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是由地方政府、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居民入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至今,城市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实力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中具有显著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商业银行无论在经营状况、资产质量,还是在运营管理、市场定位、法人治理等体制建设方面都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行业竞争日趋加剧
我国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市场因外资银行的进入竞争日趋激烈,而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初见成效,邮政储蓄银行组建成立,政策性银行更多地涉足竞争性服务领域,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日渐深化,多层级、竞争性的银行体系日趋完善。可以预见,同业竞争将由大城市更多地向中小城市乃至县域延伸,银行对主要目标客户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同时,客户的需求更加全面和多样化,要求银行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银行市场范围正逐步扩大,除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市场外,中小银行也开始参与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基金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中;作为银行核心业务的贷款市场;其市场价格将逐渐市场化,竞争方式必然发生变化;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更加注重市场效果和市场机制的建立以发挥市场的力量,突出强化资本约束,强化信息披露要求。未来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是涵盖体制、机制等制度层面,产品、渠道等功能层面,成本、效率等管理层面,以及人才、文化等核心层面的全方位竞争。
(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历史包袱沉重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仅6%左右,离8%的最低监管要求相去甚远。在124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80%左右的银行未能达到这一要求,相当一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甚至为负数。对于那些资本未能达标,拨备严重不足的银行,银监会将通过强化各项监管指标落实等手段,限制其机构和业务发展。显然,资本达标成为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挑战。如前所述,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缺乏,补充资本十分困难。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很强的马太效应:对于那些经营状况较好的银行,不仅可以选择传统的增资扩股、留存盈利,还可通过发行次级债实现资本补充目的;对于那些中等银行,则只能选择留存盈利和增资扩股方式;而那些差的银行即使是留存盈利这一最基本的方式都很难进行。绝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资本补充形势相当严峻。
(三)公司治理亟待完善
经过十年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建设有所起色,特别是一些好的银行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整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离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相差较远,仍存在诸多问题。这表现在:首先,治理结构不完善。有的银行未能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三会一层"基本架构;有的银行虽建立起"三会一层"的架构,但董事会、监事会架构设置不完善,没有严格执行,基本变成摆设,不能有效运行;董事长与行长未能实现分设,缺乏制约机制。其次,公司治理的相应制度缺乏。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的职责边界不清晰,存在越位现象;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模糊,制约了决策和运行的科学性。再次,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为此,银监会提出要分步骤完成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建设,真正建立和培育起组织健全、运行稳定、制度完善、管理有效的公司治理体制。
(四)造血功能缺失,引进战略投资者困难重重
国际上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资本充足率。银监会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
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6.36%,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提高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面临诸多问题。
一般来说,城市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可通过两种渠道解决:留存盈利和增资扩股。留存盈利对那些连年亏损的城市商业银行无异于痴人说梦。还有,尽管银监会已经允许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金,但在诸多条件的约束下,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券对于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尚不太现实。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是一条便捷、迅速的资本补充方式。问题在于,目前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历年的数据显示,全国124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近一半的城市商业银行连年亏损,有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因此,通过外界投资者来增资扩股困难重重。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和监管当局的资金或政策支持,资本补充将成为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无法逾越的屏障。
让地方财政填补窟窿也不太现实,引入外资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救命稻草。但在经历了2005年那场银行贱卖之争后,城市商业银行的引资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首先,银行的定价问题。定价是引资过程中的核心工作。怎样能让外部的投资者接受定价的同时,又不至于引起公众的争议?引起贱卖国有资产的质疑?其次,如何引入真正的战略投资者。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外资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资金,更在于学习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带来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客户和服务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最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那些大型跨国银行未必是最合适的引资对象。城市商业银行需要的是那些能实现优势互补,帮助自己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投资者,而不是那些带着光环的财务投资者,贱卖贵卖。但如何判断一家银行是否是最合适的投资者,是一项相当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就此而言,境内银行可能更为合适,一些金融控股公司也有很好的资金和渠道资源。
(五)经营区域受限,跨区域发展门槛提高
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城市。但是近几年来,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从分散风险的角度看,地域限制显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对于某个城市而言,往往是某几个或某个产业或行业发展较好,可供开发且前景较好的项目也是有限的。银行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
区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金的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客户对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尤其是需要商业银行能够跨区域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现在的很多企业往往是跨地区,甚至于跨国开展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这恰恰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软肋。显然,仅资金跨区流动,这就已经超出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
地域限制对城商行隐藏较大的信用风险。由于城市商业银行不准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搜集企业的信用资料变得更加困难,从而造成城商行在异地信息获取上处于劣势地位,而长期信息不对称会隐含较大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没有分支机构,追讨的抵贷资产有很多是借款人在外地投资的资产或债权,这给追讨和管理这些资产带来很高成本。一旦遇到地方保护或债务人阻挠,处置的难度就更大。
经营地域限制问题尚未解决,银监会却提高了跨区经营门槛。2005年上海银行获准筹建宁波分行、徽商银行成立、沈阳市商业银行成功参股其他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获得实质性突破。但随后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以替代原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指引充分借鉴了国际通行的骆驼评级法,涵盖资本、资产、管理、盈利及流动性等方面,与原来的评级体系相比,要求更高、考核指标更多。银监会指出,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必须坚持四项原则,即达标原则、有利原则、适合原则和市场原则。而达标原则,就是对于申请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评级必须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的水平。这意味着,2006年后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门槛悄然提高。
(六)各打各盘算,城商行联合重组步履维艰
自2004年以来银监会多次强调,当前及今后几年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方向为重组改造和联合,银监会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实施联合重组。徽商银行的成立拉开了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浪潮的大幕,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政策上的鼓励支持助长了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的热情,但表面上的热情高涨并不能掩盖联合重组过程中事实上的困境与尴尬。首先,来自地方政府的挑战。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为当地地方政府,而联合重组意味着地方政府将不再拥有"话语权",金融控制权由此减弱甚至消失。显然,此非地方政府所所愿。这就会造成地市级政府消极行动甚或抵抗重组的尴尬局面。其次,来自城市商业银行的困惑。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优质银行希望借联合重组实现跨区域发展,但又不愿意承担差银行的巨额坏账;而那些差的银行却希望通过联合重组达到甩包袱,化解风险的目的。不同的心态造成他们在联合重组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再次,技术上的挑战。联合重组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涉及到人、财、物、信息等诸多资源的重新配置,特别是清产核资、系统联网和升级改造、会计整合等,这是非常复杂和富有技术性的工作,重组无疑是困难重重。
(七)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风险管理水平低下是导致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袱沉重,发展举步维艰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城商行风险管理水平近年有所提升,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一,风险管理架构尚未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活动仍集中于传统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覆盖,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其二,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不强,大多数银行没有开发量化模型,还不能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其三,风险管理赖以开展的业务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缺乏,还不能做到对风险的科学定价。第四,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风险管理队伍薄弱,制约了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尽快改变这一状况,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是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不考虑的难题。
(八)业务系统需要升级换代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系统成为银行发展业务、监控风险、服务客户、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对业务系统进行了一定改造,但受制于规模和资金限制,这些改造大多只是局部的,仍不能适应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要求。随着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架构再造和业务流程再造工作的开展,以及各种新的服务、新的产品不断,对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而这项工作对于规模小、资金紧张、技术人才匮乏的城商行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