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和王传福会晤时曾赠予钱包以示对比亚迪汽车发展前景的信心
从白手起家到身家百亿,他用了14年的时间。
从涉足镍镉电池市场到抢占全球近40%市场份额,他用了3年时间。
从胡润百富榜上的第103位到跃至榜首,他只用了1年的时间。
这张时间表,犹如蒙太奇,越往后节奏越快越让人瞠目。实现这张时间表的过程,不是电影里的传奇故事,而是一个中国企业家真实的奋斗之路。
亲身实践这张时间表的人,就是胡润百富榜新科首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
巴菲特称王传福为“真正的明星”,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盛赞王传福是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与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的“综合体”。两位世界级大佬的赞美之词,虽不足引以为定论,但在今日的中国,在从来不缺少传奇故事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如同王传福这样的经历范本,仍然无人复制和超越。
从电池大王进军汽车业,从富豪榜的百名之外跃至榜首,“最关键的是要有冒险精神。”王传福如此注解自己的成功。
□本报记者 汪静赫/文
苍茫少年
1966年的 2月,苍茫的早春景色里,安徽无为县一户农家的第7个孩子呱呱落地。父母给他起了个充满期许的名字:王传福。
这是一个普通的十口之家。靠着几亩田地和父亲祖传的木匠手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清贫而安祥。这一切因王传福父亲病逝而改变,那年,王传福13岁。
作为应付贫寒的办法,王传福的5个姐姐先后出嫁,妹妹被寄养,哥哥王传方也被迫退学。和兄弟姐妹们相比,王传福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继续读书。这个13岁少年成为家里的所有希望。
王传福开始不爱说话,在同龄人的世界里,他显得早熟而稳重。外人看到的是,王传福是个性格腼腆、用功念书的好孩子。没有人知道他沉默的表情里,有着怎样急迫而煎熬的心境。
王传福初中快毕业时,母亲突然去世。当日的十口之家,独留王传福和哥哥两人。全部财产就是四间茅草房。王传方对挂着眼泪的弟弟说:“再苦再累,卖房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是惟一的出路。”哥哥的这句话一直在王传福的心里回响,即便很多年后,当他已经是亿万富豪,哥哥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当年的这番话依旧是最温暖和最催人奋进的话语。
送别母亲,生活继续,哥哥赚钱养家,王传福继续上学,那段不易的日子里,兄弟俩一起努力着。
上世纪80年代,中专管分配工作,因此是当时很多贫寒子弟的首选。王传福因为母亲去世耽误了初中毕业考试,最终因缺考两门没能考上中专,只得去读高中。当时这是兄弟俩的憾事,然而命运的契机自此埋伏。3年之后,苦读完高中的王传福考上了大学,这是改变他一生的开始。
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成绩考入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就读于冶金物理化学系,哥哥当时已娶妻成家,他把结婚时买的上海表送给了弟弟,并一同陪他到了长沙,此后的4年里,王传方一直在学校附近做点小生意,一直承担着王传福的学费和日常开支。
1987年,王传福本科毕业,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王传方也跟他到了北京,依然做小生意,继续供王传福读书。王传福与哥哥的兄弟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媒体过多的渲染仍不褪色。如今,在生活上,王传福和哥哥一家门对门住着,在公司,王传方掌管着比亚迪的后勤部门。兄弟俩仍然携手并肩,情谊仿若当年。
那段清贫苍茫的少年岁月离王传福远去了,曾经的艰辛生活,磨炼了他,更造就了他。王传福的讷言敏行和坚韧果敢无一不由此而来。
电池大王
在成为电池大王之前,王传福是一个电池专家。
1987年,王传福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同学和师长的记忆中,王传福很刻苦,做研究时经常弄到半夜才结束。他平时性格稳重成熟,但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又常常语出惊人。有老师这样评价他:“他不但勤奋,更善于思考,是难能可贵的学者型人才。”
1990年,王传福研究生毕业,留在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01室工作,主持碱性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电池的课题研究。很快,王传福解决了电池电极的利用效率和电池容量的技术瓶颈,之后,他又在电解质惰性阳极的优选研究中取得突破。
两年后,26岁的王传福因科研成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1年后,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任命为总经理。
当时,“大哥大”正流行,这种在今天看来华而不实的大型手提电话,虽然价格奇高,但欲买者仍趋之若鹜。王传福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投资机会。比格公司的实践经验加上他的电池研究,共同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构想:下海,自己办公司,做电池。
有想法但没钱,王传福于是到处找投资,结果都碰了壁。后来,他找到做生意的表哥,表哥也不支持,并劝他放弃。王传福的回答是:“我是研究电池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的管理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你也知道我的能力。至于市场,你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你一定要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表哥被打动了,他拿出250万元,并且表示不是借,而是要和王传福合资办厂。
1995年2月,29岁的王传福正式下海。在深圳布吉镇租用的一幢厂房里,比亚迪公司成立了,王传福和20多人组成了最早的创业团队。
仅仅半年之后,比亚迪迁至龙岗政华第六科技工业城,员工扩充到了约300人。
及至1997年,比亚迪已经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2002年7月,比亚迪成功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王传福紧接着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开始研发蓄电池市场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当时锂离子电池是日本人的天下,王传福此举引起了颇多议论和猜疑,但他坚信自己的决策是对的。不久之后,王传福成立了比亚迪锂离子电池公司。时间证明了一切。目前比亚迪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领域仅排在三洋、索尼和松下之后,成为与这3家日本厂商齐名的国际电池巨头。
