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认为他很聪明,但他说自己是因为勤奋一点,然后再有那么一点幸运。
脸上挂着朴实的微笑,一个挺让人喜欢的青年。
27岁搞发明,公认为很聪明的人
2014年10月,胡启朝博士搞了一个发明,研发出“无负极电池”,可用于智能手机、手表、电动汽车、无人机等,不仅大幅缩小电池体积并提高电池续航能力,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对停滞20多年的锂电池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这一成果出来,胡启朝在27岁时,即被福布斯(Forbes)杂志评选为全球30位30岁以下(30 under 30)杰出科学家之一。
学习的独立精神很重要
胡启朝在学生时代即创办SE公司,创业更由其博士论文而始。
他筹借资金成立实验室。当然,这在创新创业气息溢满空气的MIT(麻省理工学院)并不稀奇。
世界上赫赫有名的Intel、HP、Raytheon、Douglas、TI、iRobot等公司都与MIT有着鲜为人知而又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发起人和技术核心人物均毕业于这家世界顶级的理工大学。
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精神,让他深其影响,于是就这样创业开始了。
胡启朝12岁才从中国随父母来到美国,随后以优异成绩连续进入美国顶级高校MIT和哈佛就读,在许多人看来已是一段传奇。
而在胡启朝看来,求学道路上的成绩固然重要,但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则是更重要的财富。
胡启朝高中时期就对天文物理非常感兴趣,主动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自选了一个课题,在一些研究员的辅导下将学到的东西组织成论文参加了一些高中生科学研究竞赛。
“虽然现在看起来以前写的东西很可笑,但这经历锻炼了我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和整个做事的能力。”这段经历不仅帮助他顺利进入MIT,更开启了他钻研科学的精神。
创业看起来顺理成章,也有跌宕起伏。
2003年,胡启朝步入大学,正值Facebook起步、社交网络时代拉开帷幕;
2007年他开始研究生生涯,又逢iphone推出、智能手机App登上历史舞台,前沿技术引领的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而身处“硬科学”领域的他,发现开发清洁能源、解决环境问题正在成为全球潮流。
“我对当时刚刚兴起的清洁能源技术非常感兴趣,它结合了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物理化学,并以发电或储电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我非常着迷,萌生了进去清洁能源领域的想法。”
因为独立个性,先后被两个科研组“炒鱿鱼”
胡启朝开始加入一个哈佛教授的实验组,研究新的太阳能电池技术。这位教授是一个杰出的年轻科学家,刚刚30出头却已经发表了百余篇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然而很快,启朝发现“他太学术化,只关心基础科研和发表文章,我的追求实际应用和产业化的态度,最终让他被这个组‘炒’了”。
离开后,胡启朝决定保留哈佛身份,进入MIT一个做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小组。这位教授依旧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同样的学术气质令他难以融入,“教授只关心基础科研和发表文章,对我做一些更实际应用技术的想法很不支持,这种境况让我无法看到留下去的价值”,他又离开了。
被人看不起,于是自己开公司创项目
接连离开两个实验组后,胡启朝开始参加MIT Energy Club组织的研讨会和活动。
当时,他的师兄们在博士期间研发出非常酷和改变世界的能源技术,并让它变成真正的产品。有一位师兄,因为筹建公司、融资、销售甚至上市的故事深深打动、激励了他。
胡启朝的这位师兄成立的这家公司于2001年创立于MIT,不到10年便成为全球性的开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存储系统的公司。
这一时期,研发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电动汽车成了最热门的创业方向,于是,胡启朝将博士论文定为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研究,并终于加入唐纳德?萨多韦(Donald Sadoway)教授的研究组。通过3年不断尝试,终于在保留高能量密度和良好安全性能的优点的同时,解决了电池在室温下运行的问题。
他和萨多韦教授对这一突破非常兴奋,打算成立一家公司来对这一成果进行产业化。于是就成立了麻省固能公司(SolidEnergy,以下简称SE)。
到2012年上半年,他们被邀请见了几乎全国所有的VC谈想法和发展模式,参加并赢得几乎所有重大的商业计划比赛,其中包括MIT10万、MIT清洁能源奖、能源部清洁能源奖,全国情节能源商业计划比赛……
SE公司获得了MIT相关专利的全球独家使用权,MIT从中收取使用权费用,销售费用,并成为SE的股权投资者。一切都很顺利,投资商非常兴奋,成功似乎指日可待。
产业过剩冲击,创业跌入谷底
然而就在SE接连获奖,引来诸多投资商与能源部官员的关注认可时。几家获得了政府和投资商数十亿的电池企业都先后破产,几乎是一夕之间,美国电池行业迎来冰霜,进入最糟糕的一年。
