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嘉:三十年后我还活着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今天,人们已经习惯将夏朝嘉看作商界常青树,新蜀商的创业史中,能和他的漫长辉煌一较高下的,寥寥无几。当改革开放的晨钟刚刚敲响的时候,他率先站在了历史的起跑线上。从最底层的街道工业,到中国首批民营上市企业,到如今的“超级航母”禾嘉集团,夏朝嘉的履历,因三十年的岁月稀释,反倒显得不那么锋利陡峭。他始终将目光紧盯脚下,他很少高谈宏大理想,但比很多激情澎湃的弄潮儿走得更远更久。如今,年届六十的夏朝嘉,身体依然和三十年前当切纸工时一样强壮,面对漫长的从商之路,他平静的语言令人惊讶:我们还活着,仅此而已。

  谋略:杯酒释兵权

  和许多上市公司掌门人一样,夏朝嘉多年来一直受到外界关注,关于夏朝嘉与禾嘉集团的种种报道,常年散见于各大媒体,但2003年10月,夏朝嘉的一次大规模送股行为引起了媒体和业界的持续关注。这位拥有禾嘉集团百分之百股权的“家长”,把禾嘉集团22%的股权、总值将近5亿元转让给了企业的10名高管人员。分析人士说,夏朝嘉此举暗合了公元961年宋太祖为了削藩稳固政权实现新老更替,而采用的“杯酒释兵权”策略。这次送股行为的直接后果是,当年的胡润富豪榜上,夏朝嘉的财富由上一年的20多亿元减少至15亿元,名次下跌了25位。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就会出现新老交替的问题。我很看重老员工对禾嘉作出的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已经难以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夏朝嘉说,股权奖励过后,这些人就是公司的老板了,前期为公司作出的贡献已经体现在了股权里,前面的事就算了结了,此后如果还想在公司担任职务,就必须和其他人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你要当总经理,就必须和其他新人竞争,而不是凭资历就能当总经理。这样就解决了机制的平缓过渡,新老员工都很满意,大家都希望公司越来越好。”

  至于胡润富豪榜,夏朝嘉并不像很多富商那样忌讳。在他看来,他和同仁们一直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我们的每一桶金都是干净的,我不怕人家说什么。”他的原则是:不支持也不反对富豪榜单。“我不想标榜自己,但是人家的工作我不干预,我不主动给这些机构提供任何数据和材料,也不反对他们的统计和调查。”面对胡润富豪榜,夏朝嘉很坦荡。

  战术:屁股决定脑壳

  夏朝嘉不是一个喜欢指点江山的人,在他漫长的商业史中,很少有惊人之语,但有一个理论流传很广,这就是“屁股决定脑壳”。朴素的语句中渗透着他经营企业的宝贵经验。

  “‘屁股决定脑壳’实际上就是换位思考,你坐到我的位子上想问题,我坐到你的位子上想问题。”夏朝嘉实实在在明白这种换位思考的好处。当年,禾嘉集团收购了中汽成配,后者曾是中汽总公司的直属国营企业,收购之后,夏朝嘉决定信任原来的班子,继续留用。“这样就让他们感觉到和我们坐在了一条板凳上,就会处在你的位子上来考虑企业发展的问题。当他和你坐在一个位子上的时候,就能和你同心同德地考虑问题。”因此,在夏朝嘉看来,一个人首先要解决屁股的问题,才能解决脑壳的问题。两个人坐得很远,你想你的,他想他的,永远是离心离德。让大家坐在一起,多交流,多探讨,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来,自然就会设身处地地考虑企业的发展。

[page title= subtitle=]

  “屁股决定脑壳”的方针,使中汽成配归入禾嘉集团旗下后迅速发展,他们跟夏朝嘉坐在一条板凳上,利用原有的管理经验、技术优势加入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很快获得了新生。该厂生产的汽车凸轮轴,如今在中国稳居第一,占到中国汽车发动机市场的25%。令夏朝嘉自豪的不仅如此,禾嘉集团下属有三家制造业在中国位居第一。“这些大企业为什么在进入禾嘉后都能继续发展壮大呢?因为我们将他们融入了我们的体系中,让他们和我们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

