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6.97 0.72%]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后的汽车发展战略上,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应该是新能源汽车,国家应该做一个战略性的考量。”他非常自信地表示,江淮汽车在新能源车方面有可能会后来居上。
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在电池
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在哪里?主要矛盾在哪里?其实就在电池上。左延安表示,“电池研发投资巨大,要有非常雄厚的材料技术基础,但是现在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水有多深,不知道多复杂,所以就出现这个现象了,投资几十万、几百万,都要搞电池。这不是开玩笑嘛,一定是打水漂,不可能做成。国家真的应该很好地布局一下电池这个产业。”左延安认为,在对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日本人已经把电池的能量密度做得很高了,同样重量和体积的电池他们的密度已经比传统的要高出一倍多,这些技术都是很复杂的、不是花一点点钱能做得到的,美国人、日本人建一个大的电池厂就要花费十几亿美金,“所以我认为,目前国内的汽车厂缺人才、缺技术,就是有点钱也做不了,这种事情应该由国家来做。国家应支持三五个有基础的电池企业来做这件事情,比如先做一些通用的模块,然后各个汽车企业根据新能源产品的需要做集成。企业干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是把电动和电机做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国家有自己自主产权的电池,加上企业有电动、电机以及驱动技术,这个关键问题就解决了。”
先出产品然后再推行产业化
左延安欣慰地表示,“尽管起步晚,但我们的战略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第一步 先出产品,江淮已经有30辆电动客车在合肥市运行了。
第二步,就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所谓产业联盟,我们江淮汽车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再加上我们的自动化公司,三方搞了一个集成各方优势的新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的目标很清楚,一个是搞电动汽车,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控制策略,另一个就是电机,希望把一个重量轻、效率高的高效电机做出来。
品质一致性和成本问题解决好了以后,江淮汽车才进入第三步即产业化。把新产品放到市场上去跑,去检验,以暴露产品的问题,暴露整个营运体系的问题,为下一步江淮汽车的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