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笔者被新华网一则新闻震撼了——《万达AMC旗下电影公司影片〈聚焦〉》获奥斯卡大奖》!在日常阅读中,我们不时会看到,XX获得XX大奖,该评选是XX领域里的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全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每年的颁奖典礼都会在超过100个国家进行电视直播”。
据了解,影片《聚焦》在今年第88届奥斯卡上表现非凡,一举夺得旗舰大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以及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多项提名。新华网(隶属中国官方通讯社)给出的评价是:“中国企业在世界电影领域获得的最高荣誉”。笔者的解读是,万达集团摘取了奥斯卡大奖——但如果万达通过大陆旗下的影业公司或投资本土电影公司、导演,“不惜血本”,可能10到20年也不易获得此奖项。
3月底,笔者在微信公众号“中国体育用品”看到一则推送的报道——《国产小白鞋“飞跃”在国外爆卖,但是和国货飞跃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在国外爆卖让笔者小惊讶。1958年,生产解放鞋的大孚橡胶厂推出适合民用的“飞跃”鞋,此后几十年这个低端球鞋受到中国多个阶层人士的喜爱,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货。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变迁与企业的变化,“飞跃”鞋影响力很一般了,但少林武僧时常穿用——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太极表演者穿着的都是“白底蓝红对勾”的飞跃鞋。
2005年左右,旅居上海的法国人帕特里斯·巴斯蒂安报名武术班时,看中了“小白鞋”,最终赋予了“飞跃”新生。“帕特里斯的三人团队,重新设计改良了飞跃鞋,还将它赋予了有东方色彩、有深厚历史故事、传奇的少林武僧‘武术鞋’”。“因为在我们的努力下,‘飞跃’www.aihuau.com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时尚界获得承认的经典中国品牌”,帕特里斯这样对《三联生活周刊》表示。在帕特里斯团队的改良与运营下,飞跃鞋成功变身欧洲潮品,奥兰多布鲁姆、Poppy Delevingne、少女时代徐贤、EXO朴灿烈等明星热爱、穿着它。“飞跃鞋绝对是挑战匡威在年轻人心目中的时尚主导”( ELLE杂志法国版)。水涨船高的法国飞跃,官网售价500-100元,是国货的10-20倍。飞跃在荷兰、英国、比利时等设有专柜,而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知名商店、百货的醒目位置,飞跃鞋边上放的是ADIDAS、CK……
笔者认为,万达集团获得奥斯卡与法国飞跃在国际时尚界获得承认,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某种关联是什么?给到笔者的启示又是什么?
美国公司把一篇《波士顿环球报》新闻改编成电影,以美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布局来制作电影,最终获得美国社会主流阶层的认可,摘得大奖;法国人把中国的一款低端产品拿去改良与升级,注入全新的设计与理念,成功打造出国际潮流文化!关联就是,西方人做出了西方人喜爱的东西。
笔者得到的启示有两点。
其一,收购、借力西方公司的创意、理念、文化塑造(核心是西方人才)等等,做大做强品牌,在当地获取成功的商业价值。甚至可以把“东西”从发达国家带回中国大陆,把“洋产品”、“洋创意”、“洋文化”再卖回本土。“崇洋媚外”不完全是坏事,对于商业,就是迎合这种需求,并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其二,中国品牌(特别鞋服领域)走出国门,进入西方世界,要把产品研发、商品企划等环节真正交由西方专门人才去运营、管理;品牌经营与公司管理按当地的方式与方法来运作,不要把海外的分支机构只是简单当成销售分公司来对待——把中国的产品拿到国外去销售。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主流思想、文化底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其间的差异研究可能是个有趣、宏大的课题。笔者在阅读《中国人与美国人思维方式比较》(白桔河)一文时,发现不少观点不错,摘录如下:“‘中国人重视分析事件的背景和环境的习惯,东方人的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西方人)他们不像我们将事件看得很全面,但抓住了事件本身的特点,最后找到了事件本质的东西’(北大心理学系副教授侯玉波)”。侯教授认为,“目前中国主流思想,也是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背景对人的影响”。“中西先民最初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差异与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发思维方式差异。古代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好,农业是主要生产方式,基本上衣食不愁。而古代西方生活条件很艰苦,像西腊……必须依靠狩猎和捕鱼为生,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高,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而且伴随着近海产出越来越少,只有不断向外扩张”。“西方古代先民生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就需要逻辑推理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中国古人生活无忧,最大的困扰来自如何同人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