国公司普遍缺乏企业经营意识,而李宁在运动员期间频频出国比赛积累的经验和视野让他知道,一个好的运动品牌应该如何操作。所以,罕见地,李宁和他的合作伙伴将企业定位为耐克式的“轻资产”公司,这意味着企业不从事生产制造,采用OEM模式,只打造品牌。这为现在李宁成为一家“中国创造”的公司打下了基础,它可以从来不用去理会“中国制造”的种种危机和苦恼。

  学习,并且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自主研发,这是中国体操在 “文革”荒废十年之后能迅速崛起的关键,中国的体操运动员曾经在简陋的体操房里,以国外运动员比赛录像为教材,最终发明出自己的动作,进而震惊了国际体操界。李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他能够获得惊人的106块金牌,显然说明他懂得琢磨各种“拿来主义”优点,并且深知超越之道。

  对于耐克的模仿,也是为了超越。

  这种模仿和超越让他在2008年有了另一个重大收获:李宁公司在2008年奥运前夕成功续约西班牙男篮,这支世锦赛冠军队也是耐克公司积极争取的对象。现在,李宁获胜。这是因为在四年前,西班牙男篮尚为 “黑马”之时,李宁公司就签下这支球队,成为他们的赞助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续约之后,这支队伍不负期望,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得了一块重要奖牌:男篮亚军。第三名阿根廷男篮同样也是李宁公司的签约球队。第一名美国梦之队仍然是耐克的地盘;但是,有了身披“李宁”牌战袍的第二名与第三名,李宁可以自豪地对庞大的耐克说:我们追上来了。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体育赞助上最为辉煌的一次。

  对于李宁而言,2008年的体育赞助项目让他感到快乐,因为李宁公司赞助的四支中国奥运军团——体操队、跳水队、射击队和举重队——在奥运会上都获得佳绩。体操队邹凯平了李宁当年一人获得奥运3金的成绩,整个体操队夺取了9块金牌。李宁在邹凯等中国下一代中国运动员身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商业的胜利。

  体育迷

  当人们为奥运在中国成功举行而喝彩、为李宁代表中国点火而兴奋时,提出关注李宁的个人资产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李宁现在更重要的身份是企业董事长。人们应该逐渐习惯一位退役的运动员在商场上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价值,这样才能看到勤奋和聪明等特质的充分发挥。

  李宁在管理上与大多数中国企业家不尽相同,他语言温和,从不采取极端的管理手段,他放权程度之大胆也超过很多企业家的想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李宁就长期在北京大学脱产攻读本科法律专业,之后又在香港拍摄过TVB大戏,在两部电视剧中担任主要角色。2004年李宁公司上市后,公司职业经理人团队较为完备,李宁出现在公司的时间更少了。李宁所创办的李宁体操学校教练郑浩曾经吃惊地发现,这位获得过106块金牌的著名体操运动员,从来不会干预教练的训练方法。“因为他知道,体操运动是不断在发展变化的,所以他不会对教练工作提出批评,反而是支持、支持再支持。”放权,以及足够多的外部条件支持,这就是李宁的管理法宝。

 李宁:冠军归来
  2008年7月初,消费者被一款李宁牌新鞋逗乐了,赞鞋子 “很礮很强大”——因为这款以“礮”字为主题的鞋,印满了不同造型的“礮”字。这款价格在300元左右的“礮”字鞋在很多商店都卖断货,也算是一种关注本土流行时尚的幽默之作。李宁很早就明白,一件体育用品除了需要拥有专业的运动功能,还需要迎合时尚潮流。“礮”字鞋能够得到市场承认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年之功力积累。实际上李宁公司现在也面临诸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竞争上,前有阿迪达斯和耐克加大在中国投入的力度,后有2007年同在香港上市的安踏和拥有Kappa品牌的中国动向公司,其年销售额增长率远远高出李宁公司;内部管理上,作为一家近二十年的公司已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大企业病”;而在遇到良好机遇需要大力发展之时,又不得不面对金融危机大环境。不过,现在公司的表现仍可让李宁相信公司正走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这让他有时间去做更多工作之外的事情。

