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神话背后:草根气质和创业精神(1)



 汪力成

  1960年9月生于浙江省桐庐县,现任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1976年高中毕业在一家丝厂当临时工。1976年进入余杭仪表厂(华立集团前身)做技术员。27岁当上厂长。之后带领华立集团主做电能表制造,在国内市场拥有40%的市场份额。2001年收购飞利浦CDMA核心技术进入通信领域,随后也投资制药、房地产、信息产业等领域。

  周成建

  1965年4月出生于浙江丽水青田县,现任美特斯邦威董事长1986年开始做服装生意,1992年因做风雪衣、夹克衫积累起了几百万原始资金。此后定位做“美特斯邦威”品牌休闲服装,以虚拟经营的方式在全国开店近1000家。

  徐冠巨

  1961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传化集团董事长。1980年6月参加工作。1986年与父亲徐传化一起创办传化企业,经过22年的发展,传化已成为一个业务覆盖化工、物流、农业和投资的大型集团公司。

  周晓光

  1961年生于浙江诸暨,现任新光集团董事长。1978年独闯义乌,经过6年积累赚了2万元。1986年在义乌买下了一个摊位经营饰品,第二年赚了10多万。1990年后开始进行店铺式经营,1995年创办了新光饰品厂,开始建立全国销售网络,至今成长为中国饰品业的领头羊。

  王水福

  1955年出生年于浙江杭州,现任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1970年工作后进入花园农机厂先后做供销员、生产调度、车间主任。1978年任厂长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接触生产电梯配件,在1981年注册成立杭州西子电梯厂,1997年与美国奥的斯合资,引进技术和人才,成为中国电梯行业的重要成员。

  郭广昌

  196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现任复星集团董事长。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1992年用借来的出国学费3.8万元与四个同学开始创业,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1993年进入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靠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1996年开始,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改造、整合了一批医药、信息、房地产业等国企,获得高速发展。

  胡成中

  1961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现任德力西集团董事长。1984年,23岁的胡成中与南存辉等人一起投资5万元,办起了乐清县求精开关厂,1990年分为两个车间,产值1000多万元。与南存辉分家后,从1999年开始了多元化扩张,房地产、网游、LED等产业都涉足。

  楼忠福

  1954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现任广厦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1973年进入东阳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从普工做起,一直做到总经理。1984年,出任东阳城关建筑公司经理;1992年,筹集资金1亿元,先后兼并了十多家国有企业,成为浙商房地产业的龙头之一。

  王均瑶

  1966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均瑶集团创始人。2004年因肠癌英年早逝。1983年辍学后开始经商。1991年7月开辟温州—长沙首条私人包机航线,1992年8月成立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1994年6月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下,创办温州均瑶乳品公司,均瑶乳业开始起步。1995年5月创建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化经营格局形成。1999年均瑶集团总部移师上海。

  马云

  1964年生于浙江杭州,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1988年在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了网站“中国的黄页”。1997年,加入了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

  陈天桥

  1973年生于浙江绍兴,现任盛大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在上海陆家嘴(18.29,-0.66,-3.48%)集团工作5年后,于1999年创立了盛大网络,2001年涉足网络游戏业,2004年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网游行业的巨头。

  丁磊

  197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现任网易CEO。19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1993年进入浙江省宁波市电信局工作,1995年南下广州,先后就职于Sybase广州公司和飞捷公司,1997年5月创办网易,通过售卖网易邮箱收益几百万元。1998-1991年网易连续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中文网站第一名。2000年,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3年其股价高达70美元。

 浙商成为中国的首富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应该脱离实体成为更高层次的“资本家”,这是浙商转型的一个方向,也是浙江整体经济突破的一个方向

  自中国有了“富豪榜”以来,“中国大陆首富”就四次花落浙江省,2003年、2005年分别由网易丁磊、盛大陈天桥摘取桂冠,而2010年则被称为“水中蛟龙”的宗庆后采得。在过去的10年中,广东8人次荣登首富,以28%的首富榜比例排名第一,浙江以4人次获得首富占14%,位居第二。

  纵观中国大陆首富排行榜,浙商成为首富似乎更显特点丰富:互联网、网络游戏、饮用水等等或传统或高新的产业,均能做到上榜,其成功的密码,用盛大网络CEO陈天桥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专注,节奏”。有研究专家表示,浙商成为中国的首富注定是情理之中的事。

