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城市”:冯仑的绿色革命



一个平均高度达400米,容纳得下15万人口、3万个家庭的“立体城市”,能否带来中国城市化的绿色未来?

本刊记者 ︱ 曹可臻

“中国山”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的听众们瞪着眼睛,面露疑色。2009年12月8日晚,冯仑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推出了他的“立体城市”计划:在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达600万至1000万平方米,可容纳15万人口、3万个家庭的“立体城市”。

这个由荷兰著名建筑设计所MVRDV设计的“立体城市”被冯仑称为“中国山”。它是一片锥形的建筑群,像是一座座跌宕起伏的小山峦。“立体城市”里,每座建筑的高度都可能达到400米,相当于上海金茂大厦的高度。建筑的楼体如梯田一般,一圈一圈往上延伸。人们居住在圆锥体的表面。锥体整体向北倾斜,以使南向立面最大化,充分接受阳光。锥顶前后移动,使建筑物之间阴影最小化。锥体的“胖瘦”也不同,因为想让“梯田”可以种植不同的绿色植物或者农作物。绿色包裹着“梯田”。这不仅让每一个住户都环绕在绿色之中,还为居住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室温条件和通风效果。风能、太阳能、地热、垃圾、沼气等新能源技术因为量足够大,都将被广泛地运用到这个建筑群中。巨大的锥体是中空的。雨水落下,被汇集到楼底,形成湖泊,可以用来发电。楼体的侧面盘旋着交通系统,建筑内部高速电梯交错纵横。“梯田”上建有住宅、写字楼、商场、学校、农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满足大部分的工作生活需要。

在400米的高空上学、种菜?在同一座大楼里住人、养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冯仑的“中国山”听起来像是个天方夜谭。但冯仑却十分笃定这个“立体城市”在中国的未来。他告诉《绿公司》,项目已经在北京附近取得土地,财务估算也已完成。他预计此项目将在2011年上马,万通将用7年的时间将这个天方夜谭变成可见的现实。

城市革命

事实上,冯仑的“立体城市”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概念。1989年,日本设计师就提出“天空之城”的设想——建一幢1000公尺高融办公、娱乐、住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楼,以容纳3.5万名常住人口和10万人同时办公。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许多建筑设计师都曾设想将城市延伸至天空,以解决耕地锐减、绿色消失、交通拥堵、温室气体增加,以及房价上涨等由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附带问题尤为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预计2030年全国新增城市人口将达3.5亿。中国如何以全球6%的土地承载1/5的人口?

“立体城市”是冯仑提出的解决方案。“中国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和政府保障农业和自然土地的‘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个大矛盾。”冯仑说。“立体城市”的第一大优点在于省时省地。他给《绿公司》记者打了个比方:“按照万通现在研发的立体城市600万平米的建筑体系,只需七年时间,就可用2平方公里土地容纳下15万人。而北京的望京用了20年时间才建成一个占地14平方公里的社区,并且只能容纳30万人口。”

城市功能分散是“立体城市”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纽约经过200年的发展,只有曼哈顿一个占地50平方公里左右的CBD;而北京发展了200年,占用了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国贸、复兴门等多个CBD。城市规模过大,人们每天从居住地到工作地的往返奔波,耗费了大量的交通资源。“我们必须换一种城市发展的模式。不能像洛杉矶一样建平面城市;而应该学习东京,把城市功能复合在一起,将城市的密度加大,使功能更集中。”冯仑说。

于是,“立体城市”将城市的众多功能集中在一个超级建筑里——住宅、写字楼、医院、学校,甚至种植、畜养都融入到建筑体系中。一站式的生产和生活减少了物流和人的出行,也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立体城市”将是一次城市建筑的革命。冯仑踌躇满志。

狂想还是现实?

