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红制衣厂创业:记枞阳县白荡湖村回乡创业党员吴学红](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281378173687.jpeg)
近日来到枞阳县白荡湖村返乡农民工党员创办的企业——白荡湖村制衣厂。在这整洁的厂房内,一排排整齐的缝纫机齿轮飞旋,机声嗡鸣,80多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紧张劳动。该制衣厂创办人——35岁的吴学红告诉笔者,这家制衣厂是他在镇政府和村两委支持下,投资120万元兴建的,创业初衷是希望以自己打工积累的财富和经验在家乡创业,带领和他一样从外地返乡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共同致富。 吴学红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田来养家糊口,经济非常拮据。他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的窘境,1996年春节刚过,他就和妻子赶上打工潮,一道告别父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南下广东的民工队伍。跟很多民工一样,吴学红夫妻俩也经历了坎坷,尽管当时在制衣厂上班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工资只有七八百元,但吴学红夫妇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和妻子从车工、裁剪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事流水线作业,任劳任怨,不懂就问,虚心接受老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干得比谁都认真卖力,头脑灵活的吴学红很快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 当时服装厂的工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吴学红却一干就是十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是为打工而打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虚心学习其他技术,其中包括企业管理、产品销售等知识,为自己今后创业打好基础。吴学红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得到老板赏识,不久被提拔当上了厂里中层管理干部,月工资也提高到5000多元。经过多年打拼,吴学红积累了70多万元资金,成为当地有名的打工仔。 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的吴学红看到家乡农村富余劳动力没有充分就业,吴学红就产生了在家乡创业的念头。想到做到,2007年底,他回到家乡后,吴学红找到镇村的领导,谈了自己想在家乡办服装厂的想法,当即得到镇村主要领导全力支持,并在十天之内给他办好了所有手续,这让吴学红很是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 返乡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投资办厂,土地、厂房、资金、设备、工人、订单等每样都必不可少。无论天大的困难,吴学红看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吴学红将自己与妻子辛苦打拼10多年的心血全部投入进来,同时多方筹集,一共投入120多万元资金,在白荡湖村的一块空地上建起了一栋厂房,并购买了60多台套设备,首批招募了40多名工人,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为了扶持吴学红创业,镇政府和村两委对吴学红的返乡创业给予大力扶持,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他创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更是让吴学红信心十足。对此,吴学红十分感激。他说:“回乡后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建厂方面,土地、城建很快为我办理有关手续;在资金方面,信用社为我提供了贷款。家乡为我们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一定不辜负当地政府和家乡父老的希望。” 谈到回乡创业,吴学红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回村办厂一来可以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二来可以为家乡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提供机会,再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因为在沿海打工和客户建立的关系,现在吴学红的工厂接到的订单排的满满的,生产线是满负荷开工。在他的制衣厂里,工人的待遇高的已2000元/月,现在厂里正在加班加点为广州某品牌服装公司代加工2000件女装。 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沿海一些工厂因订单萎缩,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开始大量裁员,一些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吴学红的制衣厂,给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据了解,他厂里的工人已经由刚创业时的4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80多名了,而且大部分是过去在沿海服装企业打工返回家乡的熟练工。工人钱慧高兴地说:“我以前在江苏一家制衣厂上班,去年下半年因为经济形势不好我就回来了,听说家乡开了一个服装厂就过来看看,觉得这里还可以,待遇跟外面差不多,离家也很近,在这里做得蛮好的。” “服装生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是我可以寄托一辈子的事业。”谈到未来的发展打算时,吴学红信心十足地说,“现在国家对我们农民工非常关心,当地政府对我们创业也非常支持,以后我将进一步扩大制衣厂的生产规模,多接订单,严把产品质量关,诚信经营,把制衣厂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