  作风:埋头做事,不准抬头看股

  因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优势,已有十年历史的禾嘉股份并没有显现出疲态。股改过后,夏朝嘉私人持禾嘉股份一亿六千万股,“禾嘉股份涨一块钱,我多一亿六千万,禾嘉股份跌一块钱,我少一亿六千万。”夏朝嘉没有因为如此强烈的切肤之感而急功近利,他对禾嘉股份的要求是:埋头做事,不准抬头看股。“股票不是看涨的,是做出来的。”

  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夏朝嘉的底气来自于禾嘉集团的强大实力,他笑称自己有好几个包,禾嘉股份只是其中一个包,在整个企业里占的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矿山、房地产、制造业、农业等等则是他另外包里的东西。和四川其他的顶尖民营企业一样,禾嘉集团也正在向资源型企业发展,2007年,夏朝嘉在新疆买下了一座铁矿,预期储量两亿吨,总价值大概3000亿元。在夏朝嘉的蓝图里,禾嘉股份的未来将是由制造业与资源型产业共同构架而成。所以,夏朝嘉可以颇为自豪地说:“这么多好东西,我随时都可以往禾嘉股份这个包里面装。”现在他正在做的事情是把全国最好的制造业往禾嘉股份里放。

  “去年我们的利润才一亿多,但我们的股票始终打不下去,因为禾嘉股份的前景被大家看好。我奉劝各位股民,不要做投机,只能做投资,如果做投资,将来的回报将会非常丰厚,倒霉的都是投机的人。”这个民营资本市场的先行者,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冷静和执着。

  立场:解决温饱是头等大事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公益事业上做得风生水起,关于社会责任,夏朝嘉却有不同的看法。“企业家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要让企业里的员工过得好,第二个责任就是给国家上缴税收。不是一定要拿点钱捐给谁,我更看重的是这些钱能否解决更多人的就业,创造更多的税收,这个比去资助一些好吃懒做的人更有价值。”

  1988年,夏朝嘉已经是四川省街道工业的一面旗帜,受到业界相当的尊重。当时形成了一个怪圈,夏朝嘉是级别最低的街道工业企业的厂长,上呈报告需先打给办事处,办事处报给西城区,西城区报给成都市,最后则要回到夏朝嘉这里来批。这时,为了进一步给街道工业正名,夏朝嘉发起组织了五区十二县街道工业管理者的职称改革。因为这些人没有国家认可的职称,搞改革的时候,很多人学历不够,为了让他们顺利评上职称,夏朝嘉办了个训练单位。

  在对全体学员的讲座会上,夏朝嘉言辞恳切地说:“如果一个人能解决好一百个人的吃饭问题,一年可以给国家创造十万元的税收,这样的老板就是经济师。符合条件的,拿来我就批,中国需要这种经济师,而不是只有学历的经济师。”

  在夏朝嘉心里,社会责任不是泛指的,而要从身边做起,每个人能把家里人的吃饭问题解决好了,就是最大的功德。“我能解决的就是一万人的吃饭问题、力所能及地交税、发展生产,实在遇到很困难的事情,当然也要帮助,但我绝不会为了标榜我是慈善家就去到处捐钱。”夏朝嘉有他的方式,比如办学。钱要用在刀刃上,他觉得,送钱不如送知识。

[page title= subtitle=]

  志向:做人做的事情

  三十年来,夏朝嘉一直将“家”的概念融入企业,“在禾嘉集团这个大家中,我是家长,我真心地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为这个家负责。”他是一个更偏向传统思维的企业家,他认为中国需要一大批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的人。“我认为做企业就是做人的事情,任何社会要发展都离不开这个基础,我愿意做这个基础。若干年后,我只希望别人这样评价我:他是个人,他做了人做的事情。”

  做企业这么多年,最令夏朝嘉欣慰的是,三十年来,没有一个高管人员离开他,“有时候困难到几个月没有工资发,这些人依然跟我在一起”。

  这个骨子里透着传统气质的人,却对“子承父业”抱有怀疑;这个将企业看作“大家”的家长,并不期望将企业的未来交给自己的儿女。“我鼓励他们进入企业,但他们不一定能掌管这个企业,如果一个人的财富是自己的,那这个人就是失败的。应该留一部分给儿孙,但更多应该留给他们的是精神。”到现在,夏朝嘉的儿女们没有一分钱股份,他认为过早分给他们股份只会对他们有害。“我的儿女跟着我这个父亲,是绝不会饿着的,但如果要进入企业做事情,则是另外一个概念。”

