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特邀 梁信军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
亲爱的理财周报读者:
我认为,未来6-10年,中国经济的牛市机会大大多于熊市,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资产配置上自然也应该多配牛市资产。
中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增长是全球最快的。换而言之,其实是告诉了我们未来十年的好收益行业:金融、能源、资源、土地以及人才的生意。我们可以在1-2年的危机时间段里,系统观察中国,梳理、发现短期的投资机遇:
目前已经看到中国经济在慢慢复苏,而全球特别是欧美经济还在底部盘整,这意味着在一年多的小段时间中:也许会持续存在中国和欧美的资产价格差。欧美的很多资产很可能会低于中国的同类资产。我们完全可以,从认真研究中国在海外上市的低估资产做起,进而研究能够受益于中国市场、中国成长的海外低估资产,找到低成本的投资机会。
全球为救市而释放的巨大流动性,这也包括中国的,已经造成市场的通胀预期,企业为此对冲增加一些通胀资产配置也是当前可行的选择。
中国经济恢复不仅由于短期投资增长,更是由于背后可持续的、内需增长的惊人潜力,这似乎都在暗示投资者,也许大家还是低估了中国内需行业的投资价值。尽管有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内需扣除CPI后的净增长仍接近17%,继续走上行曲线。
但是,到底是需求回暖所致,还是因为市场需求收缩少于生产收缩,或者由于去库存动作过猛,导致补库存的短期市场需求上升使然,谨慎看待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大多数国家企业利润的回暖,是我们必须审慎研究、准确研判的课题。
联系过去十年,内需实际年净增长超过10%,近三年内需实际净增长超过15%,我们似乎可以判断:受益于庞大、收入不断增长的人口、持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产业管制的不断开放,中国内需市场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
支撑这一趋势的来源,首先是1963年前后5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第二代,从2010年起进入20-30岁的消费年龄,未来5-10年内需增长将显著超过前十年。
其次是随着收入增长,农村消费在未来20年增长潜力巨大。如果在未来4-5年中,中国的内需能维持约15%的净增长,4-5年后内需市场规模将达到今天美国的35%-40%,这是中国未来成长的真正核心动力。
第三,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发育、成长也让全球瞩目。全球第一的IPO筹资、高市盈率,以及中国可能会开放国际企业来中国上市的消息,让全球激动。
同时,随着中国企业供应链竞争力的不断加强、资本市场、特别是财富管理市场的发育、成长及创新能力,开始以高性价比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在未来6-10年中国还拥有的人口红利的剩余时间里:中国还将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此轮危机让我们看到,曾经广受诟病的中国企业的成本领先策略——比大多数对手用更低的成本制造,不仅仅是一种竞争方式,更是企业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的一种生存能力。
回想一年多来,动辄暴跌50%,甚至70%-80%的涉及众多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我想大家会同意我的观点,正是这场危机,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优势、低成本制造能力,正是中国成为企业安度危机的积极因素。当然,低成本不是一切,欧美企业能够占据行业价值链高端的经验、体系、人才,正是中国企业需要急补的一课。
无论是引进欧美企业的高端价值链运营能力,还是让中国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驻欧美主流市场,危机真正让欧美和中国企业开始平等讨论彼此应有的、明显资源互补的合作前景。
危机还给我们带来了近距离打量、引进真正具有全球运作能力的人才、自身企业优势嫁接全球资源的可能性,学会引进人才、学会与他们互利相处、共享发展,是我们需要急补的重要一课。
最后,我要说,让我们珍惜今天还在继续的、这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家不仅要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更要通过能力的成长在经济周期的低潮期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