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0元代理开店挣钱 10年开店苦乐路(15)



   不管是生意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走得更远的,往往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二名、第三名。但是,总会有第一个,我们要敢为人先,前仆后继,甘当垫脚石。革命和科研的道路上,从来是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才有历史的进步。顺序上的第一名,不一定获得成功,但高度上的第一名,却是我们要孜孜不倦追求的。先进者的成功与辉煌,可以成为后来者的榜样,我们的时代,呼唤这样的英雄和榜样。面对机遇,我们要解放思想,稍一犹豫,幸运就可能擦肩而过。成功,不一定属于第一个人,但一定属于胸有成竹的人。

 

   这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先要吸引他的注意力,才好叫他掏腰包。古人说:“世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而做生意的,却认为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古话里的“小人”,是相对于君子而言的,我这里就按字面意思引用了。至于如何吸引顾客的注意,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人停下脚步、走进店来、欣然消费,这是一门技巧。店名、店面布置、经营项目,这些外在的因素,都能做足文章。商品只是商品,更重要的是老板的经营理念和营业员的笑脸。独到的经营品味,可以传导一种文化,一种让人欣赏和共鸣的气质;营业员的细致服务和美丽笑脸,将是店里流动的最灿烂的招牌。吸引人的视线,只是高招;征服人的心灵,才是高明。

 

   2000年时,小镇上开出第一家电脑店,承接个人、单位的电脑装机,以及维修和网络布线等。开店的是位上海来的年轻人,是某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他有亲戚在小镇上,就想过来自己创业。当时,电脑还是奢侈品,除了单位用的电脑,全镇的个人电脑,可能不到50台,他的生意也就捉襟见肘了,只有零星的小生意。我当时已经买了电脑,偶尔会出点问题,比如重装系统、程序出错、安装网卡等,会过去请教他。

 

   星期六、星期天,他要回上海,平时才过来开店。开店最忌讳开开关关,让客户白跑一趟,何况,当时用电脑的还少,也就是单位里用,而他不是本地人,没有这方面的人际关系,单位生意铺展不开。他硬着头皮坚持了半年,实在揭不开锅了,不得不把店转让,回了上海。

 

   接手他的电脑店的,是个叫琴明的小伙子,他挂的是宏图三胞直营店的牌子。宏图三胞是有名的电脑经销商,挂靠上他们,是个好点子。他一上手,就做了笔比较大的生意。当时,税务局规定,每个村和私营企业,都要配置税务电脑,申报税务和开发票,要通过电脑和网络操作。电脑加上打印机,一下子又是几十台,自然赚得咪咪笑了。半年后,当地的婚俗就有了新的风气,嫁妆必备电脑了,加上一些年轻人,热衷于上网,买电脑的也就多了起来。但人们都跑去苏州买电脑,对镇上的电脑小店,信任程度是不高的,可是,大家都不是很懂电脑,稍有问题就束手无策。谁都知道,维修的利润是很高的,电脑硬件一般不会坏,通常都是程序和操作方面的问题,经常死机啦,不能上网啦,没有声音啦,需要安装新软件啦,内行的人只要敲敲键盘,改改数据,就能让不听话的电脑起死回生。琴明还提供上门服务,你有问题,只要打他电话,他会尽快上门帮你解决。据熟悉他的人讲,他开店第一年的利润,就在10万元以上。

 

   有先行者,就会有跟随者。不久,镇上又有几家电脑店开出来,但都是门面很小的,不成气候,据说,门面上的生意,所占的份额很小,都是靠关系做单位的生意,因为单位的量大,对价格不很计较,“鱼”较肥。同行一多,琴明的生意难免会受到影响,而且,原来的店面已被房东收回,他搬到了一个较偏僻的地方,要不是熟悉的人介绍,生意还真不好做。可他没有气馁,他把赚来的钱,买了30台电脑,在靠近工业区的村子里,租了房子,开起了网吧。当然,是没有证照的黑网吧。

 