  事实上,浙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创富传奇经历了两个阶段和两个派别的轮替,并由此形成了两种力量的对比及融合。分水岭是2000年,2000年以前是草根派的天下,万向集团鲁冠球、娃哈哈宗庆后、正泰南存辉、吉利李书福、传化集团徐冠巨、西子集团王水福、新光集团周晓光、华立集团汪力成、德力西胡成中、复星集团郭广昌、美特斯邦威周成建等等浙商名宿,均早已资产过亿。从2000开始,随着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快速兴起,出身科班的马云、丁磊、陈天桥、孙德良们,打开了新经济互联网的大门,无论从速度还是规模来看,网络经济新贵们的发展绝不逊于已占山为王的草根派,成为一支新的商业领导力量。

  改革催生的草根派

  目前的主流浙商依然是生于上世纪40~60年代的一批赶早的人——鲁冠球、宗庆后、汪力成、周晓光等企业家都经历过文革,动荡不安的社会、清贫的生活、物质的匮乏是他们对那个时代最深刻的记忆,旧体制对创造力的束缚使他们不甘简单而清苦的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他们的原始积累充满了更多的艰辛。 

 宗庆后登上中国大陆首富的宝座,显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他身处其中的整个浙商群体都应该得到警醒——在投机氛围日益浓厚的市场里,如果轻言放弃他们赖以成长的草根意识和创业精神,那么在这一代浙江商人中将不可能走出伟大的企业和真正的企业家。

  直到不久前,人们还认为只有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企业主人——荣智健、黄光裕们,才可能坐上各类富豪排行榜的头把交椅。但现在,一个23年来始终沉迷于饮用水生意的实力玩家——宗庆后也踏进了这个金钱游戏的竞技场。

  不过正如这个姗姗来迟的春天一样,给予宗庆后大陆首富这顶桂冠对浙商群体来说似乎来得有些晚。在位于杭州清泰街160号的娃哈哈总部,所有员工对于福布斯的迟钝都表现出相同的不屑:“我们宗老板早就应该是大陆首富了。”

  的确,在宗庆后登上福布斯中国大陆首富榜之前,没有人会把首富的光环和浙商这个群体联在一起,尽管此前已有丁磊、陈天桥、马云这些互联网时代的财富英雄一再受到各种富豪排行榜的热情追捧。但在很多人的眼里,马云、丁磊们虽然在浙江土生土长,却并不能代表草根浙商,这些时代新贵只是浙江商人书写的另一段商业传奇——而宗庆后却不同,他靠卖水起家,一瓶一瓶的卖成了中国首富,他的草根特征正是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浙商脸上的印记。

  在人才辈出的浙商群体中,宗庆后无疑是个标志性人物。在娃哈哈跻身中国最成功的公司行列之前,浙商向世人展示的是一幅模糊不清的面孔,在历史上曾经声名显赫过的浙江商人中,宗庆后是一个罕见的例外。除了富有、守信这些成功商人大同小异的标记之外,浙商从来没有一个主导性的价值观和有吸引力的商业理论。但是,大器晚成的宗庆后却以自己不懈的实践,让浙商形象渐渐变得清晰起来:身为草根,以草根精神去创业;注重买卖,以买卖的原则去开拓市场;看重家族血缘,以家长作风去治理企业——不管这些理念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可能给企业带来多么巨大的风险,但这并不影响宗庆后把娃哈哈塑造为妇孺皆知的一个中国品牌。

  宗庆后的俭朴和霸气是出了名的,他所坚持的那些商业理念似乎从未改变。在宗庆后看来,娃哈哈能够在开放最早、竞争最充分的饮料市场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己对这些理念的默默坚守。福布斯对宗庆后的意外肯定,不过是为战无不胜的宗庆后理念又增加了一张牌。即使是最近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宗庆后仍然不能完全抛开他的这些理念:娃哈哈的成功说到底还是“家文化”,有了“家文化”,娃哈哈崛起的那种最宝贵的东西就不会流失。

  宗庆后今天所拥有的财富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但他的商业实践在庞大的浙商人群中并不是独一无二的,类似的“草根”随处可见。万向老板鲁冠球原来是打铁的,正泰老板南存辉原来是修鞋的,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集团老板徐文荣原来是种地的,饰品大王周晓光原来则是一个走街串巷的女货郎。相同的草根出身,相同的创业精神,相同的经营理念——在过去的30年中,使越来越多的浙江商人因此走向成功。

