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曾经的纷争,最终的寡头
没有硝烟也是战场
2008年,给我的最大触动的事件不是金融危机,却是国美电器的危机与自我救赎。这个事件让我回忆起2004年11月间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香港联署发动“虎山行”行动将他引进了牢狱。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关注创维如何从危机中逐步走出来的过程,并在2007年认真阅读了《创维解码》这本书,对于从危机中走出的创维深感庆幸。
对于国美电器的危机和救赎,我虽然被触动但却不担心,因为已经有成熟的可操作的危机公关案例在前,我相信假以时日,已经成为寡头的国美电器一定可以重新回到香港指数股行列。
无论如何,无论国美是否已经会重新站立起来,或者有些观念认为它从未倒下,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家电超市早已经进入寡头时代。而这个寡头时代正是黄光裕发起并成功确立的,不过他还没有成功地实现单寡头,而是和苏宁共同存在于双寡头局面。
用三句话可以简单地概括寡头时代的诞生过程:
1985年,17岁的黄光裕随其兄弟来到北京,用3万元的贷款开始了家用电器的经销。
2004、2005年黄光裕连续两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名.
鹏润投资的国美电器连锁店占有国内家电分销市场的35%。
就这短短20年时间,一个商业帝国的形成。我的记忆中浮现出1985年的中国景象,四个关键词,喇叭裤、双卡录音机、霍元甲与“浪奔浪流”,这四个关键词中有一个就是相关于家用电器的。中国的民众消费正是从这个年代开始进入电器消费时代,在此之前的三十年,中国家庭一直-爱华网-都梦想着拥有所谓的四大件,即三转一响,包括了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电风扇。其中的收音机和电风扇虽然也是家用电器,但那居然是许多家庭的梦想,并非属于消费品!
正是看到了家用电器已经成为消费品的趋势,国美电器的前身开始诞生在京城街头,与国营单位开始了面对面的竞争。
这样的竞争层次现在看来并不高,但在当时除了考验智慧,还考验的是勇气,引用一些评论当时情景的文字:我国国民人均收入偏低,家用电器价格偏高。由于收入水平不高,很多消费者无力消费昂贵的家用电器。因而,家电零售商在此时采取价格战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可以轻松地打击竞争对手。20世纪90年代,以国美为首的家电商纷纷采用“价格战”炒热了原本冷淡的家电市场,将家电市场越做越大。通过价格战,国美在国内建立了近千家大型家电超市。
说来简单做来难。每个企业家在成功之后都会向媒介披露许多的创业艰辛过程。快速发展起来的国美电器迅速攻城掠地,扩张拓展。与此同时发展起来的家电超市还有大中、永乐、苏宁等aihuau.com数家,各据一方,在中国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这个局面的破局一直拖延到2006年国美并购永乐才开始迅速打破。随后的2007年国美又成功收购大中,双寡头时代已经宣告来临。
翻看这短短20年的纷争过程,支撑其背后的巨大利益链条是什么呢?很显然,我在说的是商业和地产,而不是单纯的商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就能很快理解商业和地产的内在联系。麦当劳的前总裁克罗克曾明确表明麦当劳是做房地产的,“如果我不做房地产,仅仅做快餐,麦当劳早就关门倒闭了。”这句话或许说得有点夸张,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商业并没有传说中的暴利,隐藏在其背后的地产却有着极其隐蔽性质的暴利!
这正是我把商业和地产放在一起冷拼的真正意义所在。