  体育一直是李宁的梦想,2008年,李宁体操学校创办十周年。这家位于广东佛山的体操学校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在同行中颇有名气。现任校长谢铁华曾是李宁在国家队的队友,而教练中不乏前国家队成员和世界级比赛的奖牌运动员。基于对中国体操运动员选拔培养体制弊端的理解,李宁建立体操学校的目的,除了培养体操人才,还为了摸索中国体操训练俱乐部制发展的可能性。不过作为一家商业机构,体操学校至今每年都需要150万到200万之间的补贴方能维持,不能算做经营成功。

  但是有一点坚持了下来:李宁体操学校试图通过 “快乐体操”,推广一种让少儿在体操当中得到锻炼的方法。

  2008年李宁还做了一件大事——9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奥运金牌名将慈善宴2008活动”,通过拍卖募集到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善款,用于四川灾区的学校重建工作。这项活动正是由李宁发起并担任主席的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举办的。

  2001年,李宁和老友蔡振华、李永波等人设立了这个基金会,迄今已发起了多项慈善募捐活动,这家基金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李宁本人,其余为企业赞助。李宁深知,一个从六七岁开始就在体校接受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总会为无法完成普通学校教育课程而苦恼,所以和朋友们一起设立这个基金会,主要对运动员提供外语、管理、教育和创业等知识培训的资助或协助,帮助他们退役后能顺利融入社会。

  李宁从来不带9岁的儿子李小宁参观自己的公司,或者告诉他父亲的公司有多么庞大。但是他会带儿子去见体育明星,比如李宁签约的NBA球星奥尼尔,或者带儿子去贫困山区参加慈善活动。他要加深儿子对体育的热爱,培养儿子的奉献精神。永远拥有体育激情和奉献精神,这也是他自己的理想。

  实际上,过往这些持续而低调的慈善之举,都为李宁成为奥运会主火炬手增添了筹码。

  通过奥运开幕式见到李宁的人大多数都会感慨:李宁变样了。当年那位意气风发、相貌俊朗的体操王子,二十年后成为了一个两鬓微白、稍有谢顶、微微发胖的普通中年人,而且刻意低调地谢绝任何采访。但是他依然有一颗奥运的心。这位曾在1988年奥运会上落败、继而黯然退役的著名运动员,在2008年,在时隔整整二十年后,再次出现在奥运赛场。这一次,他仍然是“冠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48148.html

更多阅读

李宁:换标换不好成了“掉膘”

     品牌档案  公司:李宁  创立时间:1990年  创立国家:中国  创始人:李宁  主营业务:体育和健身运动所需的运动鞋类、服装、装备及配饰  对于眼下正挣扎在业绩泥沼中的李宁(2331.HK)公司而言,近3年前的“换标”往事实在

李宁:复兴计划难复兴

     危险点:  高企的库存、迷失的品牌定位、低迷的市场环境,是压在李宁头上的三座大山。  危局推演:  用18亿来清库存,无疑是极具魄力的大手笔。清库存当然会在短期内刺激李宁的新品销量,但如果不及时把品牌和渠道重建的接

李宁:梦想不会变

     9月26日,在北京通州区光机电产业基地李宁运营中心,参加完明年产品设计规划会的李宁,换了一件大红色的李宁运动服走出来。从7月5日在香港的业绩说明会上,宣布“我回来了”之后,他开始尝试把想法跟投资者和媒体沟通,而不像以前仅

安踏VS李宁:龙服与赤鳞对决伦敦

     2012年,当传统体育用品行业集体遭遇库存压力时,依靠不断开店增加利润的传统营销手段似乎已回天无力,于是,集体押宝伦敦奥运会成为他们翻身之战的重要转折点。  5月17日,安踏高调宣布启动奥运战略并揭示伦敦奥运会中国奥运冠

李宁:改变为何没有发生?

关注李宁公司的原因很简单:这家公司正在经历的阵痛是众多中国公司都在经历的。只不过,这种痛对于李宁公司是“剧痛”,对多数公司“隐痛”。 一年前李宁新使用的品牌口号“让改变发生”透露着某种巨大的焦虑。尽管公司在20年间发生

声明:《李宁:冠军归来》为网友淡淡芬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