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报道:“2014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在新常态提出6个月后,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济环境的变化茶叶界已经感觉到,从茶城衰落到茶叶店关门,茶业一片冷清。茶叶营销需要持续挖掘优势,新常态下更需要与时俱进,组合运用多种策略,例如,实体茶叶店的衰落并不意味着网店的崛起,因为部分消费者对网店失去了信心,就像他们对实体店失去信心一样。这时的营销就要把重点放在信心重建上,让消费者对自己的茶叶品牌有信心,从而快速提高茶叶销量。根据远卓品牌策划公司的长期观察和实战经验,新常态下中国茶叶营销需要平衡“六组关系”。
第一组关系:“文盲营销”和“文化营销”
先看一个笑话。山路之上,一汽车驶近。路边寺庙门旁,一小和尚高举“回头是岸”横幅,大喊:“施主看这里!”车内一年轻人隔窗笑骂:“傻B!”瞬间飞驰转弯而去。10秒钟后,碰撞声、惨叫声、坠落声相继传来。当晚,禅房内,小和尚对住持说:“师父,是不是直接写‘前方桥梁已断’好一些?”
这段笑话通俗易懂,一针见血,我在“茶金会”上经常讲,它生动地说明了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将问题简单化表述的重要性:可以直接挽救一车人的性命,乃至多车人的性命。
的确如此!绊倒一个人的往往是“简单问题”,绊倒一个企业的往往是“简单问题”, 绊倒一个行业的也往往是“简单问题”。深入才能浅出,洞悉内情、抓住本质、直接表述,才能发现“简单问题”、重视“简单问题”、解决“简单问题”。
“文盲营销”,是相对于泛滥、虚浮的“文化营销”而言的一种茶叶营销方式,其倡导营销要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同时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从而渐渐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
我和张之闯先生在《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一书中说:“成功卖茶的过程就是一系列处理‘傻瓜式问题’的过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握好这些‘傻瓜式问题’,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透这些‘傻瓜式问题’。‘傻瓜式问题’揭示的正是茶叶销售实质,要解决‘傻瓜式问题’,你必须消化吸收‘茶文化’,扎扎实实做好‘文盲营销’。”
简言之,平衡好“文盲营销”和“文化营销”的关键是把文化融入在营销之中,内化在营销之中,不标榜、不摆谱、不装逼,一切的都是顺其自然地在生活中静静流淌。
第二组关系:“茶叶品质”和“茶叶品牌”
茶叶品质是一切的基础,一切的一切的基础,一切的一切的一切的基础!
没有茶叶品质做基础,都是扯淡!现在,请茶企摸摸自己的良心,多问问自己,农残超标问题解决了吗?自己到底敢不敢常喝自己卖的茶叶?自己宣传的茶叶品质,自己真的相信还是“不敢相信”,只是“躲在后面偷着乐”?
新常态下,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系列的环境变化都促使着茶叶回归到茶叶的本质。回归到茶叶本质!茶叶首先是物质的,是身体的,其次才是精神的,心灵的。茶叶健康,喝着健康,不搞小动作,不加香精不染色,不乱打农药不乱施肥,这才是茶叶的根本,偏离了这些,茶叶品牌必败。没有任何余地。
前些天,我在北京做市场为一茶叶品牌做诊断和调研,其负责人谈起某茶叶品牌把比较差的低端茶当做中高端的茶叶来卖,严重偏离了产品的价值,虽然其品牌知名度在那一品类的茶叶中算是高的,但谢付亮提醒各位茶商,请您记住,茶叶是喝出来的,即使短期内赢得一部分“不知情的客户”,未来这种路线也必败!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会去除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让产品自身的价值成为商品交易的重心。注意,是产品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说,你花钱买东西,主要为产品价值付费,而不是为一些中间环节付费,例如,现在的商品价格里面,房租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是严重不合理的,这一状况正在改变。
第三组关系:“民茶”和“名茶”
刚刚讲过,茶叶主要是喝的,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民生用茶”,与面子关系不大,硬是要搞成面子、弄成有文化的样子,抑或是变为投资替代品,只会让茶叶变为小众产品。新常态下,“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茶叶必须回归到“民生用茶”,让老百姓天天喝茶、爱上喝茶,享受到喝茶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茶产业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顺带的结果是,茶叶销量就上去了,茶叶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解决了,皆大欢喜。
