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 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管理差异化(2)



  三、介于上述两类球场之间

  这种球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名义上的会员制球场,却接待大量的团队和散客,并且会员证的发售过多,除了有创始会籍、终身会籍,还有年卡、季卡、月卡及各种题材卡,向各种消费层次的客人发售,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一头牛身上剥了5张皮,实际上是什么身份的客人都可以进场打球,永久性、时段性的会员权益混杂在一起,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这类球场的数量很多,经济发达及欠发达地区都有分布。

  另一类球场设施条件较好,但只依靠发售会员证满足不了经营需要,或是当地打球人口有限,通过整合酒店、旅行社等市场资源、嫁接题材,与中介机构共同设计产品,吸引本地以外乃至国外的旅游者和度假休闲客人,依靠旅游度假者的到访弥补本地打球人口的不足,发展到后来旅游客人成为其主要客源,这种经营模式和市场定位在海南、云南等旅游目的地的球场中表现得较为鲜明,也可称之为“旅游型球场”。

  在专业化程度方面,中国相当数量的球场严格遵守高球规则,按照国际标准,恪守高尔夫文化精神,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在会所管理、打球服务、草坪维护、赛事运作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些球场已跻身世界一流球场之列,如由本次论坛的主办方《高尔夫》杂志发起评选的、即将在明天晚上揭晓的“中国十佳球场”,还有美国《高球文摘》从1999年开始评选的“中国十大最佳球场”,2005年中国又有5家球场被《高球文摘》选入“美国本土外世界百佳球场”。

 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 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管理差异化(2)

  也有一些球场没有遵循高尔夫的一般规律,在球场选址、设计、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专业的地方。国内经营得好的球场在选址方面大都遵循了45分钟车程半径的理论,即从市中心开车出发,45分钟之内可以到达球场,因为超过45分钟将影响客人的打球心情。也有相当一些球场选址时没有遵循这一“以人为本”的思想,选址在远离城市、人烟稀少的地方,对后期经营造成了困难。计量球道距离的单位,有的球场用“码”,有的球场用“米”,给打球者造成了不便。

  在市场营销、价格体系方面,各地球场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更加明显。同是18洞球场,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会籍销售价格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有的会籍只卖2万美元,有的能卖出15万美元。对于果岭费的收取标准,国内各球场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计价依据,差别非常大,某球场周末的访客价为1500元人民币,而另一家球场仅为125元人民币,相差10倍多,业内尚缺乏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很多球场定价缺乏依据,产品设计缺乏依据。某些球场不从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出发确立经营思路和营销策略,照搬照抄其它球场的产品模式,盲目发售会员证、经营房地产,造成高尔夫市场秩序的混乱。

  在人员结构上,中国各地球场的差异也很明显。一个18洞球场的员工数量大致在300人左右,中国高尔夫球场从业人员数量大致在10万人左右。部分球场的管理人员中,有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MBA,有在国外学习过高尔夫专业的,但更多球场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受过高尔夫高等教育的为数很少,基层员工和专业人员受过系统培训的也不多。这一方面是球场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高尔夫管理人才匮乏现象显得格外突出,一方面是高尔夫高等教育的发展过于缓慢。目前国内只有6、7家高等院校开设了高尔夫系或专业,培养高尔夫管理人才,每年毕业的学生不过300-400人,平均每家球场分不到2个人,并且人才大多流向经济发达和高尔夫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中国高尔夫球场大多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中心城市,这与当地人才众多也是密切相关的。人才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势必进一步加大各地球场在管理水平上的差异。

  总的来讲,中国沿海地区和经济中心城市球场的管理水平要高于内陆地区,南方地区球场的管理水平略高于北方地区;经营状况则差异很大,球场声誉也较为悬殊。中国各地球场中依靠经营打球赚钱的不到20%,80%以上的球场出现经营亏损,一些球场依靠会籍销售、经营房地产等收回了投资,获得赢利;中国既有业内公认的“亚洲最佳球场”、“世界第一大球会”,也有经营管理较为混乱、服务不够专业的球场。

