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已多次出现“民工荒”,而今年尤为严重、用工缺口更大,以至于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到手的订单。本人认为“民工荒”的来势凶猛实际上是我们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预警信号。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我们的现有产业发展模式是否是可持续的,是否能长久的有竞争力,是否有钱可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一条很重要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且低廉,在此定位下,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且低端产品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国外可以用先进生产线制造的产品如果我们可以用人工的话,我们就采用人海战术来完成该产品的生产。本人咨询服务过的一家企业生产汽车电磁阀,汽车电磁阀是一种比较高端的产品,国外的竞争对手采用先进生产线生产,一条生产线年产1000万个电磁阀,只需要3个技术工人。而这家企业的40多个工人采用手工装配的方式,一年才有几千个电磁阀的产量。如果市场需求增大,产品的质量还很不稳定,很难满足汽车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可以说,这家企业和它的海外竞争对手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如果没有工艺的改进,设备的投入,单靠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很难和外资企业竞争。
另外,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下,我们的产品利润率太低了。在阿里巴巴网站上,一个外贸加工的芭比娃娃,经过成百上千家国内企业的竞价,我们一个芭比娃娃才报价1美元,而国外零售价则数十甚至上百美元,我们只是在用我们的宝贵资源在换取一些微薄的利润。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另一方面是参与经济创造的人员是否有足够的数量保障,是否有意愿长期从事该产业。
民工荒首先是数量荒,我们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实行30多年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得我们的劳动力供给在下降,我们的人口红利已经支取的差不多了。
民工荒其次是意愿不强,即使有足够的劳动力,但大家从事这些简单的低层次工作的意愿在下降。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提民工就觉得他们只应该有基本的生理需要,而忘了他们作为一个人也有安全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是80、90年代的新的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了新的劳动力市场主力军,他们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个性较强,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利用能力更强,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那些简单的、低层次的、重复的工作是他们打心眼里所厌恶的,所以这些工作就很难找到足够的工人,即使招到又很难留住这些人,这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所谓的民工荒。
“民工荒”现象的频出,从产业结构现状看是我们的竞争层次低,利润率低,无法持续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激励,无法吸引农民工来就业,从我们参与产业发展的农民工来看,劳动力供给数量在下降,从事低层次工作的意愿在降低,不愿意参与这种靠人员堆积取胜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民工荒”现象究其根源在于我们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我们的发展需要,不再适应竞争的需要了,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