也正为此,远卓品牌策划公司推出了“茶叶店重生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茶企或茶叶店解决三个问题,即,一是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优势,让优势至少增加100%,确保消费者立即明白“我们的茶叶品质很好”,值得尝一尝;二是根据茶叶店的自身状况,速提高有效客户的数量,确保客户数量快速增加100%乃至更多;三是快速提高员工卖茶能力,保障员工稳定和能力增长,同时速提高成交率、客单价和续单率,从而促进其销售业绩快速增长100%。
处理好“民生用茶”和“面子用茶”关系,也就解决了“民茶”和“名茶”的关系。尤其是,中国茶叶公共品牌中的名牌很多,很多都有着悠久历史,都与皇家贵族、帝王将相有关,这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他说明我国的茶叶质量卓越、内涵丰富。我们不能就此止步,为了改善民生,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规律,我们需要让茶叶“名牌”变为“民牌”,进而让“名茶”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民茶”。
例如,要在茶叶包装上尽力避免“买椟还珠”,尽力体现民意,尽力保障绿色环保,尽力降低包装成本,展示“民茶”的朴实,为普通人民提供货真价实、消费得起的茶叶。再如,茶道的“道”字,是用“首”来“走路”,要谈中国茶道,不仅要脚踏实地,而且要“头踏实地”,必须把自己的“脑袋”放低、放低、再放低,谦卑谦卑再谦卑,重点关注老百姓的日常饮茶习俗,直到我们的茶道思想,真正来自于茶叶生长的“泥土”,能够服务于“来自尘土、归于尘土”的消费者。
第四组关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这一科学论断。十多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有了“生态效益”也会带来“经济效益”。茶叶的种植环节必须有好的生态环境,很多茶区经济落后,却成就了好茶,就是因为经济落后的同时保障了环境的“原生态”,同时也保护了茶园的“原生态”。有些早先发展起来的茶区,因为片面追求产量,砍掉了茶园里的杂树,看起来非常壮观非常漂亮,却破坏了生态环境,反而会导致茶叶质量的下降。
现在,原生态的老茶园越来越受重视,价值越来越大,例如,2016年3月23日,作为中国茶产业的“掌上商学院”,“点茶成金”新媒体联合中国网现代农业频道启动“寻找最美‘原老茶园’”活动。该活动面向所有茶区政府、茶叶合作社和茶叶企业,都可以在初步评估茶园状况的基础上报名参加,“点茶成金”新媒体将根据报名顺序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符合要求的茶园“原老面貌”进行联合报道,以帮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原老茶园”的稀缺性和珍贵性,促进茶产业向着绿色生态转型升级,同时也将有助于保护“原老茶园”。
另外,“生态效益”要造福大众,而非造福少数人。尤其是当前情况下,富人占少数,普通人占多数,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消费者,茶叶更多的是民生用品,日常用品,而不是艺术品或奢侈品。任何产品都有可能“奢侈化”,茶企可以把茶叶当作奢侈品来卖,可以去为富人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但是,富人和普通人都是人,茶叶品质都要过关,不可打心底里就没把普通人当“人”,总是对富人谈有机讲生态,对普通人则换了另外一种姿态,更不能纵然“农残超标茶”“香精茶”成为茶叶界的“问题疫苗”。
第五组关系:“圈地”“圈钱”与“圈智”。
中国茶叶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三圈时代”,“圈地”、“ 圈钱”、“圈智”三者并存同时又以“圈智”为主的时代。
“圈地时代”的第一特征是土地为王,以“土地”论英雄,谁控制具备历史优势的土地资源,占据核心的“产地优势”,谁就能独享一方风水和地利。例如,优良的土壤环境,合宜的气候环境,有机的草木环境,历史沉淀的文化环境等等,大多是“唾手可得”的免费因素。这一时期持续了极长时间,早些时候是因为交通和通讯都受限制,运输主要以马拉肩扛为主,传播主要以口口相传为主,茶商数量有限,只要你圈得了土地,就有很大的胜算把握;近些年来,只要你“占山为王”,赢得了地利,选育好茶种,用心种好茶,政府也会给出很多政策支持,其他的事情则不用“太操心”。
“圈钱时代”的第一特征是资金为王,以“资金”论英雄,谁的资金丰厚,谁就能在茶叶市场“呼风唤雨”,例如,凭借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你可以大举建设茶园,吞进茶叶良品,快速扩建网络,也可以根据战略需求,强势兼并成熟茶企,直接控制茶叶品牌,获得所购茶叶品牌的综合优势。简言之,资金可以协助企业或投资人大刀阔斧劈开障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进入茶叶行业,占据一定的制高点。第二特征是通过连锁加盟或招募代理商,借助加盟商或代理商的力量,快速建设销售网络,快速回笼资金,实现多重目的,例如,改良茶叶种植环境和运输环境,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扩大茶叶的规模化生产,延伸到茶叶的相关产业,为企业规模的再次壮大夯实基础,进入下一个增长循环。
