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家居用品店
东南亚家居品在广州已经火热了两三年,可是像姜老板那样经营原汁原味、原装进口的东南亚家居品的商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凤毛麟角。正因为做的是独门生意,又善于与经营旅游用品相结合,开业4年来,他的生意一直比较稳定。
姜先生酷爱旅游,尤其喜欢去亲朋云集的东南亚旅游。2000年前后,他到马来西亚,发现了一些“机械化至少比中国落后20年”的加工作坊,专门做一些木制、藤制家居用品。他被那些质朴的手工工艺作品吸引住,这样的产品已经无法在中国内地找到。姜先生想,如果能将这些产品运回中国去,一定非常有市场,于是就决定从此入手创业。
与进货方的谈判开始并不顺利,原因是淳朴的当地居民从来没有做过跨国贸易,如何签约、运货都一概不知,他们原来的产品仅仅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由于语言障碍,细节沟通困难,姜先生很难达到“讨价还价”的目的。好在他不气馁,找来当地的华人朋友,几番沟通,确定了各种商务细节。
回到广州后,姜先生开始找寻铺面,也遭遇了所有打算“小本创富”投资者所经历的尴尬———好的铺面要价太贵,便宜的铺面又不好。而且姜先生做的是家居用品生意,要求铺面不可以太小,否则货物就摆不开。几番周折后,姜先生惊喜地发现在淘金路已经有不少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开设了一批极具个性化的商店,刚好有几家销售的就是原装民族用品。
他定下铺面,搞好了装修,完全是东南亚风格,商铺很快就开张了。看着满满一屋子的个性商品各就各位,姜先生的心中也非常的自豪。可是,开业后的状况却不乐观,大多数进店的顾客虽然都被满眼的精品所吸引,但对那些不具备实用性的摆设都没有兴趣,看的人多,买的人却少。头几个月,姜先生的小店处在亏损的边缘。
知道了店内的症结所在,姜先生再次南下采购,分别去了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区,专门选购了一批更有实用价值而做工精细的商品。回广州后,他考虑到“识货”的顾客们都有旅游的偏好,就在店内专门辟出一隅销售特色化的旅游用品,以大众化的衣饰为主,当月的生意果然就上了一个台阶,从而也带动了东南亚家居用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