   自从北京的一家网吧,失火烧死了不少人,在全国范围内,网吧的许可证,就停止发放了。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黑网吧依然如割不完的韭菜,一茬一茬地冒出来。打工者一般不会买电脑,但他们也要上网,正规的网吧凤毛麟角,附近有黑网吧,他们求之不得。镇上有网吧经营许可证的,估计也就二三家,但无证经营的黑网吧,却有二三百家。通常是租的民房,房租便宜,接的网线是以家庭上网名义申请的,一个月不到一百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连电费也是民用的,五毛钱一度,开一家黑网吧的主要成本,也就是电脑。正规网吧的网费,一个月要2千元,还有不菲的管理费,而且管理严,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不得通宵营业等,违章有被吊销执照和罚款的风险,成本明显要比黑网吧高得多。

 

   黑网吧的上网收费,每小时在2元左右,白天收费会便宜些,为了吸引人气,偏僻地段的网吧收费也比同行低。每天晚上和星期日,网吧里常常客满,甚至需要排队等候,深夜12时以后,很多人会采取选择包夜方式上网。现在的年轻人,看书、看碟、看电影的人少,上网的人特别多。一个30台电脑的黑网吧,不到一年就能做出本,接下来的就是暴利了。一方面是上网者的需求市场,一方面是黑网吧的营业暴利,使得黑网吧屡禁不止。就算来一次行动,取缔一些无证网吧,没过几天,就会“春风吹又生”。其实,管不如理,堵不如疏,不如纳入管理,放宽政策,加强引导,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开网吧,让更多的人文明上网,使管理者放心、开网吧的人舒心、上网的人也开心,岂不妙哉?

28、不能改变生活,那就改变自己

 

   曾有个笑话说,天上掉下块砖头,砸到的十个人,有九个是老板。现在做生意的人,或者是想做生意的人,的确非常多。钱在哪里?它不是掉在地上让你捡,而是一角一分积累起来的。现在的市场空间很大,政策也很宽松,正是创业的好时机。然而,大家普遍感觉现在生意难做,压力大,这也是事实。知难而上也好,激流勇退也罢,都是你的一种选择。

 

   据统计,现在患近视眼的人,多得令人咋舌。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近视行为,只顾眼前,没看长远,一步不慎,就可能推倒重来。很多决策上的失误,也是由短视引起的。盲目跟风,也是一种短视,几年前,全国有许多冰箱厂、空调厂、VCD厂,争先恐后地上马,接二连三地倒闭,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一个项目,可能暂时不赚钱,或者暂时没打开局面,但并不代表就没有前途,这正如种树一样,刚种下去,怎么可能就结果子?好的猎手,总是极有耐性,才能捕获别人捕捉不到的猎物。

 

   我们不能改变宏观的生活,在现实的磨练中,我们会磨掉一些棱角,但也不能削足适履,有些特质,是会顽强保留下来的,比如坚强,比如忍耐,比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我们习惯了安于现状,对改变有点忧心忡忡;同时,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需要勇敢地适应和开拓。循规蹈矩的人,可以守业,而不宜创业。有位朋友说:“老老实实做生意,不会赚大钱的。”也许说得没错,但我们不能为了赚大钱,而放弃一些原则。巧取豪夺、歪门邪道,那不是我们要做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肯动脑筋,“化腐朽为神奇”也有可能。苏州蠡口“国际家具城”,15年前起步的时候,就是几个当地的木匠,利用废木料和旧棉花,丁丁当当做起来的,现在已成为全国有名的家具商城,并且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常熟招商城,20年前是用遮阳棚搭起来的破旧的市场,现在已发展为全国十大市场之一。服饰方面,不仅讲究时髦,有时还盛刮怀旧风,比如前几年流行的唐装,电影《花样年华》之后,旗袍的卷土重来,是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商机。网络创业和软件开发,不时会创造神话,有时,一个软件,就可能赢来亿万财富。现在,开一家心理诊所,也是不错的尝试。心理疾病,将成为困扰现代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不用担心怀才不遇,极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众星捧月”的职业。

 

