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星期二,应邀和一大堆企业家一起交流,其中王总提到是“先做产品”还是“先做品牌”的问题,毫无疑问,包括王总在内有几位企业家对“产品”或“品牌”概念不是太清楚,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邵珠富举了自己的例子:如果你现在想做“软文营销”,在国内随便找一个普普通通的软文营销专家来帮你做软文推广就好了,你选择的就是“产品”,倘若你选择“邵珠富”牌来为你服务,则你选择的就是“品牌”了。
虽是一句吹牛的玩笑话,但还是点醒了王总和更多迷惑中的企业家们,大家频频点头。
毫无疑问,任何品牌都是经历过产品阶段的,邵珠富之所以冒着会被扔砖的危险将自己比喻成软文营销专家的“品牌”,是因为自认为经过20多年的软文营销历练,已经实现了由“产品”到“品牌”的转化。
在邵珠富看来,一个好的软文专家(“品牌”)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几个方面:1、心理学的知识;2、记者的敏感性;3、策划人的水平;4、企业家的高度;5、作家的文笔;6、互联网的思维;7、营销实战的经验;8、律师的严谨。缺一不可!
具备了以上几点,一个好的软文专家基本能实现由“产品”向“品牌”的转化了,这绝非“想当然”。现一一解释:
1、心理学的知识:任何一个软文营销专家,如果不了解消费者和顾客的心理,不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撰写软文、不会揣摩消费者的心思,那么,不论你文笔有多好,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所以,一个好的软文作家首先应该能成为心理大师,至少在对目标人群和消费者的心理把握上得心应手驾轻就熟,邵珠富在刚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时,给碧萝芷、张裕三鞭酒、葡立胶囊、LAB银杏软胶囊、荷素滋美等写的一些软文营销的文章,经常会被消费者对号入座,好多人感觉写的就是他们,产品卖得会非常好,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邵珠富大学四年学的就是心理学专业,倒不是因为拥有了多少心理学方面的丰富知识,主要是学会了用“心理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更能够“入心”。
2、记者的敏感性:在邵珠富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种情况,说起企业产品来老板“如数家珍”喋喋不休,但“喋喋不休”往往只是说出了同类产品的个性而没有讲出自己产品特点,这样的内容如果通过软文传播出去,除为同行业做了巨大贡献、让自己一不小心成为“烈士”外,意义并不大,此时就需要软文专家拥有记者一样的敏感性,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其中被老板看来是司空见惯的“闪光点”进而将其放大。2012年,邵珠富应邀为河南郑州一家企业辅导营销,当老板喋喋不休地讲完其电视广告片,并让邵珠富给“挑挑毛病”时,邵珠富第一句话“这个片子我挑不出毛病”,在场策划总监听了甚是高兴,但第二句话“也找不到亮点”却一下把他打入冷宫。其实,在邵珠富看来,目前国内85%以上的企业产品甚至包括一些做得比较成功的产品都是“挑不出毛病,找不到亮点”的,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亮点”并发扬光大。在邵珠富看来,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挑不出毛病”倒是其次、“找不到亮点”才是大问题,一个没有亮点的产品在这个时代注定会寸步难行。邵珠富之所以在撰写软文时经常能发现亮点,主要原因是21年的记者编辑生涯之锻炼。2014年邵珠富为济南唐家龙虾撰写了一篇小软文,内容令唐总大为概叹:连我也没想到,我们还这么好?2015年下半年,邵珠富为宋总撰写的《在济南,身体痛、就去找“老宋”》等几篇文章,之所以产生较好的营销效果和品牌传播效果,主要原因不是“老宋”没做到,而是“老宋”没表达出,同样也是邵珠富21年的记者生涯锻炼出来的高度敏感性帮了大忙。
3、营销策划理念:仅仅会写文章而不懂得营销策划,你可以成为作家,那比较容易,但很难成为软文营销专家,因为企业软文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卖产品,不懂得营销策划,怎么能写得出卖货的产品呢?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邵珠富是中国尖锐化营销理论创始人、中国1厘米营销理论创始人,早在2012年以前就在国内发表了当时颇为前卫的、独具互联网思维的“邵珠富营销策划二十一条”和2015年的“邵珠富营销策划新二十一条”,并被国内营销界认为与易中天讲《三国》、于丹讲《论语》、“邵珠富讲营销策划”并列为“三俗”,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邵珠富认识到了营销策划理念对软文撰写和营销的重要性。2005年前后,邵珠富为徐妈妈锅台院撰写的营销分析性文章,被爱华网等国内各大网站争相收录、转发,并为该酒店在国内的加盟连锁起到至关重要的助力推广作用,主要还是其商业模式对消费者深深地吸引,“不需要厨师、不需要服务员、只要有地方就可以开店”对更多想开饭店却没有厨师经验的朋友来说,怎么能不是一种吸引力?
