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届Open Hack Day竞赛,共有30多个团队、近三百位程序开发高手带着创意来参与大赛,任务是在24小时内,利用Yahoo!提供的API与技术,创造出最吸引眼球的应用服务。 为了争取高达30万的奖金,选手使出浑身解数,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奋战,产出了多种让人激赏的新应用,令评审叹为观止。有不少作品呼应OpenSocial精神,透过Yahoo!新上线的API直接跟无名创业企业的功能互动,比如某个获奖团队想出了帮忙”找话题”服务,根据使用者小文件或是先前的对话内容,透过无名创业企业”断章取义”功能取出对话主题,再送到知识+、生活+及无名创业企业搜寻相关文章并加以分类,提供使用者可能有兴趣的话题及详细的相关资讯,炒热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气氛,引起了一片热烈回响。 Open Hack Day竞赛的宗旨,是顺应当前网络环境迈向OpenSocial的趋势,提供创意交换的平台,并释出多种API作为工具,赋予程序人才自由发挥的空间。在Open平台上,每位程序设计者的作品,都有平等的机会被全球企业人员看见。不论出身高低,只要能开发出吸引企业的应用,就能在这座舞台上发光发热。 换个角度看,OpenSocial平台进入门槛低、不受地域限制,导致全球程序设计者在同一片疆场上短兵相接,尽管市场大,对手人数却暴增,竞争比从前更为激烈。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应用被创造出来,却不是人人都有”开心农场”的亮眼成绩。天马行空的创意,不见得能变成好生意。换句话说,有创意的人,未必有条件成为创业家。要想开启成功的事业,除了有丰沛的点子,还必须具备”创业家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 翻开管理学文丛,关于”创业家精神”的阐述不一而足,敢于与众不同、勇于承担风险等特质,当然都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但光有胆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智慧,聪明运用最少的成本,满足最多人的需要,正如Harv Eker在畅销书《有钱人跟你想的不一样》里的主张:越多人需要的东西,越能带来财富。创意能否转变成生意,关键即在于它是否填补了消费者生理或心理上的空缺,让消费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说得更明白些,要成为创业家,就必须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而不是乱抛点子、乱枪打鸟,白白浪费资源和时间。 ”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于1985年完成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中,提出了四个创业策略:1. 孤注一掷;2. 打击对方的弱点;3. 占据生存利基;4. 改变价值与特性。执行以上策略的前提,是深彻的产业及市场调查。唯有洞悉产业及市场结构,方能协助创业者孤注一掷地凝聚资源,瞄准对手的弱点出招,抢攻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甚至是尚未被创造的需求。如此一来,便有机会占据难以撼动的生存利基,之後再依循市场变动,调整产品的价值与特性。因此,许多关于创新及创业方法的研究,都把市场调查放在第一步,透过种种量化(如:问卷、统计回归)及质化(如:波特五力分析、专家访谈、焦点团体访谈)工具洞察竞争环境,以便定义目标族群、厘清市场定位,从众多点子中萃取出最菁华的部分,创作成对的产品或服务,传递给对的消费者。拟定清楚的创新策略、程序并确实执行,是创业家精神的表现,也才能将创意转化为商机。 然而,有了创业家精神,就一定能成功吗?创意加上创业家精神,当然是最有希望创造好生意的方程序;万一两者兼备,却不幸铩羽而归,仍可累积宝贵的经验及重新出发的能量。光有创意而不具创业家精神,并非全无成功的可能,但毕竟只占少数,且多半为侥幸得胜;大部分时候,少了创业家精神,单凭天外飞来的点子贸然进取,中小企业往往很难逃过失败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