投资商开始害怕电池公司,许多投资商甚至对胡启朝说,“你没看到这家MIT出来的电池公司发生了什么吗?我为什么要再投一家?”在这种环境下,融资成为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一件事。
原本满怀信心的胡启朝也在此时跌入低谷,认为公司刚刚成立就要夭折,“几个月过去,投资商的拒绝信不停的来,同年毕业的同学不是去了很好的企业,就是留在了学校发表非常有影响力的文章,朋友也开始建议我回到MIT做一两年的博士后。”
胡启朝决定去夏威夷度两个星期的假,学习冲浪,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名中年的日裔美国人教练,教练告诉他:“冲小浪是看你在一切顺利时如何表现,冲大浪是看你在一切不顺利时如何表现”。受此启发,他开始重新思考公司的前景。
“我可以抱怨要是在2009年电池火热的时候创业就好了,但后来发现,这只是公司发展路上的第一个死亡之谷。”
很幸运的挖到技术人才
那一年的冬天,无法获得融资也没有做电池样品的资源的胡启朝,决定去一趟当时正在申请破产的A123公司,结果挖到大金矿。
“我发现很多没事干的员工和没人用的设备,我和他们介绍了我的新技术和想法,他们非常感兴趣乐意帮我,最少比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没事做有趣的多。”他们教胡启朝如何使用设备,并帮他用他在MIT做的一些材料做了一些电池样品。
胡启朝笑言,那时,“A123的管理层正在忙着其他烦心事,没工夫管我一个闲散人员在他们的实验室里用他们的设备。”而麻省清洁能源部给予的种子资金则成为这段时间购买材料和填饱肚子的来源。“那段时间我非常快乐,我能自由的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用付钱。”
就这样,到了2013年冬天,A123终于完成收购、重组。电池行业开始复兴,人们对电池和电池材料重新产生兴趣,SE开始在A123做小型的样品电芯。同年5月,A123Venture Technologies 正式成立,SE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和A123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公司。同年9月,SE完成A轮融资并搬进A123。
回顾整个创业过程,“A123的破产最初对SE是个诅咒,但最终成了一个祝福。”
胡启朝说,在最低谷的时期,MIT的种子资金和A123的支持使几乎面临的SE最终迎来了春天。大多数电池创业公司花半年到九个月来建立实验室买设备,而由于获得了A123的支持,进驻后一星期,SE就开始了实验,并很快研发出实验成果。
短短一年后,SE的电芯样品达到1337Wh/L的能量密度,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手机和电动汽车电池的两倍以上,此能量密度是世界最高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创业成功经验一:瘦身创业
胡启朝将SE归结为“瘦身创业”的典型,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SE所做的是材料方面的创新,因此其团队将专注于新材料的研发与技术的优化,在发展上力求与大公司合作,目前已经和苹果和三星等多个电池公司和消费类电子公司合作测试电池材料,www.aihuau.com计划2015年秋季推出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材料,2016年秋季推出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很快,手机可能只有信用卡的厚度,智能手表似普通手表同样轻便,电动汽车每次充电后都能够行驶500英里以上……
创业成功经验二:有梦想所有人都会帮你
正如一家媒体报道所言,“电池行业的瓶颈人人都知道,突破这个瓶颈就能产生效益也是共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胡启朝做到了。”
相对于电池的正级等部分,“在负极方面,创新相对来说要困难很多,一般每10年到20年才有一次大的突破,这也是为什么电池由负极决定属于哪一代。”胡启朝说,而这正是SE的技术创新突破所在。
距离Sony商业化开发第一代锂离子电池已经25年了,市场一直沿用石磨作为电池的负极,虽然能量密度低,但胜在工艺成熟。多年来,几乎没有人对这一成果进行创新与突破,而SE却做到了。SE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理论,其超薄金属负极和几乎“无负极”电池设计能够超越“锂离子”,所以才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高能量密度。而且,由于采用了和目前锂电池完全不同的电解解液——熔岩,所以也解除了锂电池容易爆炸的安全风险,并降低了成本。
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动力,这是胡启朝从学生时代即树立的梦想,因为有梦想,胡启朝的学校给予的空间和支持。在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这样的高校,理工科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创业精神。从学校、政府到企业,整个社会都在为学生创业提供积极支持。
在他的创业过程中,很多同学朋友甚至是竞争对手,都会主动帮他解决难题。精神的影响决定了自己创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