  夏朝嘉的大女儿在美国当医生,她很不喜欢父亲的企业,总是对他说:“我看你办企业,觉得都快累死了,我就想做个自由人,悬壶济世,多么潇洒。”然而,每当谈起女儿,夏朝嘉的脸上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为了街道工业的荣誉感

  夏朝嘉的舅舅是已故的四川大儒陶亮生,说起陶老先生,他总是充满自豪。因为来自书香门第,1949年出生的夏朝嘉形容自己是当年很黑的“黑五类”,在国家贯彻阶级路线的特殊时期,这个年轻人无论读书还是工作都屡屡受挫。

  1977年,卸掉了政治包袱的夏朝嘉还没来得及充分享受新时代的美好,便开始尝试谋划未来的事业。当很多与他有相似经历的人选择重回学校、期望为以后的人生增添砝码的时候,一贫如洗的夏朝嘉却进入了当时被社会所轻视的街道工业。

  感受底层苦难

  街道工业是一个已经被人遗忘的名词,这样的生产组是当时很多社会闲散人员生产自救的地方,职工不纳入国家劳动编制,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过渡,随时都可以离开,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则是参加招兵、招工、读书前的蓄水池。然而因为没有任何保障,街道工业的职工大都不是青壮年,按照夏朝嘉的说法,不过是“婆婆大娘在一起做点事情,挣点钱,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大家组织在一起,手工做一些日用品口袋、牛皮纸信封、油印资料等等。”

  夏朝嘉工作的地方是成都市人民北路街道办事处上河坝街道居委会装潢生产组。因为身体强壮,他在生产组里担任切纸工。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切纸机器,就用一把大弯刀切割,每天重复枯燥的劳动。

  这期间,夏朝嘉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当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忘记过去,奔向新生活的时候,他却深切感受到社会中的底层民众所遭受的苦难。一种想要迫切改变现状的意识涌上心头,虽然对做企业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但他隐约预感到,包装工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开始逐渐影响到普通民众,夏朝嘉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设想:将生产组变成彩印厂。

[page title= subtitle=]

  合并引发新问题

 夏朝嘉:三十年后我还活着

  夏朝嘉的彩印厂从建立之初就受到了广泛关注,1981年,《四川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叫《一个小伙子和四十二个老太婆》。 由于请不起工人,夏朝嘉的彩印厂全部依靠街坊邻居支撑,生产组不是企业,组织非常松散,任何人都可以来做,任何人随时都可以走,彩印厂的日常运作便透出一丝农耕文明的气息。“街道居委会片区的老人家,平时没事干,上午送小孩上学了,就搬个板凳过来,粘点日用口袋,到中午的时候,就回去买菜做饭,下午又来干几个小时。这些老婆婆能挣十几块钱就很满足了。”这四十二个老太婆的平均年龄62岁。

  就是这样不起眼的街道工业,夏朝嘉硬是想要搞出点名堂。1982年,夏朝嘉建起了成都西城区经营包装厂。说是包装厂,其实是在上河坝街河边搭了个油毛毡棚,油毛毡棚和居民房子的屋角是平行的,居民在河边倒马桶什么的都往油毛毡棚上倒。

  到这时,工厂依旧没有正式工人,并且没有场地和资金,发展非常困难。“1983年,国家出台了‘关停并转’的政策,我认为是一个机遇。”这一年里,根据这个政策,夏朝嘉合并了四个比他规模更大的同类型街道工业。

  “当时合并了一个纸箱加工厂,为什么叫加工厂呢,因为周总理当年提出利废利旧的时候,他们就到废品市场去买废弃掉的纸箱,拿回来翻新加工。由于是旧的翻新,加了很多材料,所以很笨重。”这个加工厂有160多人,“文革”期间维持了下来,等社会体制回到正轨后,则完全濒临绝境。厂里的职工有70%的人都有各种程度的残疾,企业根本无法发展,吸引夏朝嘉的是他们在“文革”期间积累的一些资产。这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他面前:“像这样的企业,合并后,所有人员都要接管过来。这些人接过来后该怎么办?”一年之内,夏朝嘉的工厂接收了四百多人。 全民所有制退休

