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城县寨隆镇安乐屯,蚕虫喂养、蚕茧收购和桑蚕产业深加工等程序都能“足不出屯”。这个人均年纯收入仅800元的自治区级贫困屯,仅用6年时间,走上了桑蚕发展产业化的路子,完成了人均收入从800元到3800元的美丽嬗变,书写了一个村庄的传奇。 “领头羊”发起养蚕热 2003年,在村干部的说服下,罗保全成为屯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当年,他率先种下20亩桑树,一口气养了五张蚕,一年纯收入超过了5万元。此后,他带头成立了桑蚕协会,依托示范效应和协会推动引导村民发展种桑养蚕,成为了引领屯民致富的“领头羊”。 2005年,下尧村创建了“农村致富加油站”,村里的13名党员经济能人、种养能手、流通大户在“加油站”中担任起“田秀才”。有了“加油站” 的保驾护航,安乐屯全民皆“桑”,到目前为止,该屯的桑园面积已发展到1200亩,平均每户有8亩。 2006年,该屯参加镇里举办的“新农村桑蚕技能大赛”包揽了全部奖项,采桑冠军、养茧冠军、篮球冠军,这些“明星”可全是安乐屯的桑田汉,他们上场前腿上还粘着泥土,身上还有桑叶的清香。 零星散户到桑蚕合作协会 2006至2007年间,安乐屯100多户蚕农都成为了桑蚕协会会员。按照规定,每个会员可根据不同积分享受到该企业的扶持与县、镇蚕业办的服务和鲜茧保护价收购、免费技术服务、物资赊销等优惠。村民覃彩松告诉记者,种桑养蚕的劳作周期较短,一年有四五个月是闲着的,他们还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搞其他养殖业,或是到外面打工赚些小钱。 2008年,在柳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安乐屯建起了二栋占地6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楼”,楼里有科技文化培训室、小蚕共育室、活动室样样俱全。有了“孵化器”,科技化成为“点金石”,蚕农养出的蚕茧因为质量好,卖出了平均每公斤22元钱的好价钱,全屯人均收入突破3800元,100多户村民建起了漂亮的“桑蚕楼”。 村民和企业均成赢家 6年的运转证明,安乐屯的产业化运作,赢家不仅仅是安乐农民。
![小屯西路 柳城一小屯上演养蚕致富“传奇故事”](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263814520370.jpeg)
去年,寨隆镇党委、政府成功引进一名四川客商投资40多万元在屯里建立小蚕共育点。去年4月刚进驻,就为村民提供了十几批件健康康的“蚕宝宝”。村民覃彩松说,这些小蚕健康,质量好,防病能力强,成活率高,农民养起来得心应手,每张蚕茧的产量要比以前高出一二十斤。罗保全也算了一笔账:虽然今年的茧价没有去年高,但是产量上来了,村民的养蚕收入基本与去年持平。有了安乐屯的典型示范,四川客商投资的小蚕共育室生意红火,寨隆镇的蚕农都成了“客户”。 以往,安乐屯的鲜茧都需要运到村外的临时收购点卖掉。去年,在鹏鑫源的扶助下,罗保全投入20万在屯里建起了干茧收购站。他说,全屯一年大概有五六十吨干茧,在屯里设有收购站,全屯群众一年可以节约五六万元的不必要开支。而用鹏鑫源老总罗子安的话来说,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发展,安乐屯成了企业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车间”,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又为公司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