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抓中药回家煎的时候发现一味药旁边注明“烊化”,医生并没有特别说明是什么意思,药事为大,不敢擅自动作,辗转打电话问询,说是用温水化开,大师通过专业词汇麻烦业余病患的效果相当有效
一朋友太太从医院离职后开一儿童心理咨询中心,朋友生意做的顺风顺水,人情练达,事事洞明,还有生意人决不随便形而上的务实和直率,说起太太的心理咨询功底,颇不以为然:总觉得她把理论往事儿上套,满嘴都是自我,本我,超我,我怀疑那些小孩子会不会更郁闷
才入咨询的时候,第一个项目是给一家企业做战略咨询,那家民营企业所处的还是“建章立制”的阶段,管理基础薄弱,企业主最高学历是高中,董事长每每在公司会议上发言都是用特殊的标记注明,类似于不懂英文的人用中文作标记,我们这些外来和尚应该是给了员工相当大的影响,项目结束之后包括董秘在内很多人都打算去上MBA,一个部门经理最近还在MSN上问XX大学的商学院是否值的一上,问其为什么想要上MBA,跟你的爱好和兴趣或者赚钱有什么相关性,说:就是觉得你们专业、威严,大白话就是看起来很拽很事事儿
兰德公司是美国著名的智库,曾有一篇对中国经济及中国人狠话连篇的分析,提及中国人对面子的欲望和执着成就了很多炫耀经济:小到白领几个月省吃俭用为了手拎昂贵的名牌包包挤公车,大到整个中国的教育机构孵化出大批有知识没文化,外表光鲜、内心馈乏,经年奋斗的文凭跟房子、车子诸如此类“bling bling”的标签一样满身闪着金光,除了虚荣、浮躁坚挺,其它皆废
随着近年咨询产业迅猛拓展,MBA在企业里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中高层管理的普级教育,大家很快在同一种语境里达成平等,如果没有在行业里深潜的耐心,没有将企业实践与管理实践反复融合的深度理解,单靠理念和逻辑已不足以让企业认同,在接触众多企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实效性产生更高的要求,当MBA和咨询作为新生事物的新鲜感褪去之后,大多的企业对于咨询公司多了更多的理性判断,实践性是检验咨询效果的重要标准。正如大众零售品牌在大力开店之后,如果零售技能匮乏,管理上力有不逮,开的越快,亏的越多。国内咨询公司单靠打品牌攻城掠地,专业能力、行业积累若难以为继,收了前几茬庄稼之后,最有可能的是为中国企业做咨询普及教育之后,被更为有专业实力的公司快步更替
如果药不对症,“烊化”扮不了权威,如果都是纸面文章,晦涩的术语后面只是一个天真的蒙古大夫,形式永远大不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