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人还在争论德国车好还是美国车好的时候,他却说中国车最便宜,并以令人咋舌的低价杀进汽车市场;当中国汽车产业趋于饱和,不得不开拓第三世界市场时,他却将吉利车开进了举世闻名的法兰克福车展,掀起了一股中国风。作为“民企造车第一人”,李书福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本书一一道来,为我们解开了这位汽车“疯子“成功背后的奥秘。
第一辆自制车:加玻璃钢外壳的“奔驰”
李书福平时有些心不在焉,但对于真正的专家和热心人,李书福的心是敞开的。比如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在就职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路风教授,对这个高调提倡中国人自己造车战略的教授,李书福显然是尊敬有加。
路风曾经问过李书福,谁是吉利豪情最早的设计师?得到的回答直截了当:钣金工!
到1996年,那辆李书福花6万元买的中华牌汽车要“发芽”了,他又要“疯狂”一回了。李书福把那辆中华轿车拆了以后,发现里面其实没什么太复杂的东西,加上6万元的售价对于李书福来说意味着利润,再加上去美国看到的汽车业的前景,决定了他肯定是要干的。
这个“疯子”这回做出的是一个大决定,他要造自己的汽车,要造中国人的汽车。要在这个他自己几乎完全不懂的领域里把他当时在中国还不算很大、很出名的公司搞大、搞出名。
李书福造车之初想造的是奔驰。1996年李书福买过两辆奔驰,回台州之后把它们都拆了,然后从香港买来奔驰的配件,试图一件件地组装起来,造出自己的奔驰车。
当然他知道如果完全是组装的话,奔驰公司肯定不会答应,所以他在奔驰的外面加上了自己的外壳。很可能是因为钢制外壳一时搞不出来,异想天开的李书福居然就敢用玻璃钢给这辆吉利公司最早“下线”的汽车做了一个外壳。不仅如此,李书福还把这辆“奔驰车”开上了台州街头,还在电视台做了广告,居然还就有人打电话来问这辆车的价钱。
但他低估了造奔驰的难度。他的玻璃钢奔驰也许看起来很漂亮,但耐久性肯定是不行的。很快,这辆车的外壳就开始这里凸出那里凹进了。当他想去相关部门为这辆汽车办理出生手续的时候,得到否定的回答也是必然的:这辆车安全性有问题,不可能得到批准。
去北京为“吉利”领准生证,招来一片白眼
在别人都准备要放弃的时候,李书福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造汽车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摩托车再加两个轮子吗?”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他的另一句名言:“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吗?”
不过2004年之后取而代之的挂在他嘴边的话是:“吉利现在有一千多名专家,我们对汽车的自主创新有信心。”是的,对于处于仿制阶段的吉利来说,藐视造车的难度能激励他们前进,可是当他们真正成为汽车业的一分子的时候,再低估造车的难度,无疑将使吉利进入仿制的恶性循环之中。
既然从高端入手不行,李书福就转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低价车。这回,他瞄上了流行一时的天津夏利。
路风教授描述李书福的早期造车史:“吉利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并面世的车型是模仿天津夏利(包括车身和底盘)的豪情,采用的是天津丰田发动机公司为夏利配置的丰田8A发动机。当今天吉利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好几个车型的高速成长的汽车公司的时候,我们很难不去问问当初第一款豪情的设计师是谁,回答很简单,钣金工!实际上,由于豪情是手工敲打出来的,所以它的图纸是在投入批量生产几年之后才被后来加入吉利的专业人员补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