  站在浙江这块土壤上,宗庆后对身边的各种商业实践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做企业、做市场,就是解决一个“卖”字,解决一个“买”字,这两个字解决好就行了。事实上,宗庆后的这一观点一直就被成千上万的浙商所践行、所印证,他们卖水、卖鞋子、卖服装、卖五金、卖塑料、卖纺织品,在这里一切都围绕着买和卖,区别只在于各人所达到的境界不同。即便是在新经济中脱颖而出的马云、孙德良这些浙商,在互联网产业热潮最为汹涌的年头,也坚持不靠天花乱坠的商业故事去吸引投资,而是像卖鞋子、卖袜子那样挨家挨户上门推销他们的互联网产品和创新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中国不计其数的互联网公司都销声匿迹的时候,马云的阿里巴巴、孙德良的中化网和网盛公司却能够迅速壮大,并赢得全球客户的信赖和尊重。“我们永远不能失去的就是这种创业精神。”孙德良的解释可谓一语中的。

  浙商的草根气质和创业精神对整个浙商群体来说,都至关重要,这一点早已被一系列成功浙商的实践所证实。倘若浙商的创富传奇中存在着某种危机的话,那就是它念念不忘投机的商人心态,一直被更好的隐藏了。在一个投机氛围日益浓重的市场里,赚钱成了许多浙江商人唯一的目的,为了追逐短期利益,甚至不惜放弃主业,多元化经营不过是投机生意的借口——炒楼、炒煤、炒地皮,什么赚钱快就炒什么。这一点正好能够解释——浙商经营的企业为什么鲜有成为行业内的强大企业,比照深圳的一些企业更是相形见拙。显而易见的是,深圳的不少企业往往能够专注主业,不断重构和创新商业模式,从而成为国内行业的领军角色,乃至成为令人瞩目的全球玩家,诸如华为、中兴通信,等等。

  “假如只学会了抓住机会,你永远只能做个商人。机会不会随叫随到,用制度、文化、人才等辅助手段,把机会做大做强,从商人晋级到企业家,这是最大的挑战。”马云显然认识到了浙商面临的这种危机和挑战——人们相信,在浩荡的浙商队伍中,马云不会是唯一的先觉者。

 附:

  浙商名录:

  李书福

 浙商神话背后:草根气质和创业精神(1)
  1963年6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台州,现任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开照相馆赚了一些钱后,在1984年开始做冰箱,直到1989年通过做冰箱、装潢材料积累起了几千万的财富。1992年后先后投资地产(海南省)和足球,均以失败收场。1994年开始做摩托车,1997年又进入汽车市场,2010年3月收购沃尔沃轿车,至今形成了沃尔沃、吉利、金刚、全球鹰、上海英伦五大品牌车系。

  南存辉

  1963年生于浙江柳市,现任正泰集团董事长、总裁。1978年初中毕业后从事修鞋行当;1984年与胡成中共同创办乐清县求精开关厂;1990年胡成中分家后,在1991年成立正泰电器(21.21,-1.00,-4.50%),1993年正泰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1998年正泰进行股份制改造。2007年,南存辉起诉施耐德电气专利侵权案获胜,获得3.3亿多元的赔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42745.html

更多阅读

浙商神话背后:草根气质和创业精神(3)

“我们知道娃哈哈做了20多年宗庆后先生才成为首富,但是玖龙纸业也做了15年,难道这个时间不算长吗?”胡润表示,娃哈哈、比亚迪和玖龙纸业都是做传统行业的,基本上这些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都是类似的,很难做到“一夜暴富”。   胡润认为,假

浙商神话背后:草根气质和创业精神(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之风很快吹到浙江这个同样穷困的沿海省份。1945年出生的鲁冠球正是浙商中典型的一位。   15岁就辍学的鲁冠球先后搞起了没有挂牌的米面加工厂,打铁铺,修自行车等小生意,这些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对机修的

浙商倒闭背后:赌博作怪?

编者按      浙商号称“天下第一商帮”。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一群最不愿墨守成规、最富冒险精神的人,足迹几乎遍及全世界,把中国人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和商业经营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正是骨子里那股天生的“赌性”,

复星系浙商郭广昌:规规矩矩做商人

郭总,首先恭喜你当选2008年度的“风云浙商”,获奖之后感受如何?   郭广昌(以下简称郭):感谢家乡人民对我的支持!浙商中一直有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我向他们学习到很多。我希望有更多的浙商不断涌现出来,能够为国家建设做更大的贡献。  

浙商二代:上海拓邦董事长陈豪的创业故事

  如今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本文讲述浙商二代中自主创业的代表--上海拓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豪的创业故事。  大三赚到第一桶金:1000万  我还未出生时,父母就开始创办企业。从小我跟着父母走南闯北

声明:《浙商神话背后:草根气质和创业精神(1)》为网友蒾纞伱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