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全球铁矿石巨头和钢铁巨头都回坐下来就来年的铁矿石长协基准价格进行谈判。随着近几年中国钢铁产量的急剧增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由于我国铁矿石资源不算丰富,而且品质不佳,导致铁矿石很大比例依靠进口,我国长年位居世界铁矿石进口第一,2009年全球9.65亿吨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65%流向中国。中国需求改变了多年的世界铁矿石市场平衡,使得全球矿石出现严重供需不平衡。近年随着中国进口铁矿石需求增长逐渐增长,国内对铁矿石谈判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但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屡屡陷入被动,被迫接受矿山巨头与国外钢铁厂商的价格协议。去年虽然中国钢厂极力坚持,但仍然不能在谈判中保护自身利益,最终形成了与三大矿的谈判无果而终的结果。
2010年矿山巨头有以世界铁矿石增长为由,提出涨价要求,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向中国钢铁企业提出将2010年铁矿石基准价格上调90%-100%。虽然中方表现了比以往更高的一致性,甚至希望政府在谈判中发挥作用,但铁矿石三巨头又一次将甩开中国,与其他客户达成协议。这次不仅仅是价格上的调整,更涉及到定价机制的调整——协议价格期限的缩短。淡水河谷与日本钢厂签订 “季度定价”协议,4~6月的二季度铁矿石每吨支付大约为105美元/吨(FOB),较2009财年上涨 90%。韩国浦项也准备临时性地接受这一谈判价格。必和必拓也称已经与亚洲许多客户达成协议,将现有年度定价的铁矿石合同转为基于到岸价(包含海运费)的更短期合同。运行了40多年的铁矿石长协机制走到了“十字路口”,而钢铁巨头更在推行指数化定价方式,这将更大增加铁矿石市场的投机性。
如果接受已经签定的先发价格,中国钢铁行业又将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可能。中国铁矿石也呈现出在国际贸易量中占据举足轻重的比例,但在国际贸易定价方面呼声甚微,极度缺乏影响力。而我国在包括原油、煤炭等宗多大宗商品方面的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境地。中国企业需要更多地进行资源储备,增加对资源供给企业的影响,同时积极学习和熟悉金融资本在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方面的运作机制,参与到定价机制中来,才能增加中国的话语权,改变被排斥在游戏规则之外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