   开店,都是有初始目的,或许是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或许是为了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许只求红尘中的宁静,过自给自足的生活。极少数人是把开店当作一块跳板,大多数人是把开店看成一种创业。我们不一定要有雄心壮志,但目标总该有吧?初期目标不宜太高,以免劳而无功,影响心情。一步一步,相信我们会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也要学会处之泰然。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生命在于运动,只要我们走在路上,哪怕不是原定的方向,也能欣赏到别处的风景。

 

   大家对人都有一种防范心理,要取得客户信任,非一日之功,但,第一印象很重要。从事保险业务,如果你巧舌如簧,喋喋不休,未必让人欣赏,而一个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老实人,反而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老实人通常不会撒谎,他说的话比较可信。现在人们对于安全系数的要求,也是刻不容缓,而一些家用、车用等防盗报警器,颇有市场。

 15年0元代理开店挣钱 10年开店苦乐路(15)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水晶类、玉石类、刺绣类的精美工艺品,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通俗的黄金珠宝,一直是人们佩戴和馈赠的上选,遍布全国城乡的金银加工点,哪个不是腰包鼓鼓?性福生活,无疑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在偏僻角落里的性保健品商店,在夜色的掩护下,生意也是好得很。那些不正当的色情场所,更是性保健品店赖以生存的源头。

 

   1996年,小镇的迎宾路上,开出了一家上档次的面包房,名字叫“心园”,出售面包、蛋糕和点心,门庭若市,很是引人注目。开店的是台商,老板是宋先生,老板娘姓赖,他们到我店里买过IP卡,为人很和气,看得出,他们也很恩爱。苏州是台商最密集的地方,他们一般是过来开厂的,开店的不多。第二年,宋先生不甘落后,在镇上开了个心园食品公司。生产出来的糕点,除了供给大超市,也供给分布于苏州和昆山的分店。心园制作的面包,具有台湾风味,样式也很精致,价格略高于普通面包房的售价,但还是深受顾客的喜爱。

 

   做生意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点起伏纯属正常。宋先生开的面包房,在小镇上的是总店,生意一直很火,但在苏州的却情况不妙,陷入困境。苏州开有心园的四家分店,分别位于十全街、三香路、石路、新区。可能是选址和装修时没考虑周到,新区和石路的面包房,由于位置的原因,每天下午,阳光会毫无忌惮地晒进店内,照射到放面包的货架上。面包是非常讲究新鲜的,出炉二小时就可能影响风味,四小时卖不掉就得扔掉了,而阳光直射在面包上,严重影响面包的保质,如果是夏天,面包被晒上一个小时,就坏了,要是用遮阳之类的,又会影响店面整洁和美观。无奈之下,宋先生只得把这两个面包房关掉了,损失上百万元。但他并没有气馁,不过是一笑了之。

 

   2000年,宋先生又在小镇上开了家心园大酒店,当时,镇上还没有比较有规模的酒店,他的酒店又在闹市区,自然吸引了大批食客,一到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时间,店门前停满了车。食品公司和几家分店,经营情况较好。据说,宋先生原先在台湾学的是建筑专业,建筑是硬的行业,没想到到大陆来,做的是面包这样的软行业,但他做得很愉快。

 

   宋先生一家,富有人情味。他们捐资助学,帮助贵州、江西山区的失学儿童,圆了孩子们的上学梦。“心园”的商标,无意中变成了“心圆”,圆自己回归大陆的梦,圆失学儿童的读书愿望,“心圆而宽,天下自安”,这些年来,他们捐资助学的钱,已有数百万。赖女士说:“做生意,投入是要讲回报的;而慈善捐助,是不要任何回报的。”一般情况,作为公司老总的台商,我们是很少能看到他们的真容的,而宋先生夫妇,却并没有深居简出,我常常在晚上,看到他们夫妇俩,谈笑风生地散步。有时他们来买卡,我想给他们优惠一些,他们说:“不必客气,你做生意也不容易,赚一点是应该的。”

 

