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政府承债维稳不是可依赖的路径](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373090170323.jpeg)
经过对信访热点问题进行梳理,长春市锁定国企改革和城市建设两类七大问题:包括煤气设施开栓、二次供水、前期国企改制中遗留的退休人员医保问题等。初步测算,要解决上述问题,至少需要5.5亿元。由于可用财力有限,长春市决定,用政府承债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一方面出资先行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从各种纠纷、债务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代百姓向有关企业追索,逐件解决债务关系。(7月23日《人民日报》) 长春市政府用借债等方式解决信访问题效果不错。两年来,一些困扰城市多年的信访热点问题得到了解决。有关人士认为,这是花大钱买来大稳定,很值。 我注意到,长春市信访热点问题涉及的七大方面,一部分是城市建设遗留问题,政府为此埋单,这没有问题。但多数问题是企业造成的,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过去的一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说,企业与员工或用户之间的各种纠纷、债务,政府作为中立的裁判者,理当从中裁断,依法解决,现在由政府用纳税人的钱直接先行垫付,需不需要经过纳税人认同,这是个问题。另外,新的问题还会层出不穷,政府如果一直这样垫付下去,财政上能否维继,大有疑问。 更为重要的还不是成本问题,而是方式问题,政府这样做是否有道理,或者说政府是否还具备讲道理的能力。在企业与员工发生纠纷时,政府作为居间调解者,没有及时解决纠纷,致使问题遗留。如今出于稳定考虑,政府承债,将员工与企业的债务关系转变为政府与企业的债务关系,报道中提到,这样做是考虑到“政府跟企业算账,手段多,效果明显”,“手段多”无疑是个值得警惕的说法,会否运用强制方式逼迫企业就范,或以其他方式扭曲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堪值担忧。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其治理方式要有道,也就是说,要依凭理性、遵循规则和法律,对公众个体要如此,对企业也要如此。政府讲道理是人们信任政府的基础,更是政府施行管理的基础。如果政府为了权宜的需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正常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机制失效,只能依靠临时性的“创新”四处堵漏,按下葫芦浮起瓢,实际上是把政府自身置于枷锁之中,从而透支人们对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