  按照街道工业的制度,职工没有退休金。而夏朝嘉却有一个坚定的想法:“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生活得更好。国家不能保障他们,我们要保障他们。”街道工业是被人瞧不起的行业,要想发展它,就必须给职工保障。这时,夏朝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们的工人全部按照全民所有制退休。”

  夏朝嘉给西城区人民政府打了个报告,言辞恳切,上面给的批复是:街道工业员工按全民所有制退休没有文件规定。政府的态度早在预料之中,夏朝嘉便告诉大家,我们办的街道工业,要让别人承认,首先自己要解决好问题。对于这件事,夏朝嘉的态度非常坚定:“没有文件规定的事是没有人做的事,只要做过了,就有文件,所以我们要做。企业四百多个员工,全部按全民所有制退休。哪怕他已经回家了,也要请回来退休!”

  为了街道工业职工的荣誉感,夏朝嘉托关系买来了全民所有制的退休证。经统计决定,低于三级工的,退休工资全部按三级工的标准算。根据不同工龄,给予不同的退休工资。1983年,厂里举行了一场退休大会。摆开五十几桌酒席,借了几辆敞篷汽车,扎上“光荣退休”的标语,把退休的员工都请回厂里赴宴。“这些人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从来没有人承认过他们。突然按照全民所有制退休了,大家哭声一片,笑已经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心情。”对于当时的场面,夏朝嘉至今历历在目。

[page title= subtitle=]

  一位七十多岁的蒋婆婆,在家瘫痪了半年,有人告诉她厂里给她办理了退休,她不相信这个事实。退休大会那天,她坐着三轮车来到厂里,夏朝嘉跑到厂门口迎接她,蒋婆婆从三轮车上下来,趴在夏朝嘉的肩上就开始痛哭。“我将她扶进厂里,全场一齐大哭,我也哭得很痛快,我们家也遭受了二十多年的苦难,看到蒋婆婆就想到了我母亲。”如今又过了二十几年,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夏朝嘉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这些老人在这一天收获了应有的尊严,付出的劳动得到了认可,“从今以后,他们可以回去告诉孩子,我是全民所有制退休职工了。”这次事件后,企业中的老人基本退休,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整个企业更团结了,大家觉得企业就是自己的家,老有所养。

  禾嘉精神的开始

  这一行为虽然感人,但在很多人看来,夏朝嘉显得过于冲动。当时有一篇报道,说“夏朝嘉疯了”。他自己也算了一笔账,企业一年要支付给职工退休费80多万元,而上一年的利润才40来万。

  不过,夏朝嘉并没有丢失企业家的本质,他的目光更加长远:“我是这样看问题的,第一,如果不请走这些老员工,落后的思想观念、工作效率会一直存在,企业难以发展。如果让他们继续工作,需要支付工资,又产生不了多少效益。如果让他们退休,虽然支付了一笔退休费,但企业的运作情况完全改观。反过来,老职工走了,落后的生产观念淘汰了,落后的设备处理了,进先进的设备,招年轻的工人,就可以用大幅度增长的生产利润来支付不变甚至逐年减少的退休费用。企业经济效益必定会稳步提升。”

  这时,很多人将自己的儿女送到了夏朝嘉的企业来,年轻人都觉得,老年职工的待遇摆在眼前,我们将来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便都一心一意为企业出力,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在夏朝嘉看来,如果每一个家都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社会就进步了。

  “如果做儿女的不能赡养自己的父母,是为不孝;如果一个企业的厂长经理,不能保障员工的生活,是他的无能。”那篇关于“夏朝嘉疯了”的报纸文章没有算到另外一笔账,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上的账。从那以后,西城区经营包装厂在成都变得非常有名,“因为我们是中国第一家对街道工业员工进行全民所有制退休的企业。这就是禾嘉精神的开始。”

  一个老牌蜀商的变化与坚持

  没有哪位蜀商像夏朝嘉一样,对民营企业三十年的发展有如此切肤的感受,从当年留着两撇小胡子的青年切纸工,到如今略显沧桑的禾嘉集团董事长,夏朝嘉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褪尽浮华的思考与历经风浪后的从容。

  《蜀商》:您做企业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您的想法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坚持?