4、企业家的高度:邵珠富没有做过企业家,但自2003年至今,每年都为国内上百个企业家服务过,有一些还是非常深度的、长年性的合作,多年来的耳濡目染和形影不离使邵珠富能够有机会站在与企业家同等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在邵珠富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企业家在战略决策方面向邵珠富请教,并经常把邵珠富的建议当成重中之重,不一定是因为水平有多高,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他能够站在企业家高度看问题。更重要的是,其多年来游离于企业家与不同行业间交流的经历能弥补企业家的短板、不足和“近视”。在“邵珠富营销策划二十一条”中有一条就是“三看”,即看企业、看对手、看消费者。毫无疑问,企业家可能对自己的企业非常熟悉,但在“看对手”尤其“看消费者”两个维度上,邵珠富远比他们强得多。一篇好的软文如果仅仅讨好了所服务的企业、仅仅有企业角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关注到同行、还要注意消费者的反应,而这样的高度绝对不是普通文案所具备的。
5、作家的文笔:互联网营销讲究的是客户体验,一篇文字水平不过关、修辞方法不讲究、重点内容不突出、语句描述不通顺的软文能给客户好的阅读体验吗?显然不能,而文笔的短板往往会令好多好的产品胎死在“襁褓”中,而令企业所有努力付之东流,所以,在邵珠富看来,你不一定要用小说、散文、诗歌的方式来描述你的产品,但你一定要拥有写好小说、散文、诗歌等的水平,你才能在写软文的时候下笔如有神,巧妙地表达出你的价值主张,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写一个“产品说明书”。国内同行对邵珠富的评价是“白天是教授,晚上是作家,单位是教父,出门是情父”,稍稍解释一下:“教授”指的是客座教授,邵珠富是国内十几家高校的客座教授;“教父”指的是在单位里谈起营销来好为人师的一面;“情父”是因为邵珠富较擅长玩情感营销,国内有人谬赞为“情感营销之父”。而“作家”呢?主要是因为邵珠富是国内各大营销类网站和一些营销类杂志的专栏作家、编委等,经常撰写些专业性文章。邵珠富的软文之所以经常产生轰动性营销效果,与这个“作家”身份不无关系。
6、互联网思维:邵珠富不是互联网技术专家,但却是国内营销策划界较早拥有互联网思维的营销专家。早在2010年互联网还不是太盛行、人们对互联网营销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邵珠富就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互联网思维做营销”的概念,并以一个非互联网技术人员的角度在2012年出版的中国第一本互联网思维解读营销的专著《营销策划,有意义不如有意思》一书,书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用互联网的思维解读了“光棍节”、大衣哥等火爆背后的互联网思维现象。在邵珠富看来,目前谈论互联网思维的大多是互联网技术人员,但事实上,互联网思维不一定等于互联网技术、甚至都不一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在服务徒河黑猪的过程中,邵珠富根据“草根化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仅仅打造了一个“把徒河黑猪肉做成串”的建议,就把很多平时不是徒河黑猪目标消费人群的人、不是消费徒河黑猪肉节点的时刻变成一个“大数据下无数屌丝的偶尔消费”,从而使营销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张扬,此建议用的正是脱离了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思维。传统行业做传统营销,你可能不需要触网,但不能不拥有互联网思维,因为互联网思维已经在改变你的用户思维了,你得与时俱进才行。
7、营销实战经验:眼下好多企业的文案人员,往往没有一定的营销实战经验,更多时候,他们往往为文案而文案,这样脱离了营销实际的软文或广告往往表现得如同“鸡同鸭讲”:你讲你的、消费者理解消费者的,至于是否同步、同频率他们并不知道,这也是好多企业软文营销往往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2015年八月份,邵珠富赴苏州为当地一家医院辅导营销,当总经理拿出他们网上的推广文章并咨询“为何点击率还行、转化率却不行”时,邵珠富的答案是“文章为行业做了巨大贡献,但却不了解营销,显然软文作者缺少实战经验”,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企业花了钱,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其实是企业文案人员的一个大忌。
8、律师的严谨:邵珠富曾经专门撰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营销,要么吸引“眼球”,要么打“擦边球”》,其实这个理念非常适合做软文营销。中规中矩的软文营销往往很难有好的“眼球吸引效应”,而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不吸引眼球的文章很有可能会被消费者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怎么会有好的传播效果呢?如邵珠富最近为济南美食一条街的恣街撰写的几篇文章《当各国元首来到恣街就餐之后……》和《我就不信,你能经得住恣街“美食诱惑”》就运用了“吸引眼球”的软文营销策略,传播出去后,效果超好;同样,好的软文营销还要学会“打擦边球”,打过排球和乒乓球的朋友都知道,“擦边球”往往都是好球,会令对手应接不暇顾此失彼,你往往就赢了,邵珠富最近撰写的关于轻院啤酒的系列文章,如《喝“轻院啤酒”还是“青岛啤酒”?这是个问题》,之所以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在微信朋友圈点击就超过1万3000多且被大家疯狂转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巧借了济南人对青岛啤酒的特殊感情而玩了“擦边球”的营销策略。但不论是“吸引眼球”还是“打擦边球”,都是很容易触及法律底限的策略,此时就需要你在软文撰写的时候,要有律师的严谨,否则,企业定会得不偿失。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品牌软文营销作家,你需要拥有的知识面还不仅这些,但具备了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势后,你基本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软文作家或软文营销专家了,如果以上各方面运用得得心应手,你就实现了软文营销由“产品”向“品牌”的转变,软文营销魅力无穷,但通往成功的路上不可能有捷径,这是邵珠富给所有致力于软文营销的你的一个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