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今年是中国60年的生日,您会怎么样用您的角度去评价中国的60年?

熊晓鸽(IDG亚洲区总裁):过去的60年当然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60年对我们现在这一代人,还有国家来讲,这60年发生的最大的变化还是发生在过去的30年。这30年来讲,不仅是中国的国力提升,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我觉得都是过去三千年、五千年、六千年,中国的历史不能比拟的。 凤凰网:熊总,您是我们中国投资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曾经有媒体给了您这样的一个称号,说您是“中国信息的使者”。那我想知道,作为战略投资家,您会怎么样的评价中国目前的高新产业? 熊晓鸽:我觉得做投资来讲,因为你在商业的活动中间,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信息。这个信息化,你做投资,钱永远是最后考虑的一个事情,你要做的话,无非是考虑它的市场、产品、团队。对我们这些有国外背景的话,无非是在一个国际的舞台上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拿到中国的土地上,能够找到一些很成功、很能干的创业者,跟他们共同把这些想法发扬光大,把它做得很成功。 高新技术的话,我认为主要是一个信息的传播。另外,我们这一代人非常的幸运,这个幸运就是说出现了互联网,在这个时候,因为互联网的颠覆性的技术使得世界上真正成了是平的,无论是在技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甚至是财富的传播方面,使得它变得更快速。也就是为什么说这些年,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可能是跟这个分不开的。 凤凰网:我们刚刚看到了中国新经济500强的名单,我们看到其中中国的大工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您对中国的工业怎么样的去走一条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会有怎样的建议和观点? 熊晓鸽:对,这也是这些年国家一直都在讲自己的创新,自己新的技术,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个东西有一个过程,在这个中间,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怎么样的发展我们新的技术,尤其是有创新的技术。可能在这方面做些投入,还有文化产业等等,在服务行业做更多的一个投入和开发,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国家未来要发展的一个方向。因为现在的500强很多专家们也都认为,现在当然强,但是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大,应该说叫500大公司可能比较贴切一点,是怎么把“500大”变成真正的500强,我觉得这是下一个我们面临的共同的挑战,当然也是机会之所在。 凤凰网:您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话,叫做“中国式创意”,您能否概括的告诉大家,中国工业怎么样的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熊晓鸽:当然我不能去告诉所有的工业,我觉得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个创新。但是你根据目前的发展,我觉得中国的产业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在服务业方面,在内销等等这样一些方面可能要做更多的尝试。因为像美国,如果把美国作为一个比较的话,美国GDP的71%来自于服务业,而中国只有30%左右。可是中国又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在服务业方面,我觉得可能有更大的一个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