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新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企业公民蓝皮书》指出,中国企业慈善发展严重滞后,在目前中国逾一千万家企业中,履行慈善义务、有过捐赠记录的,尚未达到十万家。这个话题,必然又引起一片中国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后知后觉的感慨。
![陆新之:公益不仅是捐款](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361229151017.jpeg)
但是,由中国的实际来说,缺失的不仅仅是捐钱的公司,而影响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进程的,是因为中国缺少社会企业家。社会企业家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却非常有现实意义。用创新的办法去创造社会效应的商人群体,就是社会企业家。有了社会企业家,我们不必像盖茨或巴菲特那样富有才可以参与创建一个更好的世界,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一个企业家想创造更大的利润,必须拥有超乎寻常的商业技能和资本金。而他要想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效益,同样需要由商业技能和善款结合,方能达到效果。因 此,一个伟大的商人,往往是前半生带着资本金和商业技能去创造利润,后半生带着商业技能和善款去创造社会效益。盖茨和巴菲特都遵循这样的路径。 我们当然不能拿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义举来作为标杆,以检讨中国富豪们的慈善心,但起码中国企业家从这两起最新的新闻可以体会得到,如果他们自己要做慈善,他们应该像做一笔真正的商业买卖那样孜孜以求、讲求效率。中国商人的慈善,迟早要走出自发捐款、简单行善的初级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所提到的社会企业家,他们献身的都是公益事业,出钱又出力,而不是内地富人们现在经常被媒体曝光和质疑的捐银若干。盖茨基金会,则是一个他既捐巨资又亲自运营的公益型基金。中国99%以上的人不知道所谓公益和慈善的区别,公益和慈善有共性的一面,大家都做善事,但是公益和慈善其实有巨大的不同,慈善更多是治标的,而公益是想办法去治本。 慈善和公益的区别,有时候是泾渭分明的。例如遇到一个乞丐,做慈善的人会给他一碗饭吃,而做公益的人,则是想办法创造就业机会,让这个叫化子能够从此不再要饭。“中国老话讲救急不救穷。慈善是救急的,公益是彻底救穷的。慈善在操作难度上要求低,几乎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善心就可以做慈善。但是,公益对行善者操作要求更高,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的,因为帮一个人找一个工作比给饭吃难多了,特别是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需要救助的穷人的时候。所以,他建议,不管是组织哪一种公益型基金会,一定要引入非常精明能干的企业家的技能,现代公益事业事实上已经融合了企业家的技能,以前中国大量传统的慈善型基金,因为没有注入企业家的特殊技能,所以每每捉襟见肘,效能低下。因此,我们呼吁企业出钱,但是更应该呼吁企业出人—呼吁那些商人们变身为社会企业家。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