   公司里每年吃年夜饭,都有不醉不归的惯例,宋先生的爱人赖女士,考虑到喝醉酒伤害身体,员工回家也不太安全,于是,她别出心裁地一改老的模式,全家人精心制作了感恩卡,还有红包,送给每一位员工。他们的孩子现在国外读书,但小学是在苏州上的,国语教育是在大陆打下扎实的基础。他们一家四口,在那年本来吃年夜饭的茶话会上,站成一排,深深地向员工鞠躬,感谢大家的帮助和辛勤劳动。尤为感人的是,他们一家用哑语比划出“我们都是一家人”,这句话如果用嘴直接说出来,会少了很多份量和意味,但用哑语手势比划出来,员工们一个字一个字地猜,直到比划完,念着“我们都是一家人”的话,温馨和感动,在大家的心头流淌。正如宋先生说的:“老板和员工,大陆和台湾,本应该亲如一家人。”

 

   苏州的台商不会感到孤独,全市几千家大大小小的台资企业,到处都有他们的朋友,他们来大陆创业,不是“身在异乡为异客”,而是有种回家的感觉,台湾有他们的家,大陆是他们的故乡。每个乡镇,都有台商联合会,每个礼拜聚会一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然还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流,中间哪位台商遇到困难,大家也会援手帮忙。台商来大陆投资经营,给国内解决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当然,其中不乏小气鬼,希望他们能像宋先生那样,善待员工,因为,我们都是自家人。

 

   2001年的中秋,在苏州的金鸡湖畔,中央电视台主持一场两岸三地同庆中秋的晚会,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个巨大的“中华月饼王”,这个重5400多公斤、直径5米多的月饼,创下了新的吉尼斯纪录,而这块月饼,就是由宋先生的心园食品公司一手制作的,这是最让宋先生一家引为骄傲的。为了制作这块特大月饼,分别从各地采集制作的原料,其中包括新疆的葡萄干﹑海南的椰粉﹑东北的松仁﹑陜西的大枣﹑台湾的菠萝等,而制作用水则分别来自黄河源头﹑长江源头﹑苏州太湖﹑台湾阿里山﹑日月潭等地,确实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月饼王”。

 

   中华月饼王的制作成功,使他们赢得了荣誉,公司生产的面包、蛋糕、月饼等,销量很好,几家分店的生意,也在不断发展。有的台湾老乡,到他店里品尝后说,蛋糕的花式、配料和口感,不如台湾本土蛋糕的丰富,宋先生说:“心圆蛋糕的制作工艺,确实要精益求精,在配料和口味上,还需要完善和开发。”2004年,小镇上的大酒店多了起来,过来吃饭的生意少了,宋先生把心圆大酒店重新装修了一下,布置得很有情调,供应、咖啡、茶饮、精致点心和酒菜,楼上还辟了几个温馨的包厢,主要做白领的生意,情况比较良好。

 

   宋先生的生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祥和的氛围中,稳稳发展。他们夫妇的为人还很低调,作为在苏州生活了10年的台商代表,见证了苏州的发展,也见证了他们自己事业的成长,苏州电视台几次想采访他们,都让他们婉言谢绝了。企业需要知名度,需要必要的宣传,但他们的生活不想张扬。引用他们说过的话:“祝福所有的人,对自己好的和不好的,祝福人家也祝福自己啊,心里就被美好照亮堂了。”不论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创业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宋先生的经营和为人的心态,就有点“宠辱不惊”的味道,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29、送人一支玫瑰,芳香留驻心头

 

   从报上偶然看到,胡润发布的新一轮“中国百富榜”。民间评选富豪榜,无可厚非,但中国素有藏富的传统,你如何得知他人确切的财富?其中的水分暂且不说,所谓的财富,更有很大部分是股值,这来源于股民投资的钱,严格来说,是不属于企业主的,胡润把这部分资金算进去,是一种误导,不能把集资来的钱,当成自己的收入。另外,出来这样一份富豪榜,又能说明什么呢?标榜个别人的巨额财富?还是表明中国人的富裕程度?要知道,中国还有数千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上。

 