  中国高尔夫球场存在的种种差异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较为复杂,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高尔夫市场不够规范、成熟的因素,也有球场管理者自身的因素,但差异背后更深层次的因素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即对高尔夫这一舶来品的文化内涵如何认知、感悟、掌握,并在中国的土地上如何发扬光大。

 

  我认为,上述这些差异化现象,是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观察到这些现象,认识到这些问题,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设法改进,并且,有些差异化现象是非常积极的,显现了中国高尔夫的勃勃生机,是值得充分肯定、总结并加以推广的,我们要解决或改进的只是那些消极的差异化现象,以促使中国高尔夫更加稳步、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消极的差异化现象?我认为,这些差异是在中国高尔夫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发展带来的问题,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用发展的思路去解决。

  用差异化的思维来解决差异化问题,变消极的差异化为积极的差异化

  首先,要正视这些差异化,从差异中看到中国高尔夫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并且用差异化的思维,思考并决定球场的经营模式、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品牌形象等,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的经营路子,变消极的差异化为积极的差异化。

 

  在这里,我想举海南球场的例子。刚才说到,高尔夫球场的数量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但全国球场排名前五名的省市中,海南是唯一一个高尔夫发展规模超过了经济规模的省份,因为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地区,自然资源非常优越,尤其是气候资源不可替代,一年四季都可以打高尔夫,且地多人少,非常适合建设高尔夫球场;当地政府也善用资源,有意识地发展高尔夫,把高尔夫当作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拳头产品和重要抓手。

  虽然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球场要经营得好,还要自己开动脑筋。海南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名是倒数的,大企业很少,有实力的外资企业也不多,高收入阶层没有形成,本地打球人口很少,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海南球场的经营举步维艰,逼迫着球场管理者们换一种思维来考虑问题,发现在度假环境的优越性和经营季节上与国内其它球场有很大的差异性,换言之即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充分利用度假设施的优越条件和季节的差异吸引国内其它地区的打球者,来弥补本地打球人口的不足。

  同时,海南球场还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客源市场,同样是利用上述差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韩国、日本和欧美客人专程来海南打球。在市场定位上,海南球场充分利用海南省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迎合国内正在蓬勃兴起的度假旅游浪潮,自觉地将高尔夫同度假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高尔夫球场成为旅游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着力打造旅游高尔夫、高尔夫休闲度假的品牌。近5年来,海南球场的外来打球人数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2005年超过了20万人次,韩国客人成为许多球场的最大客源。

  这样,海南球场根据自身的市场环境和客源性质,利用资源的优势和季节的差异,将高尔夫发展规模超前于经济发展规模的消极性差异,转化为经营方面的积极性差异。今后随着海南岛对国际航班航权的开放,海南球场在吸引国际客源方面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其次,要从球场现有的经营条件出发,以差异化的管理来弥补先天的缺陷或不足,有时还要充分利用在球场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差异性,或球场的地域特征所赋予的差异性,制造并推广球场经营的差异性卖点。

  在这里,我想举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高尔夫球会的例子。这家球场坐落在海拔3100米的地方,有的球洞海拔达到4000米,空气较为稀薄,球员出发时球车上都要配两个氧气瓶,听起来有些恐怖,因为高尔夫本身是有氧运动,要带着氧气瓶去打高尔夫,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没办法,因为这家球场选址上有些问题,中国高尔夫还没有普及到一些人打海边、打平地上的球场都打厌烦了,要到雪山上打另类球场的程度。

  虽然选址上有先天性的失误,但我所指的问题不是选址问题,而是氧气瓶要单独收费的问题。本来氧气稀薄是个缺陷,氧气瓶再单独收费,无异于把已经有的缺陷又放大了,但其球僮费、球车费却比其它球场低。如果以差异化的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应把氧气瓶的收费合并在球僮、球车费用中,从而化解单独收费的不利因素,使免费提供氧气瓶成为人性化服务的内容;再有可多设凉亭,比如每3洞设一个,凉亭内设氧吧,同样免费提供给打球者,相应的打球时间要适当延长;另外可以把海拔高、位于雪山地区作为经营亮点,化不利因素为经营特色,如多在凉亭、会所设置高倍望远镜,让客人在打球之余,通过望远镜近距离观赏雪山风光,雪山的瑰丽壮美成为客人到访球场的另一个深刻印象,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选址的失误。