“圈智时代”的第一特征“智力为王”,即,有了足够的资本,没有合适的智力也是枉然。以“智力”论英雄,凭借智力进一步整合资本及相关要素,让智力和财力紧密握手,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让“财智”携手打天下,开创“财智双赢”的茶叶时代。例如,为了帮助茶企抢占“圈智时代”的机遇,远卓品牌策划公司多年来不仅推出《茶商八部》《茶商内参》等系列图书和内刊,而且持续举办“茶金会”,与茶企决策人深入交流茶叶品牌运作策略和卖茶策略,现场解答茶企困惑,为茶企提供即学即用的茶叶营销策略。
“圈智时代”的第二特征“心智为王”。茶企必须以整合智力资源为前提,在品牌、营销、销售和管理上广纳贤才,尤其是要在品牌塑造上“捷足先登”,“抢占先机”,抢先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为什么要在心智资源上抢占先机呢?因为,一方面,心智资源是稀缺资源,就像一个城市黄金地段的房产,谁最先买进,谁就占领了这个资源,后来者要想获得,不仅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且还要有“机会”,如果占有者不愿卖出,你就很难拥有。另一方面,心智资源又是很难再生的资源,就像你的初恋女友为什么难忘,主要原因不是她可爱漂亮,也不是她才华横溢,主要原因而是初恋女友是第一个进入你爱情世界的女人,所以,后来的女人再漂亮、再可爱、再有才华,也很难抢占这个“心智资源”。
第六组关系:“我的茶叶好”和“消费者认为我的茶叶好”
“我的茶叶好”是一回事,“消费者认为我的茶叶好”是另外一回事,就像很多人埋怨说“好心不一定有好报”,原因在于“你认为自己是好心”和“别人认为你是好心”,这两种观点也是两回事,很多时候会“好心当作驴肝肺”。所以,谢付亮提醒大家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搞清楚内在两个原因,用合理便捷的方式,让消费者快速认可你的好茶叶。
第一个原因,在茶叶销售过程中,“认知”比“事实”更重要!“你说的茶叶品质好”与“消费者认为你的茶叶品质好”,这完全是两回事,就像远卓品牌策划公司擅长低成本做品牌这一事实,和客户认识到远卓擅长低成本做品牌也是两回事,因为客户不了解远卓究竟如何挖掘丰富的免费资源,如何整合免费资源以及如何利用快速提升品牌。
但是,一切的“认知”都必须以真实的质量为根本,必须有足够的支撑点,即,必须保障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否则,一旦忽略了质量,不光是茶叶企业,任何企业都必然是死路一条!但谢付亮必须提醒你,从自认为“我的茶叶好”到“消费者认为我的茶叶好”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没有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认知和认可,谁都不可能做好品牌,也不可能把茶叶卖好。例如,奥迪曾经做过一个广告,为了证明自己汽车的品质和性能的卓越,www.aihuau.com本能地将自己的车与奔驰、宝马进行比较,用德国汽车专家的话说:奥迪车的品质、性能要优于奔驰、宝马。但是,谁会相信呢?消费者不相信,市场也不相信。我们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让消费者认为这是高质量的产品”是两码事。
原因之二,纵观目前中国茶叶市场,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价格天壤之别,包装天花乱坠,消费者不可能个个是品茶专家、火眼金睛,加之茶企品牌缺失,众所周知的知名公共品牌也就是有限的几个,更多的茶叶品牌都是“无名小卒”,这样的环境下,以假乱真的情况愈加增多,消费者更加难以识别好茶坏茶,所以,即便你把“我的茶叶好”这句话说上十遍二十遍,也很难让消费者相信你家的茶叶真的很好。
换言之,你必须立足“小”处并跳出“小”处,认真回答一个问题:我的茶叶品质为什么好?以及“如何说”消费者才能快速认知到我们的茶叶好。同时,大家要注意到“做小”才是中国茶产业的“大趋势”,从茶叶内质到产品包装,都在无一例外地往“小众”的需求去靠拢,即使是大的茶叶企业,也不能忽略“做小”的趋势,也必须想办法迎合“做小”的趋势。在支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更需要你关注他的个性化需求,忽略了这一点,大企业必定会被小企业瓦解,直至被淘汰。
这就要求千千万万的茶企,尤其是小微茶企以及不知名的公共品牌,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好三件事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茶叶优势,即,充分利用免费资源进行战略定位,让自己“出众”;运用核链公关展开品传播,让品牌快速在目标受众中“出名”;掌握“一针见血”的沟通方法,在销售过程中熟练地为消费者“出谋”,让好的茶叶品质在消费者心中“落地”,从而快速提高销量做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