   不过,这份富豪榜,并非一无是处,有位女性的名字,深深震憾了我。她叫张茵,是华人中的女首富。打动我的,是她的创业经历。她出生于普通的家庭,年轻时,她创业的基础,竟然是回收废纸。真正展现她商业才能的,是她并没有停留在废纸的回收,而是废纸回收再加工业务。收回废纸再卖掉,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差价,而自己办起造纸厂,把回收来的大量废纸加工成纸箱等,这不但是废物利用,更是利润倍增的一种方式。20年前,她就是靠一台造纸机器,赚到了创业最初的金子。

 

   她一边在家乡东莞开设纸品厂,一边去香港闯荡。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那儿站稳了脚跟。1990年,她和丈夫移民美国,在美国做起了“废纸回收大王”。10年时间,她在美国建立7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她的财富,固然令人艳羡,但她白手起家的经历,更能激励志在创业的人们。废纸回收,以及回收再加工,这是一条貌不惊人的创业之路,她却坚持了20多年,终于创造了辉煌,这样的执著和远见,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缺乏的。贫穷不是永久的,富裕也并非遥不可及,也许,它就在我们脚下,就在路的前方。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行进在汪洋中的船,的确如此,因为四周无依无靠,而你倘若不逆水而上,不去和风浪搏击,就可能被浪头打翻。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你可以把船拴在岸边,暂时不进不退,因为大多数人,是行进在水流并不太急的江河里,先保全实力,然后伺机而动,乃至奋勇反扑。开店也是如此,如果暂时不景气,如果没有实力去抗争,就暂时维持,养精蓄锐,等找到时机就再前进。

 

   小镇上有一家卤菜店,开了将近10年了,买过熟菜的人,到过菜场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家卤菜店的,它的名称叫“天一盛”。天一盛原先开在老街,尽管位置有点偏,但生意还是很好。卖卤菜,厨艺是第一位的,然后是价格。开在老街上时,店门口放着几只酒瓮,看上去有点醒目,也有点特别,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2000年新菜场造好后,天一盛就从老街搬到了菜市场,老板还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天一盛”的商标。老板说:“现在虽然是新店,但我要把它经营成一家老字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43212.html

更多阅读

创业路人流 我开复印店的艰难开店创业路(9)

 D、不是罪犯的罪犯   钱送不进去。   至此,我已没有任何办法,只有等待事情的转机。   终于,一天上午,领导的领导让我带上三千元罚款,到派出所拉机器。   原来,所长有事去外地了。   我赶忙到了所里。   交罚款的时候

艰难的创业路 我开复印店的艰难开店创业路(3)

 6、曲线救国   我清楚,想和那样的大店竞争,硬来是不行的。   一句话,人家钱多,设备多(有胶印机,象个印刷厂),工人也多,干了那么多年,有积累。而我刚刚开始,没钱添设备。雇人不划算,因为不是主干道,搞得太大如果没生意会很惨的。   而

昆山市创业路588号 我开复印店的艰难开店创业路(1)

 如今经济危机,人人自危,不少人可能不免要重新选择职业。我做过小生意,愿把真实经历写出来供有志经商的年轻朋友们参考,以少走弯路,共度难关。   所谓小生意,就是投资小的生意,容易上手,想赚大钱不是很容易,但只要努力,混个温饱应该没问

现在0元代理开店赚钱 开店赚钱17句至理名言(一)

  一、 卖衣服就是卖形象   店铺的生意好不好,不用进店铺,在门口停留几秒钟看看就知道了!看什么,看招牌,看灯光,看陈列,看卫生状况,更可以看看营业员的年龄和员工长得是否标致。买衣服就是买漂亮,卖衣服就是卖形象,如此而已!   买衣服

10万元开店 10年开店苦乐路(16)

   一排卤菜店,有五六家,奇怪的是,总是天一盛的生意最好。每天中午和晚上,天一盛的卤菜店门口,买熟菜的人排着队,其它的几家却很冷清。天一盛在市场中间的门口,位置比其它几家稍微好一点,但同在一排,相差无几,可是,生意的好坏,差距实在太大了

声明:《15年0元代理开店挣钱 10年开店苦乐路(15)》为网友韓家大少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