有一种说法是,世界上每3部手机,就有一部手机的电池是王传福的比亚迪生产的。对照官方数据:比亚迪生产的锂电池占全球市场份额60%,因此这种说法完全可信。王传福是当之无愧的“电池大王”。
从初创的籍籍无名到今日的垄断地位,王传福创造了中国企业的荣耀。
汽车狂人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与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7个月之后,王传福再爆惊人之举,比亚迪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
“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王传福说。
“电池大王”王传福进军汽车业,这一 “冒险之举”引起舆论猜想和股东不安。香港的投资人火了,坊间传言 “要给不听话的王传福一点颜色看”。第二天,比亚迪的股价大跌。两天内,公司市值蒸发了近27亿港元。
王传福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名为斡旋,但实则再次表明决不退缩:“我想干这件事是坚定不移的,而且我相信一定可以做成。”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想法:“比亚迪做电动汽车就是要让中国三峡大坝的水都变成油,让中国所有城市的天空都像西藏一样蓝。”
最终,比亚迪挺过了危机。
2004年1月,深圳市有200辆比亚迪制造的锂离子纯电动汽车投入出租运营,成为全国第一家电动车示范区,真正实现尾气零排放。
2009年前9个月,比亚迪已经完成今年计划销售额的75%,在保持高速增长、产能进一步扩充的基础上,比亚迪有望完成全年40万辆销售目标。
2009年10月26日,比亚迪最新高端车型G3全国同步上市。
相隔5年,王传福用实绩证明了自己决策的正确。如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比亚迪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比亚迪汽车业务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33%,成为比亚迪的第一大业务。
2008年9月27日,“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 2.25亿股股份。巴菲特投资代表了对比亚迪发展前景和品牌价值的认可。随着巴菲特的持股,比亚迪的股价一路攀升,这也让王传福登上了中国内地的首富宝座。
王传福曾放言:“比亚迪汽车要在2015年实现销量中国第一,2025年实现销量世界第一!”此语一出,王传福更被冠名为 “汽车狂人”。
“做汽车,还是要用我们的人力优势击垮竞争对手,因为汽车的绝大部分工序还是靠人去做的。中华民族的勤奋和吃苦耐劳,决定了我们必将成为世界第一。”王传福眼中的未来不只是憧憬,“中国想成为制造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作为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
狂爱技术
王传福有一句口头禅:“我是学自然科学的。”他这个老板是名副其实的 “技术型企业家”。 喜欢冒险和工程师的特有低调在王传福身上常常相得益彰。
在成为电池大王之前,王传福已经在电池科研领域里颇多建树,是响当当的技术专家。他深有感触地说过:“一个企业最顶层的东西是技术。技术可以改变世界、改变国家,也可以改变企业。”
比亚迪初创之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厂家几乎没有竞争力。那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投资,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买不起也根本买不到这样的生产线。他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媒体总是津津乐道王传福的 “人海战术”,在比亚迪一条条六七十米长的流水线上,密密麻麻地坐着四五十名工人,每个人手边都有一种夹具,准确地完成点焊、检测、贴签等工作,手中的动作可以以秒计算。这些工人以1/10甚至更低的成本替代了原本需要高达几千万元的设备投入。依靠这种 “人海战术”,比亚迪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将技术的消化和工艺改进融入到制造的各个环节中。
王传福认为,如果你把人仅仅看做劳动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做创造者,他就是工程师。比亚迪的这种“半自动化加人工”,媒体形容为 “中国智造”。
员工眼中的王传福似乎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更像一位工程师。只要在公司,王传福都保持上班打卡的习惯,他从不迟到,并且穿和大家一样的比亚迪棉布工作服。到了饭点,他也会去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吃工作餐。
据说,王传福的办公室也极为俭朴,除了一架法拉利F1赛车的车模之外,屋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杂志。他经常会在设计部门负责人的办公室里一呆就是一天,对各种技术难题展开讨论,且长时间兴致不减。他不喜欢穿西服,因为天天要和工程师、现场工人打交道,西服会增加距离感。他不会打高尔夫,他喜欢和自己的工程师们一块踢足球、飙车,穿着棉布工作服的王传福,和他的工程师下属站在一起,毫无差别。
“厂里还有谁比我懂呢?”王传福一直拥有这样的自信,“每个工艺的改造我都会亲自查看,包括每个项目的设计改造,都会一一过问,我还是个技术型的企业家。”
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如此评价王传福:“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 “混合体”,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显然,作为技术型企业家的王传福,他所拥有的眼光和胆识,是推动这位新科首富前进的另一动力。
[简历]
! 王传福,安徽省巢湖市无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2009年以13亿美元个人财富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59位。在2009年9月28日发布的2009胡润中国百富榜上,王传福以35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首富。
【王传福语录】
▲作为一个中国的企业家,我觉得很幸运。
▲我相信可以改变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甚至可以把国际油价打下,而且在电动车时代,发动机与变速器都将成为过去时。
▲做汽车,还是要用我们的人力优势击垮竞争对手,因为汽车的绝大部分工序还是靠人去做的。中华民族的勤奋和吃苦耐劳,决定了我们必将成为世界第一。
▲一个企业最顶层的东西是技术。技术可以改变世界、改变国家,也可以改变企业。
▲如果你把人仅仅看做劳动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做创造者,他就是工程师。
▲中国想成为制造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作为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