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在去年年底建立了全国第一所专门针对“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学院——国际服务工程学院,为杭州满足“外包”产业人才需求未雨绸缪。
新学院的教学模式颠覆了种种传统大学的教学法,马云在学院讲课时要求学生中三分之一自己当老板。
参与全球竞争的高端“服务外包”产业使人才的能量和潜力被再次重视起来,但是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要。
几乎CBN走访的每一家“外包”企业,都会诉说两难,一头是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另一头是迅速成长的“外包”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
而在杭州,无论大学和民间培训机构,在人力培养方面已经走出很远。
打造“杭斯大”
杭州市市长蔡奇去美国考察“服务外包”之后,说了一句玩笑话:要把“杭师大”变成“杭斯大”——杭州的斯坦福大学。
美国的大学体制与中国完全不同,他去斯坦福大学感受最深的是,教师往往身兼两职,既是教学者又在企业担任职务,市场的最新动向会带着课程一起更新。
但中国大学的情况有所不同。一位“IT外包”从业者曾对CBN抱怨,学校里教的东西已经严重脱节,都是10年前的知识。“学校跟我说教授只能教这些,他们是根据教授的需要、而不是市场和学生的需要来教!”这位人士说。
在全市定位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之后,杭州师范大学开始了教育体制创新的摸索。新成立的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詹国华在接受CBN采访时说,IT人才毕业后往往要经过最短6个月的岗前培训,现在他们摸索如何把这些实训嵌入到本科教育中去,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
他们请IT企业参与整个教学改革,拟定教学计划,甚至把企业的项目也带到大学中来,其中不乏IBM和微软,争得他们的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课程。“我还认为师资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教师主要从企业中、从海外归国的人员中找。”詹国华说。
与此同时,杭州当地的民间IT培训机构也有了相当规模。在杭州设有3个基地的达内培训总裁韩少云告诉CBN,他本人从事软件开发10年,在企业招人时发现毕业生潜质不错,但是与就业岗位之间总是有那么点差距。于是借力这个商机,下海创业。
达内自创业以来已培训了近30000名大学生,韩少云说,只要踏实学习,就业都不成问题。目前达内也陆续和5所大学的软件学院合作,将培训课程置换为大学课时,让学生在大学里就体会到市场前沿的开发技术和更新潮流。
创业氛围和就业保障
杭州师范大学另一个创新是和阿里巴巴合作创办的商学院。学院一位教学工作人员告诉CBN,学生都会被要求在淘宝上开店,体会自己当老板的感觉。
其中也有学生开始做起了“服务外包”。如果有学生在网上购物,快递到了学校门口一般不能再入校,这名学生就当起了货物从校门到寝室的第二棒“快递”。
而一批投入IT外包的海归创业者们定期会举办沙龙,或者和政府官员一起搞午餐会,向政府提出各种包括路标改善、停车位改善等等建议。
杭州市外经贸局局长李玲在接受CBN采访时说,这些建议需要耐心去听,当地政府也愿意做保姆,为企业协调这些事情,因为杭州很重视这个产业,也愿意扶持有创业精神的企业。
她还说,单个大学生的创业政府也鼓励。浙江有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政府会请他们给大学生配创业导师,一个企业家带几个学生创业,政府也会给他们的项目提供低息甚至无息的贷款。
当然,在现实中创业者毕竟是少数。
对于政府而言,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目前大学和培训机构对于IT软件开发的培训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在部委层面,商务部的“服务外包”扶持资金中就有针对外包企业录用大学生,政府补贴4500元/人的政策。杭州市是最早实行地方配套资金的城市,以鼓励企业录用员工。
一位正在接受IT培训的学生告诉记者,半年的学费在15000元左右,同学中有钱的不多,一般都会采取贷款的方式。如果政府可以为学生分担一部分贷款压力,可以大大减轻原本工作难找的压力,全身心投入培训,重新学习以前在大学没有学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