然而,假如“立体城市”真有一天能够成为现实,那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城市建筑的革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革命。

“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高度复杂意味着,当你想要做出任何细小的改变时,成功率都可能非常之低。”技术分析师皮普8226;科伯恩在他的著作《变化的功能》中总结:这么多技术失败的原因都在于改变旧习惯的痛苦远远超过新习惯的好处。当提到改变城市这样复杂的事情时,他说,“算了吧。如果你用你的思维去设法确定一个未来的城市,那么你很有可能是在浪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扰乱人们的生活。” 

面对冯仑颠覆性的城市畅想,不少记者在会后向冯仑发出了质疑。

“每平方公里住10万人会不会太拥挤?”记者问。

 “立体城市”:冯仑的绿色革命
“香港就是这个密度,大家都看到了,也没有拥挤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冯仑答。

“大楼里能种蔬菜,养猪吗?”记者不依不饶。

“国外已经有立体农场,在一幢楼里种植蔬菜、水果。荷兰人也已经研究出在建筑里面养猪,让猪粪不臭的方法。”

“人们能习惯在400米高空中生活、工作吗?”记者接着发问。

“历史上有相似的例子。”冯仑依旧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上世纪三十年代,轻钢结构和玻璃被发现能代替木结构和石头应用于建筑。高层建筑开始出现。很多社会学家也担心人们无法适应居住在几十米的高层建筑里,但历史证明人们不仅很好地适应了,而且高层建筑的出现还带动了科学发明,电梯、抽水马桶、空调等相继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冯仑说:“我认为,现在来做立体建筑,就相当于1929年前后做摩天大楼,当时大家不理解,后来就习惯了。”

然而,1989年设计的“天空之城”因诸多技术限制至今仍躺在图纸上。冯仑的“立体城市”就能解决所有的技术壁垒吗?冯仑显然对此并不担心:“技术都没问题。”根据他的构想,“立体城市”的建筑容积率大约是5,低于一般摩天楼的容积率6。另外,它的高度400米虽然足以进入全世界高层建筑的前十名,但尚不到迪拜800多米高的“通天塔”腰部。

对于“立体城市”,真正可能产生壁垒的是与管理部门的沟通。冯仑对《绿公司》坦言,“跟现行的管理体制如何协调好。这不是秩序问题,是体制问题。你的规划、交通如何规范,这些东西都需要和体制去沟通去协调。”正因为此,冯仑在“立体城市”的实行上预留了三年的申请、沟通期。

2010年初,韩国政府宣布将在首尔以南35公里处的Gwanggyo建造一座绿色新城。而新城所采用的建设方案与冯仑的“立体城市——中国山”如出一辙。这个同为荷兰建筑设计所MVRDV设计的绿色新城也具有“小山梯田”一样的建筑模式;住宅、商场、写字楼等复合型的建筑功能;以及绿色节能的环保设计。韩国政府预计这个可容纳77000人的Gwanggyo新城将于2011年完成。

或许韩国绿色新城的先期实现将有助于冯仑“立体城市”在中国的推进。如果冯仑真能在中国做成“立体城市”项目,那么他必定会在中国地产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47061.html

更多阅读

金星秀冯仑谈价值观 冯仑的企业公益观

 作者:苏娟  被称为“商界思想家”的冯仑,“思想”并非信马由缰。看冯仑所著的《野蛮生长》会发现,冯仑能够将万通做成今天的模样,其基准无非是“三通”:境界通透脱俗,做事通权达变,做人通情达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

中国的绿色革命 轮胎的绿色革命

 每天晚上7点,当人们路过浦东上海花旗集团大厦时,都会在大厦的一面发现一个巨型的米其林小人,下面是一串滚动的绿色数字:它记录着米其林自1992年起上市的绿色轮胎,其减少燃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实时数据。   节能轮胎已经不

伊朗绿色革命 我国的家纺行业的绿色革命

现在我国的家纺行业正走入一个唯品牌式的年代,无论是加盟还是连锁,都只是个品牌躯壳。何时我们的品牌才有突破的时候?一个新锐品牌的出现总能给有社会责任感和明锐商业洞察力的人带来一些思考。  四、我们的机会——颠覆传统,掀起绿色

狂想立体城市:房产商冯仑的童话构想

房产商冯仑提出了一个类似童话的构想——立体城市——建一幢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大楼,里面能住下10万人。为实现这一构想,他成立了一家公司,目前入职者不到10个人。 中国周刊记者 冯翔 北京报道 在北京市工商局的注册资料中,“立体之城

欧莱雅:美肤的“绿色化学”先锋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华盛顿绿色化学研究会主席、化学家PaulT.Anastas提出了发展更为环保的“绿色化学”的十二项基本原则。      “绿色化学”的十二项基本原则:     1、从根源上限制污染(而不是被动

声明:《“立体城市”:冯仑的绿色革命》为网友那一抹苦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