  夏朝嘉:我办企业的时候已经27岁了,比我能干的人多,比我有想法的人也多,但我遇上了好时代,算赶上了时代的末班车。做企业三十年,我的思想一直在变化。最初只是为了挣钱吃饭,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在解决了吃饭问题后,就想到要做点更大的事情,那就是从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到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好比外面吹风下雨时,我们的房子可以躲雨,外面烈日高照时,我们可以在屋里乘凉。小环境形成大的改变。

[page title= subtitle=]

  我们的企业,从最初的温饱,到后来的小家庭,到1997年作为中国首批民营上市企业,当时全国工商联只给了两个民营企业上市名额,上百万家民营企业都想争取,所以又感觉到历史赋予了我一些必须完成的事情,不敢说使命。比如,我要为股民负责。

  再到后来,我又有新的想法,四川号称工业强省,有多少中国第一的东西?不要老是到外面去找。我就想,应该把禾嘉集团里的这几家大型制造企业做成世界知名。为此,我专门给省里写了一篇报告。这三十年来,我的想法在不断变化,开始是想吃饭,谈不上什么事业心,饭吃饱了想做事,后来就想团结大家一起来做事,解决更多人的温饱问题,温饱问题解决了,又发现还有一些更大的事情要做。人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这三十年来,我也有始终坚持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做企业。我觉得,我只能做企业,干不了别的事情。

  《蜀商》:您对民营企业三十年来的发展有怎样的评价?

  夏朝嘉:禾嘉集团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产物,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我。但是,我依然希望加快民主进程的推进。应该说,现在的民营企业还是弱势群体,谁都可以咬一口。我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到任何地方讲话,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员工卖力,自己算不上什么。这些都成了套话,必须要讲。很多政府人员总是喜欢说,如果没有我们的政策,你能致富?这些观念已经阻碍了很多企业的发展。

  社会上依旧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我认为,民营企业的老板更加严于律己,现在很多大企业的老板,挥霍的是国家的钱,我们在用每一分钱的时候都会想到这是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我们更节约,也更务实。

  有一件真实的事情:一次我们招聘了几个工人,几天后这几个工人就罢工离岗了,问他们为什么不来,他们说,有一个朋友的老板是某大型企业的领导,每顿饭没有几千块钱吃不下去,你们的老板每天在办事处炒几个小菜就吃了,你们的老板是假的,我们不去。

  现在有关民营企业的很多政策落不到实处,四川的民营企业,总体发展并不理想,但也已经占到了四川GDP的百分之五十几。我们没有要国家一分钱,还给国家上缴那么多的税收,供这么多人吃饭,我们却依然面临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48011.html

更多阅读

当你听见这首歌——我听童安格 童安格 我还活着

【 生命过客 】——“在拥有的角落,你是否曾经好好珍惜?在失去的时候,是否依然那么在意?”有一些人,你对他们并没有太多留恋,但也没有太久的失散。偶尔听他们唱一些过去的老歌儿,也没有勾起你太深的怀念。淡淡的,像一枚亲手制作的书签,随意地

猪坚强的故事 猪坚强还活着吗

肥猪废墟存活36天:获名朱坚强将进博物馆(图)兽医说不管猪有多肥,不吃不喝5天以上,就会有生命危险   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震后被埋废墟下36天,6月17日被成都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战士刨出来时,还坚强地活着。

如果我还活着,我在周二见到你” 七日杀我还活着1.4

细数中国藏家在海外拍场如何一掷千金2014年11月06日 11:27 新浪收藏  梵高1890年作《雏菊与罂粟花》61,765,000美元孙毅整理11月4日晚,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举行,一系列名师佳作悉数登场,来自中国的买家王中军以6000万

别问我过得好不好。我只能说我还活着 别问我爱谁

有些事,不是我不在意,而是我在意了又能怎样。这一年我觉得我改变了好多、尽管我不想承认。以前的自己从不敢想我会这么淡定的面对一次又一次伤害、有时候其实挺累的、好多心里话只能跟在加拿大的仇老板说,可是却有12小时的时差;有什

声明:《夏朝嘉:三十年后我还活着》为网友撹合性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