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卖店是满足农民日常生活所需、由农民自发设立的商品经销店,遍布广大农村,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供销社承担着农村货物流通的使命。自从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始了包产到户的改革。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小卖店开始在广大农村出现。当时能开小卖店的农民大都是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并不是每个村屯都有。到80年代末期,农村小卖店开始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村屯都有一到两个小卖店。
而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农村供销社经营开始走进低谷,很多农村供销社开始由个人承包经营,有的甚至倒闭,为小卖店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90年代后期,新的商业经营业态在农村形成,一些小卖店由于经营不景气纷纷“破产”。
90年代中期以前是小卖店经营的黄金时期,当时一些小卖店的年纯收入就能达到三四千元甚至上万元,哪个农民要是家里有个小卖店,肯定是村里的富户。从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小卖店的经营不断走低。目前,小卖店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困扰,赊账现象大量出现,一年的经营纯收入一般只有二三千元。
农村小卖店中经营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农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中,烟、酒、糖、茶,油、盐、酱、醋,近五六年内,农村小卖店中多了青菜以及鱼肉和猪肉等,有的添设了冰柜,卖冰糕等需要冷储的食物。店中的商品大部分都是薄利。农民消费最多的是散装白酒、低档香烟和烹饪调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