 

  第三,解决这些差异的指导原则是: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无论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高尔夫球场在管理中都应严格遵守国际规则,这是对球场管理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标准。

  因为这些差异化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是对高尔夫文化精髓的认知、感悟、掌握、发挥的问题,既然高尔夫是一种外来文化,我们应在充分理解、领悟国际规则、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在具体的球场管理、市场运作中加以吸收、消化,并让其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在这里,我想举球僮的例子。球僮行业的庞大是亚洲尤其是中国球场的特有现象,也是高尔夫运动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现象。中国几乎所有的球场都规定,客人下场打球必须雇用球僮服务,虽然它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就业问题,使许多农民失地而没有失业,使许多农家子弟获得了前景明朗的职业生涯,但也造成了国内许多打球者对球僮的依赖及对服务的苛求,离开球僮就不会打球,长此以往对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同国际惯例接轨是不利的,同时也与国外对高尔夫的观念和运作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今后在这方面能否有所改善和改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另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紧制定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政策;要大力发展高尔夫的初、中级和高等教育;要尽快形成高尔夫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认证、流动机制;要加强对涉及全行业的某些重大课题的理论研究,如对高尔夫作为产业形态的研究,对高尔夫作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休闲健身方式的研究,对高尔夫作为人口流动的旅游元素的研究,对高尔夫作为比赛形式的研究等等,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中国高尔夫球场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差异化现象,是在中国高尔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不管这些差异如何具有中国特色,产生的原因多么复杂,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目标最终都应归结到是否符合高尔夫文化的精神和要求,是否遵循了国际通行的规则,是否符合国际惯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中国高尔夫的发展水平,并通过高尔夫运动与国际惯例的完全接轨,推动中国体育和中国文化汇入世界体育和世界文化的主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38455.html

更多阅读

市场拓展计划 三四级市场的特点与拓展(2)

-以海南为例在文章《三四级市场的特点与拓展(1)—以海南为例》中,我们分析了三四级市场的特点。这些特点影响了家电厂家开拓三四级市场的思路与方法。本篇文章中,作者就三四级市场的拓展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选择家电一条街的客户三四

沟通化解矛盾案例故事 如何化解客户沟通中的6大拒绝(2)

在《如何化解客户沟通中的6大问题(1)》文章中,我们讲到如何应对客户常见的六大间接性拒绝问题,本篇文章将继续就客户沟通中的拒绝问题进行分析,以避免刚开始就丢失掉一个优质客户。了解、熟悉客户沟通中的拒绝问题应对,有利于提高客户沟

衰退产业 因产业衰退而消亡的十大品牌(2)

照相机:海鸥伤逝凤凰冷 转自三联《竞争力》第11期 文 李妍 中国照相机工业的崛起是建立在仿制基础上,整个行业并未形成创新思维和能力,而是天然走上“跟随仿制上规模”的循环。在外国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时,“百鸟争鸣”遭到肃杀。更

中国直销企业名单 中国直销企业的主流化冲动(2)

-文/本刊特邀研究员 王万军 尴尬的社会地位 记得有次与一家直销公司的副总裁李先生聊天,印象非常深刻,他当时那种复杂的心境也许是所有直销人的心境。 当时这家公司以甲方身份与一家大型国资企业洽谈一个大型项目,对方来的也是一个副

中国商务部直销企业 中国直销企业的主流化冲动(1)

策划人语 或许,从来没有哪一个盛会能如此吸引中国直销企业的参与热情,甚至是北京奥运会。 这就是上海世博会。 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集体性地“扎堆”参与。 有三分之一的直销企业在分享上海世博会饕餮盛宴。在25家拿到直

声明:《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 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管理差异化(2)》为网友南方吴彦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